黃璜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財務會計在企業中越來越重要,而財務會計的目標作為財務會計中極其重要的版塊,也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關鍵影響。但是財務會計目標也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文章中將對財務會計目標及問題與創新進行闡述。
[關鍵詞]財務會計;目標;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176
1 引 言
財務會計目標作為會計準則的基石,是整個財務會計管理系統運行中的出發點和歸宿。由于市場經濟導致經濟環境的不斷改變,會計信息處理逐漸復雜,這必然會導致會計信息風險不斷提高。因此,我們應當了解財務會計目標的內涵定義以及問題來更好地應對會計信息風險不斷提高。
2 當代財務會計目標
2.1 財務會計目標的內涵與定義
任何方面的研究起點都是提出其研究的界限并確定他的研究目標。會計研究也是如此,會計目標回答了會計為什么會產生并傳遞這種或那種信息的問題。財務會計則是會計理論構成的基礎,是溝通財務會計信息的橋梁,并且是聯結財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樞紐。財務會計的目標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提供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要求的會計信息,二是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三是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需要。
2.2 財會行業在目標定位中存在的欠缺
市場經濟下,財務會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財務會計目標的準確定位關乎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是隨著財會行業的不斷發展,財會行業在目標定位中也不斷凸顯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
(1)財會信息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我國,大多數的財會信息是通過財會行業或者是會計師以發布報表的形式傳遞出來的,但是大眾如果想要了解到我國企事業單位等的財務狀況,就必須要通過相關的部門獲得財務報表來進行了解,進而分析該部門的財務狀況并得出結論。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財務報表并不能完整地為社會群眾提供進一步的有效信息,甚至不能從這些財務報表中得出社會經濟運行整體的財務狀況,這便讓我們不能準確的分析和進一步判斷我國社會經濟的運行狀況。
(2)財務會計行業的體制還不夠完善不夠健全,這不利于資金利用率的提高,而且由于體制的不完善便可能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后果,那就是政府部門與社會企業大眾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不公正、客觀、全面的差距。就拿我國的一個問題來說明,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首先應當對上級部門負責,因此,他們的財務報表多半是根據財政的當年預算來進行編報,而且這些行政單位的資金運行沒有被大眾良好的進行監督,因此就導致了一個低效率高成本的運行模式,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而這便是財會行業中的體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3)財會行業對財務核算的內容認識上有欠缺,不能準確地反映政府部門的資產狀況。我國目前雖然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財務核算辦法和一套比較完整的財務核算程序,但是這還不能夠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我國的財務成果,比如我們還不能全面了解到政府部門中使用的資金流向哪里,而且政府部門實行現金收付制度,因此對固定資產不進行計提折舊,因此財務核算便無法體現,不能準確地反映出政府機構的資產狀況。
2.3 財務會計目標創新
2.3.1 財務會計信息使用主體多元化
會計主體的多元化相對應的就是擴展財務會計的業務空間。橫向多元化就是從法律主體拓展到非法律主體,加大核算范圍;縱向多元化就是展開財務會計的核算過程,把單純的事后核算擴展到事前、事中就進行核算。財務會計多元化的目的是細化管理,強化控制,降低財務風險。我國的資本狀況正處于發育時期,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將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分為我國的資本市場還處于發育時期,在我國目前的狀況下,財務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分為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使用群體和非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使用群體,而這兩個大的類別的使用群體還可以進一步的進行細分,不斷地擴大財務會計信息使用主體,來達到財務會計信息使用主體多元化的目標。
2.3.2 財務會計報告內容的拓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不應只是單純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現金流量,這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而當下我國財務會計報告中涉及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太少,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對應承擔的責任的履行情況,而只單純側重反映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這會導致企業只看重現階段的經營情況而忽視了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估計,并且會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而且財務報表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不足,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力資源、無形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越來越重要。就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的聲譽、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但是聲譽銷售渠道等信息不能以貨幣的形式出現在財務報告中,這便大大地削弱了財務報告信息的有用性。因此,財務會計報告內容不能單單只是對財務經營狀況和現金流量的一個匯總,而是要對企業的方方面面進行一個統計匯總并得出完整結論才有利于不斷發展。
2.3.3 財務會計信息應注重時效性
會計信息因為具有時效性才顯得有價值,即使是可靠且與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有關的會計信息,如果過了會計核算的時間便失去了時效性,對使用者的效用便大打折扣,甚至對使用者不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會計的確認、計量以及報告過程中應當嚴格貫徹時效性,注重及時收集、及時處理、及時傳遞。在交易處理之后或者事項發生之后及時收集處理交易發生項的單據或者憑證,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及時地對經濟交易發生事項進行確認和計量,并且及時編制財務報告,在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內,及時地編制完成財務報告并且傳遞給財務報告的相關使用者,以便于其及時適用并且進行決策。現在的網絡科技極其發達,企業可以借助計算機的力量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變成一個開放的系統,相關人員及時地收集憑證并且按時輸入數據,并盡快形成報表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建立能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
2.3.4 披露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計價的財務會計信息
公允價值計量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來維護產權秩序是非常必要且復雜的,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則是維護產權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正身處于信息技術時代,見證了金融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不斷改革變化,這便為公允價值計量創造了客觀環境,而且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對使用者的未來經濟決策更具有相關性,從這幾點來說以公允價值計量來披露財務會計信息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呂玉林,沈清文.財務會計報告的制度缺陷和改進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09(3).
[2]楊華.財務會計目標之透視[J].會計之友(中),2008(2).
[3]陳美辰.淺談我國現階段財務會計的目標定位[J].大眾商務,2010(16).
[4]王勇志,陳宇.試論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5).
[5]楊滿平.試論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創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12).
[6]葛家澍,杜興強.財務會計的發展趨勢[J].財會通訊,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