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要]歇后語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關于歇后語的研究多集中在來源、命名、分類等方面,很少涉及對其認知語用解讀。解讀歇后語涉及復雜的幕后認知,是在給出顯性信息中尋找最佳關聯進行概念整合和推理的結果,語境在歇后語成功解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文章則是從認知語用角度,結合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理論對歇后語進行解讀。
[關鍵詞]歇后語;關聯;概念整合;推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76
1 引 言
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前一部分像謎語里的“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是真意所在(黃伯榮,廖序東,1997)。學者對歇后語的研究側重于表面的靜態模式,很少涉及理解中的動態認知機制。所以,本文從認知語用的角度,結合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解讀歇后語,探討歇后語的抽象認知過程以及動態意義建構過程。
2 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
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是兩大主要認知語用推理理論。關聯理論是Sperber和Wilson從認知角度對明示推理交際作的系統闡述,認為言語交際是一種明示推理交際,并將關聯原則定義為:“每一個明示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Sperber,Wilson1995)關聯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在任何給定語境中,言語是關聯的,交際目的是成功的交際,而這個基本前提是言語需要具有關聯性。Sperber和Wilson指出,人類的認知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取最大的認知效果,所以,聽話人只會關注具有足夠關聯的話語,并構建足夠關聯的心理表征。關聯性是一個依賴認知語境的概念,話語的理解過程是確立關聯性,尋找最佳關聯的推理過程。
概念整合理論是由認知語言學家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核心是概念整合的思想。“心理空間”是人們思維或交際中為局部理解或行為而構建的小的概念組合(Fauconnier,1985:187)。意義構建是概念整合網絡中四個心理空間相互映射和整合的結果,這四個空間是:兩個輸入空間——由獨立認知域的信息構成;一個類屬空間——由輸入空間共有的抽象結構和組織映射而成;一個合成空間——由兩個輸入空間內的部分元素投射生成,不單是兩個空間共有的結構。合成空間從兩個輸入空間中有選擇地提取部分結構形成新顯結構,新顯結構不是輸入空間元素的簡單相加,它也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有自身結構和組織。這四個空間通過投射彼此連接構成一個網絡。如圖1所示(實線表示對應關系,虛線表示映射關系)。
新顯結構不直接來源于輸入空間的投射,而是通過組合、完善和擴展三種方式產生。根據Fauconnier和Turner,概念整合是部分的跨心理空間映射和有選擇性地對合成空間進行投射,是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活動的一種認知過程,能將不同認知域的框架結合起來的認知活動。
3 歇后語的認知語用解讀
解讀歇后語的前提是關聯,關聯能引導我們補足語境信息在對歇后語語面和補足的語境信息進行概念合成的基礎上,有選擇、部分地將輸入空間中具備最佳關聯的一些成分投射到合成空間,再經過組合、完善、擴展得出新顯結構,達到對其真正表達意義的準確解讀。為此,本文嘗試提出歇后語解讀的模型,如圖2所示。
下面舉例說明對歇后語的認知語用解讀:
(1)閻王爺懷孕——一肚子鬼胎。該歇后語要考慮中國傳統文化背景,閻王爺是掌管陰間的神,通過關聯,每種形式的生命都與人類相關,而懷孕與孕婦關聯。所以建立兩個輸入空間:閻王爺和孕婦。孕婦空間框架中含有:懷孕者、胎兒及孕育關系;而只有在合成空間里,閻王爺才能擁有孕婦“懷孕”的框架。因此推理出:閻王爺一旦懷孕,孕育的是陰間的生命形式——鬼,而孕婦是陽間的生命,孕育的是陽間的生命——胎兒。經過概念整合得出新顯結構:閻王爺孕育的是陰間的生命——鬼胎,引申為不好的或對人有害的主意,則該歇后語的解讀為:一個人腦子里都是壞主意,即一肚子鬼胎,從而動態地建構了該歇后語的意義。
(2)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該歇后語的語面“和尚打傘”,通過關聯,與“和尚”相關的信息(如男性、信佛、光頭等)激活并提取,而“打傘”是為了擋雨或蔽日,同時也有遮住天空的含義。該歇后語語面凸顯“和尚”這一特殊群體,關聯理論引導我們在“和尚”和“打傘”之間尋找最佳關聯,經過認知推理得出只有“光頭”與“打傘”能形成最佳關聯,投射到合成空間得出“無發無天”,而“無發無天”通過關聯會激活存儲于記憶中另一成語“無法無天”,結合該歇后語的使用語境,得出引申義為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4 結 語
歇后語言簡意賅,對歇后語的闡釋需要補充語境信息進行認知推理,將顯性和隱性信息進行整合。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具有互補性,前者借助后者的分析手段,用概念的跨空間映射、投射和整合揭示聯想和推理過程,而后者引入前者的關聯原則來描述概念的跨空間映射和整合過程。因此,關聯理論和概念整合結合有助于解讀歇后語的抽象認知過程,實現歇后語動態意義的建構。
參考文獻: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85.
[2]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158.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17.
[4]汪少華,王鵬.歇后語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語研究,2011(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