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經過長期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校教師發展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國在高校教師發展中可借鑒其經驗,將教師培訓和管理轉變成教師發展和服務,豐富教師發展的內容和形式,支持教師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完善教師發展的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培養專業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增加高校教師發展的投入,加強高校教師的人文關懷,推動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師 教師發展 美國
[作者簡介]全繼剛(1977- ),男,苗族,湖南沅陵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酒店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和比較教育。(浙江 紹興 312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實現路徑研究”(課題編號:JZ160033)和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美大學教師發展及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比較研究”(課題編號:2014SCG06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4-0025-04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必須要適應社會發展和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需要,而高校要實現其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傳承文化的使命,關鍵要依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要實現持續的自我發展,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面臨的各種挑戰,使用最新的知識和技能來實施課堂教學并進行人才培養。教師發展(faculty development)旨在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專業水平、科研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教育質量。教師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機制,對保持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高校共同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建設由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轉向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國各高校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教師發展工作。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相繼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并積極組織開展教師發展活動,在教師發展的組織模式、運行機制、制度保障、經費投入以及教師發展的內容與形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美國高校的教師發展工作起步較早,教師發展的理念、做法和經驗相對較為成熟,實施效果也較為顯著。本文借鑒美國高校教師發展實踐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有利于促進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工作的完善與提高。
一、美國的高校教師發展
1.教師發展活動的內涵。教師發展的內涵極其豐富,美國高校教師發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教學的發展。通過開展教學發展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使教師能夠組織、規劃和開發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2)專業的發展。通過開展專業發展活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增長,讓教師在某一專業領域能緊跟科研發展的潮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3)個人的發展。通過開展個人發展活動,包括個人壓力輔導、人際交往技能培訓、職業規劃工作坊等,以確保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能持續獲得激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動力。(4)組織的發展。通過開展組織發展活動,包括成立一個校園教師發展組織,培訓教師發展團隊,進行校園沖突管理,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
2.教師發展活動的原則。美國高校教師發展之所以成效顯著,是因為美國高校在設計教師發展活動時遵循以下八個原則:(1)教師發展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目的。開展教師發展活動,通常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差異分析來確定教師需要學什么,并提供有關的改進措施和制度保障,以確保教師發展活動的有效性,讓教師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目的。(2)在教師發展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前,教師發展組織必須對教師的學習需求和時間安排進行評估分析,這樣有助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科研或生活中的問題。(3)為教師提供機會,使他們能夠認識和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教師發展形式。(4)為教師提供與其個人需求相關的學習機會,通過教師間的協作來解決問題。通過合作,高校教師能更好地分享知識和經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5)教師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高校需要對教師發展活動進行支持和跟蹤,讓教師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習的愿望。(6)鼓勵教師系統地評價他們通過教師發展活動所學知識的結果,既包括對學生成績的分析,也包括對教學實施過程的分析。(7)為教師提供理解理論知識和學習技能的機會。(8)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發展活動的開展必須能使教師學以致用。
3.教師發展活動的開展。美國高校普遍設有教師發展機構,提供各種可供教師自主選擇的發展項目。教師發展項目包括研討會、小組討論、會議等,分享教師們在教學領域的觀點、擔憂、技術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發展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咨詢、工作坊、Sminar、合作研討、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帶薪休假等。教師發展活動的內容廣泛,多與教師教學發展和專業發展的主題相關,包括教師的學科內容學習、實用的教學技術、翻轉課堂、理論方法、學習變革以及針對特定的教師群體(新教師)開展的培訓等。教師發展組織將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于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確保教師感興趣,能夠參加并從中受益。
美國高校的教師發展組織是一個獨立的部門,通常受大學副校長或校長直接領導。教師發展組織制訂面向全體在職教師的發展計劃,并推動教師發展計劃的發展和實施,聯合學校各部門開展工作,為各院系和學術單位提供服務。教師發展計劃由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監控,以確保計劃能夠積極支撐大學的發展戰略。大學提供預算支持,確保教師發展項目的順利開展。教師每年都需提交與年度業績考核相關的年度發展計劃,該計劃必須能夠支持教師所在部門和機構的戰略目標。學校還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開展年度培訓和教師發展需求評估工作,為教師發展提供經費支持,并對教師的進步做出相應的評估,以作為教師全面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此外,還要建立一個專門針對青年教師的指導項目,幫助他們提升教學和科研能力;對終身執教的教師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以確保終身執教的教師明確未來發展的需求。
美國高校為了促進教師發展,為教師提供了各種服務,具體包括:(1)信息服務。在校內網站上、工作坊、宣傳單上提供教師發展項目和活動安排的信息,供教師自主選擇。(2)個人幫扶。學校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同行幫扶、專家幫扶、培訓與再培訓、個別咨詢、教學設備的提供與維修。(3)研究如何提供教師發展的服務與活動。(4)對教師的發展進行評價。同時,學校為了支持教師的發展,為教師調整教學安排,方便教師帶薪休假,對教師發展給予資助,給教師提供補助金、旅游資金和現金獎勵,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和研討,并為教師支付培訓和相關費用。
二、對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啟示
1.正確處理好培訓與發展、管理與服務的關系。發展是目的,培訓是手段,高校教師發展離不開高校教師培訓。從內涵上看,高校教師發展不僅包括教學發展、專業發展,還包括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教師培訓只能起到部分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和專業發展的作用。從持續時間上看,“發展”意味著一個“過程”,伴隨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而培訓以解決單個問題為目的,持續時間通常較短,無法保持效果的長久性。從參與的主體看,高校教師發展是高校教師為應對外在壓力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發展需要,是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而培訓意味著外部環境或組織的發展需要對高校教師的強制教育和給予。因此,高校教師發展應該是教師自主、自覺的發展。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將教師發展與教師培訓混淆起來,缺乏對教師發展內涵、“過程”及參與主體的認識,教師發展活動往往不基于“過程”而只支持教師參加獨立的培訓活動,教師發展成為高校制度層面的副業行為。教師發展應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可持續的發展項目,并在全校實施。
美國高校的教師發展充分體現了服務理念,教師發展組織都定位為“服務導向型”組織,通過充分尊重教師發展活動參與者的隱私,滿足教師的時間安排和個性化需求,為教師發展服務。教師發展組織應盡量讓教師把它們看作支持自己而非檢查和懲罰的管理部門,對教師表現的評估是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師發展工作。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組織堅持“以人為本”和“因地制宜”理念,不簡單聽命于學校管理者。而我國高校的教師發展更多地強調外部影響,在教師發展工作上存在管理取向過強的傾向,將教師培訓當作教師管理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為了滿足教師自我發展與成長的需要。有些學校領導只是簡單地下達培訓任務,教師發展中心也優先實行學校領導關心或提議的事項。因此,我們首先要樹立尊重教師發展需求和為教師服務的理念,變管理為服務,在教師發展工作開展過程中密切關注教師的發展需求,為教師提供發展所需的激勵性環境、便利條件和恰當的幫扶與支持。在開展高校教師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誘導高校教師自主發展。事實證明,教師發展比教師培訓更能改善高校教師各方面的能力,服務比管理更能適應教師發展的實踐需要,從培訓轉向發展、從管理轉向服務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2.豐富教師發展內容,形成全面多樣的教師發展體系。美國高校教師發展活動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為不同需求和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提供全面的、有針對性的、人性化的培訓和服務,并致力于支持教師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多樣的教師需求服務。美國已建立涵蓋教師職業生涯全程的、項目全面、靈活多樣的高校教師發展體系。教師發展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會議、研討、座談、講座、微課、咨詢、輔導以及網絡視頻會議、在線學習、在線研討、網絡課程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知識分享和經驗交流的機會,幫助教師維持和提高職業水準與能力。學校還舉辦一些非正式的午餐會或下午茶活動,讓教師在愉悅的氛圍中開展教師發展活動。同時,學校還為教師提供帶薪休假和休養活動,讓教師可以免于日常的教學任務,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教育培訓和科學研究。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師發展中心通常以教師培訓項目為主,大多數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為主要目的,采取的方式也往往是崗前培訓、校本培訓和研討會等少數形式,單一又枯燥,缺乏能夠滿足教師需求的服務內容和活動方式,沒有制定內容豐富、設計完善的教師發展體系,無法開展有效的、多樣的教師發展活動。要豐富和創新我國高校的教師發展工作,一要進行分類指導,根據高校教師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項目,擴大培訓對象的受眾面和培訓的針對性。二要改變以往教師培訓中重理論、輕實踐,重教學發展和專業發展、輕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的做法。在教師發展中,除了運用講座、研討、培訓等形式,還可借鑒美國高校創新發展的研討會、學術休假、資助、咨詢、戲劇教學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發展的成效。三要積極拓展教師發展中心的業務范圍和類型,豐富高校教師發展的形式。針對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服務,面向不同發展需求的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師發展活動,使每位教師得到所需要的發展服務。四要建立綜合、全面、有效的高校教師發展機制,建設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改革教師評價和晉升機制,制定教師發展個人積分制和獎勵制,促進教師自主學習,實現教師的更好發展。
3.整合教師發展機構,實現教師發展組織建設的系統化。美國絕大多數高校都已設立了教師發展組織,同時還組建了一些國際性與國家性的大學教師發展組織與聯盟,如教育發展國際聯盟(ICED)、全美教師、專業及組織發展協會(NCSPOD)等,這些組織為高校教師發展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發展平臺和制度保障。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組織由一名副校長負責,推動教師發展計劃的實施和發展,教師發展計劃由中心主任來監控,通過制訂計劃來確定教師發展內容,進而通過部門協調來實現教師發展的目標。教師發展中心與各學院、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圖書館等聯合推出一系列教師發展活動和項目,促進了校內各部門的溝通與參與,形成了教師發展的合力。同時,教師發展中心還與其他高校教師發展組織和協會廣泛聯系、密切交流,有效改進了本校教師發展的內容。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組織的縱向設置和橫向協調都呈現出系統化的特征。
為了推動我國高校教師發展活動,首先,需要成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教師發展組織,實現高校教師發展組織縱向設置的系統化,為高校教師發展提供組織保障與經費支持,同時為各高校教師發展機構提供交流平臺,使各高校的教師發展組織結成網絡,聯合開展校際間的教師培訓和研究。建立一個從國家到各省市再到各高校的、自上而下的高校教師發展網絡培訓和服務平臺,組織開發優質網絡培訓課程并實現資源共享,以高校教師網絡自主學習和集中培訓的方式滿足高校教師差異性發展的需求,實現教師發展方式的創新。其次,高校教師發展要實現橫向上組織協調的系統化。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發展組織的職能和運作模式,進一步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配套支持,鼓勵教師發展組織跨部門和跨院系的協作,形成教師培訓和教師發展工作的合力,保障更多的教師享受到發展機會。高校教師發展組織還要主動聯動基層教學組織,發現其需求并提供幫助,開展適合本院系教師特點和培養目標的教師發展項目,從教學發展、專業發展、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四個層面促進教師的全面協調發展。
4.培養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推進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高校教師發展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針對性和技術性,必須由專業人員完成。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組織配備有專門的人員,成員專業化程度高,多是教育與評估專家。以美國密歇根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為例,其教師發展中心配備了22人,大多數都經歷過長期的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這些專家不僅是某一學科的教學專家,更是培訓專家、咨詢專家、診斷專家和評估專家,在教師發展專業領域都各有專長。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大規模的教師發展工作,這對各級各類教師發展機構或組織的教師發展工作者的素質和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師發展組織的專業化要求其成員的專業化,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高校教師發展的成效。目前我國的高校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還比較薄弱,教師發展中心一般都是學校教務處或人事處的一個科室,專業人員少,有些高校從高職稱教師或退休返聘教師中選擇部分人員擔任教學督導。雖然多數督導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對教師發展缺乏深入研究,且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未受過專業的培訓。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打造一支素質高、技能強、專業化的教師發展工作者隊伍。首先,要建立教師發展工作者的資格認證制度,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常規性的培訓和認證機制,并向考核合格者頒發不同等級的教師發展師職業資格證書。其次,要加強教師發展工作者的培養和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促進其不斷深化對教師發展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最后,要構建教師發展工作者交流、學習、培訓、提升和研究的平臺,實現校際、省際的高校教師發展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知識技能的互補、優勢資源的整合。
5.建設教師發展共同體,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教師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也是教師內在的一種持續努力和需求。共同體建設自然而然地成為教師發展過程的一部分,旨在吸引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分享觀點和促進學習。美國高校通常設有教師學習共同體或學術共同體,以作為高校教師發展的組織載體。以斯坦福大學為例,學校以沙龍、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形成某些教師發展共同體,通過定期開展活動,為教師提供跨學科的教學交流和學術探討的機會。共同體為教師營造一個開放的、集體探究的氛圍,實現跨學科的交流,為教師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專業支持,促進教師個人及集體的學習和發展。
我國的教師發展可以借鑒美國高校的經驗,加強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營造開放、自由、動態的學習環境和良性學術生態。教師發展共同體的建設不僅可以為高校教師的自主發展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合作機制,幫助教師找到學術群體歸屬感,也有利于教師自主、自覺、自愿地參與教師發展活動。因此,我國高校應積極推進教師共同體建設,整合學校資源和教師發展項目,舉辦跨學科、跨院系的教學與研究活動,支持集體研討,促進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合作研究,創設更多的合作項目、課題和活動,讓教師在共享與協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6.重視人文關懷,同步實現教師個人發展和學校組織發展。教師發展要實現教師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的同步,必須有效地提升教師的組織歸屬感和職業幸福感。因此,教師發展活動除了要注重教師的教學發展和專業發展之外,還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組織氛圍,完善教師發展的制度與政策,加大教師發展的資助與支持,給予教師人文關懷,關注教師的工作與生活。這將有助于培養教師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發展信念,有助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并服務社會。美國高校在提高教師的士氣和活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方面有很多具體方法和實踐,包括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為教師提供帶薪休假、公休假以及時間管理、壓力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咨詢等,提高了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
教師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進教師的個人發展和作為組織的學校發展,因此,必須尊重、關心和愛護教師,從學校的發展戰略、校園文化、組織機構、制度政策、職稱晉升和激勵機制等層面為教師創造良好的氛圍。在教師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我國高校的黨團工會組織優勢,增強教師的組織歸屬感和職業幸福感。同時,通過搭建發展平臺,暢通教師發展渠道,鼓勵教師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業務培訓、國外訪學、合作研究、學歷提升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國際視野,通過優化高校教師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來增強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羅丹.高校教師發展簡論[J].中國大學教學,2007(1).
[2]劉濟良,王振存.美國大學教師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研究,2011(11).
[3]黃睿彥.以教學中心為依托,推進高校教師發展——基于哈佛大學的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12(9).
[4]林杰.美國大學教師發展的組織化歷程及機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
[5]徐延宇.美國高校教師發展淺析——以密歇根大學學習和教學研究中心為案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1(11).
[6]周海濤,李虔.大學教師發展——內涵和外延[J].大學教育科學,2012(6).
[7]徐延宇.美國高校教師發展的特點與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