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迅 周利 彭容容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背景及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實踐育人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出應在積極心理學理論與真實性評價法的指導下,從學校主導和學生自組兩個層面來具體實施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最后指出高校應注意實踐育人活動中的反饋、評價、對個體與團體進行輔導等三方面工作,以期更好地解決高校在實踐育人工作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提升實踐育人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實踐育人 真實性評價法
[作者簡介]賈迅(1975- ),男,江蘇無錫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利(1980- ),女,重慶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心理學;彭容容(1989- ),女,陜西漢中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人文視角下的高校德育。(江蘇 無錫 214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實踐育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2014SJD382)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4-0112-03
一、研究背景及存在的問題
實踐育人是高校培養創新型與實踐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我國高校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與創新,已逐步形成內容較為完整、注重點面結合的實踐育人格局,具體表現為: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增加實踐育人內容;將高校實踐育人與各類活動相結合,融入學生生活;設立德育學分,大力推進實踐育人工作;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隨著各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深入開展,主要出現以下幾點問題:第一,人們對價值觀養成的本質、實踐教學的定義和內涵認識不同,從而導致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凸顯;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充分貫徹高校實踐育人的宗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比較嚴重;第三,教師沒有形成系統的實踐育人思維,且實踐活動中學生參與度偏低。由此可見,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投入大、產出小,與預期的教育目標有較大差距。筆者嘗試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真實性評價法,解決高校在實踐育人工作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以期提升其實踐育人工作的教學效果。
二、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實踐育人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Terman關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榮格關于生活意義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由此產生的人類潛能研究奠定了積極心理學發展的基礎。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的新興科學,其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并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高校應將積極心理學的人性認識論與方法論應用于實踐育人工作,從而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第一,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宗旨與高校實踐育人工作高度契合。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從而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這與教育部推進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初衷高度契合。
第二,積極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帶給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全新的育人觀與方法論。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是要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勢會滲透在人的整個生活空間,從而產生長期的影響。積極心理學的任務在于能夠有效測量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弄清其形成的途徑,通過恰當地干預來塑造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體力、智力與社會協調性等多方面的良性效應,也可以通過挖掘學生在困境中的力量,有效預防心理疾患。
第三,積極心理學輔導與治療的經驗與做法,能給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提供具體明確的操作指導。高校教師應在教學中貫徹積極人性原理,如當學生發生沖突時,輔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并記錄具體的沖突場合,填寫沖突場合的實際反應與可選反應記錄表,從而還原沖突的真實現場,開啟伙伴關系方面的學習過程。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實施方法
高校應以黨委宣傳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為依托,聯合思想政治理論部、心理輔導中心、學生工作處、團委和招生就業處的師資力量,從學校主導和學生自組(項目資助)兩個層面,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實踐育人工作。
1.學校主導層面。高校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采用給定主題或任務的形式,以班級為單位來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活動,該課程覆蓋全體同學。具體流程如下:
第一,確定實踐主題與任務。高校應在任務驅動形式下,設計課程專題講授和實踐項目,并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活動。一是課程組按任務驅動組織課堂教學,以專題研討等方式進行學生的預習和課內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分析與討論中獲得啟迪,漸漸歸納并領悟出適合自己的思維路線和思維邏輯,從而引發學生對理論的深入探討,激發學生主體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任務驅動教學可以使學生接觸實際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二是課程組應以項目實踐組織課外教學,根據職業崗位的素質要求,對課程的實踐教學全過程進行一體化設計,并把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內容多樣,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積極參與、嚴格考核等四方面作為實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課程組通過闡述實踐背景、實踐目的、實踐形式及創設具體的實踐方案、實施活動、形成與評價活動結果等,把學生社團活動、頂崗實踐、學生創業就業等與教學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將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際應用教育有機整合,形成兩者的良性互動。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理論素養,也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人格。
第二,策劃與籌備。實踐任務由任課教師或班主任直接布置到班級,并組織學生進行整體的策劃、分工和籌備。讓學生來組織實踐育人工作,不僅可以突出其主體地位與作用,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也可以增強學生對育人環境的體驗感,從而加深其理性認識。
第三,課堂或班會活動的實施。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班主任、輔導員或思政教師為主導者,負責指導、觀察與反饋主題教育活動的情況與效果,學生則按照指定的主題任務要求來策劃具體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從而實現學生的全員、全過程參與,提高實踐活動的教育效果。
第四,反饋與收獲總結。每一個實踐活動項目之后,教師都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饋與分享。一般在實踐活動結束后即進行總結,由主導教師主持并回顧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對觸動自己的人、事和物進行主體發生反饋。常見的反饋方式主要有:面對面形式、語音留言、文字留言。教師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主體反饋,可以起到教育同伴與教育自我的作用。
2.學生自組層面。學生應以項目為依托,在校方給定的選題方向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立項,自發形成團隊,自行組織實施,最后通過學校的審核、答辯、資助、入組跟蹤驗收等全部流程。高校應通過學生工作處、團委、招生就業處三條線來設立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基金,每學年資助幾十個申報項目,按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分別進行公開招標,資助金額500~3000元不等。
第一,實踐項目的引導。高校學生的校內外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按照特色來分,可以分為娛樂型、學術型;按照主辦方來分,可以分為省市級、學校級、院系級、學生組織級、社團級。一是教師應在實踐項目前期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開展項目的主要方向、主要目的和目標人群;二是在項目具體策劃實施過程中,應以學生自主選定項目、提交活動策劃的形式為主。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保證項目在可控范圍內得以順利實施,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第二,實踐項目公開招標和方案選定。此環節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導型。一是高校要聯合學生工作處、團委、招生就業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在每學期第二周發布本學期的實踐項目,并面向全校學生公開招標。在招標過程中,高校應加強實踐項目的宣傳工作,如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滾動宣傳,以保證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學校的招標信息。二是由學生組成項目小組,撰寫項目策劃案,其中包括:項目內容方案、團隊介紹、實施路徑和方法等詳細材料。三是高校組織項目評審委員會,經文案初審、現場答辯終審,最終確定團隊與具體方案,派駐對應的項目輔導教師對實踐項目進行全過程指導。
第三,項目過程的監控。此過程主要包含對項目的輔導、項目的模擬及項目過程的監控。高校在選定最終的項目承接小組后,輔導教師應及時對小組的實踐活動進行全過程指導。一是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仔細評估和指導;二是對項目小組成員進行相應的輔導,包含相關知識的講解以及項目實施步驟的全方位審查;三是項目組輔導教師與項目小組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手段,對實踐項目進行模擬,從而發現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被忽略的方面。項目實施前的指導時間一般為兩周左右。在項目正式實施后,輔導教師要對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包含對項目推進時間節點的監控及項目實施階段效果的監控。
第四,實踐項目的反饋與總結。在實踐項目結束后,輔導教師應及時召集項目小組學生開展分享交流活動,及時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的經驗與教訓,并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原因,探討相應的改進措施。整個反饋與總結的過程由輔導教師或項目組學生進行全程記錄,做好真實性評價。分享活動結束后,輔導教師應及時整理項目方案并進行相應的修改,以期能為后期的實踐項目提供參考。高校則可在實踐項目積累一段時間后,挑選經典的項目方案結集成冊,在校園內進行推廣,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也可以營造實踐育人的良好氛圍。
四、在具體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當學生進入實踐項目的籌備階段,評價與反饋環節就已啟動,并貫穿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此環節不僅是高校積極推進實踐育人工作的充分體現,也是推動學生成長與蛻變的契機。但在實際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有些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評價與反饋工作的重要性。
1.高校應注重實踐育人活動中的反饋。每個人與他人的互動與反饋,都有自己特有的慣性。因此,高校應對實踐組教師進行積極心態和反饋的演練培訓,對學生進行反饋演練,從而確保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按照反饋原則,對他人或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行為進行如實反饋并完成真實性評價。實踐證明,師生一般要經歷三次以上的反饋演練實操,才能從自己的慣性反饋模式回歸到主體發生反饋模式。
2.要注意實踐育人活動中的評價。第一,高校應采用積分制來評定學生參加實踐育人活動的成績。輔導教師以記錄的反饋信息為原始資料,并根據積分點進行積分評分。積分點共設置10個,具體包括:參與籌劃或組織,主動投入活動(他人印象),反思與小結,貢獻靈感或創意,解決問題難題,頑強與克服(沖突處理),自立與承擔,助動他人(行為對他人產生積極推動),歸屬融入(團隊意識),自我反省與改變(自己或他人)。學生參加每個積分點的一次活動可積0、1或2分不等,其中,沒有參加記0分,有效投入記1分,公認出色記2分。學生每次參加實踐育人活動可以獲得0~20積分,教師應及時公布每次實踐活動的積分與信息。
第二,高校應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如設立年度十佳實踐達人、籌劃組織達人、自我成長達人、創意達人等榮譽稱號,并舉辦頒獎典禮與達人座談會,讓其分享實踐活動中的成長感悟,使更多的同學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獲取經驗。
3.要注意在實踐育人活動中對個體與團體進行輔導。高校應設置輔導介入的篩選點:一是實踐活動過程中因出現緊急情況而暫停時;二是實踐活動后產生負面人格效應時;三是年度積分最低的個體。當出現上述某一種情況,實踐輔導教師應聯合心理輔導教師對個體和團體進行心理輔導,以幫助其打開心結,以更開放的主體狀態進入實踐教育活動。
高校實踐育人工作要想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對主題教育任務進行精心設計,使其貼近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并確保師生得到及時的主體性反饋培訓,從而提高真實性評價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反饋記錄與整理工作量較大,建議高校應開發相應的軟件來支持實踐育人工作。
五、結語
隨著《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并嘗試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實踐育人工作,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途徑,導致一些好的實踐項目被擱置?!爸迸c“行”不統一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頸。高校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實踐育人工作,可以較好地切入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從而幫助其在實踐中完成感性認識,在評價反饋過程中加深理性認識,提升實踐育人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迅,周利.探析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實踐育人中的應用[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2]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3]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2).
[4]任俊,葉浩生.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J].心理科學,2004(3).
[5]曹翌.基于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學生綜合能力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9(20).
[6]賈迅,彭容容.高等學校實踐育人中的問題與難點——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