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是:體育師資隊伍的職稱與學歷結構存在不平衡;體育師資隊伍的性別與年齡結構存在不平衡;體育師資隊伍對未來晉升的空間表現出失望或放棄的心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在人才選拔方面始終堅持“優化引進”理念,加強聘任制度管理;加強對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切實落實職稱評聘制度;重視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關鍵詞]高校體育師資隊伍 職稱與學歷 性別與年齡 人性化管理 師德教育
[作者簡介]茍曉峰(1982- ),男,甘肅通渭人,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體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江西 贛州 34100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4-0078-02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高校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要注重學生身心兩方面的綜合發展。一方面,通過開設專業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開設體育課程和舉辦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可見,體育教學是現今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培養人才方面所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教學能力、思想素質等對于搞好體育教學至關重要。現今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存在一定問題,教育管理部門必須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培養出越來越多綜合素質強的體育教師,從而為大學體育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一、體育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培養一支專業性強、作風優良的師資隊伍,不僅能夠提高高校體育建設的水平,而且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的背景下,現今社會要求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這對高校體育建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開設體育課程和舉辦體育活動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計劃、有步驟地設置教學計劃,并據此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分析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江西省五所高校的體育教師,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201份,有效回收率為95.7%。在將201份有效問卷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后,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認識到現今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遇到了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職稱與學歷結構存在不平衡。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在江西省的五所高校中,擁有碩士、博士學歷以及高職稱的教師比例較低。其中,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占83%,碩士學歷的體育教師占15.5%,而博士學歷的體育教師占不到2%。可見,體育師資隊伍的職稱與學歷結構與國家對高校教師的要求并不相稱,存在著職稱結構和學歷層次偏低的現象。高校管理機構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改變這種現狀,以滿足國家培養高素質現代人才的要求。
2.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性別與年齡結構存在不平衡。通過本次調查發現,江西省五所高校中體育教師的男女比例存在失衡現象。其中,男性體育教師所占比例高達70%左右,女性體育教師所占比例為30%左右。除此之外,五所高校的體育教師隊伍以年青教師為主。其中,50歲以上(含50歲)的教師為5人,30~50歲(含30歲)的教師為15人,剩下的都是30歲以下的教師,為32人。可見,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實現了新老更替,正在向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年青教師有自身的優勢,如理論水平高、精力充沛等,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學經驗不足、駕馭課堂能力較弱等。因此,要對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性別與年齡結構進行合理調整。
3.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對未來晉升的空間表現出失望或放棄的心理。調查結果顯示,江西省五所高校的絕大多數體育教師認為,所在的工作單位極大地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在向體育教師詢問對自己的能力或者潛能挖掘的空間的期望值時,有30%的人認為自己有40%左右的提升空間,有40%的人認為自己有50%左右的提升空間,有20%的人認為自己有80%的提升空間,只有10%的人認為自己有80%以上的提升空間。同時,大多數體育教師認為高校應深入體育教育改革,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可見,充分發揮教師的自我潛能是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結構的不合理,會嚴重影響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對體育師資隊伍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任重而道遠。
三、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
新時期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對高校體育教師的素質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做好素質教育、進行好體育教學改革、促進高校綜合素質人才培育的重要條件之一。
1.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注重人性化,學校應建立起一種尊重人才的氛圍,做到“以人為本”。學校要滿足體育教師的需求,以此激發教師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我效能。學校管理機構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從不同的方面了解體育教師的各種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不僅應當關注和盡量滿足體育教師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應當重視和滿足體育教師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這樣才能使他們愛崗敬業。體育教師的精神需要包括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需要、提高自身教養能力的需要、在工作當中進行公平競爭的需要等。學校對教師要充分尊重、真誠信任,增強教師的集體榮譽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在人才選拔方面始終堅持“優化引進”理念,加強聘任制度管理。高校在引進體育教師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秉著公正公平的態度來“招賢納士”,堅決避免裙帶關系。同時,避免“唯文憑論”,要把能力作為衡量人才的核心標準。
3.加強對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切實落實職稱評聘制度。目前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比較弱,所以各大高校應該重視體育科研工作,加強對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盡量滿足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要求。例如,每年組織教師進行短期培訓和參觀考察,或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進行關于體育科研的講座或報告,促進學術交流;建立良性的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并形成一套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職稱評定制度。
4.重視師德教育,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品德和行為對學生具有榜樣的作用。體育教師除了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力外,還必須注重品德修養、文化修養等的提升。因此,高校應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師德教育擺在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使體育教師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任啟俊.高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5).
[2]馬磊.新時期高校體育師資的瓶頸與建設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26).
[3]龐儒芳.新形勢下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3).
[4]劉麗萍.高校體育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實證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
[5]劉杰.關于素質教育視域中的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2011(9).
[6]周建華.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1).
[7]楊雨豐.遼寧高校體育師資繼續教育現狀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4(4).
[8]李庶品,牛錦山.東、西部高校體育院系師資隊伍結構現狀比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1).
[9]葛四友.中國教育問題的根源:功利主義還是反功利主義[J].學術月刊,2013,45(1).
[10]張婷.關于高等學校發展戰略定位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0).
[11]喻運斌.高校人才引進戰略的矛盾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