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
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
劉 輝
【摘要】目的 探討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8月北鎮市人民醫院收治56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口服奧美拉唑,觀察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復發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1年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臨床于胃潰瘍患者治療中應用泮托拉唑,可明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降低復發率,臨床療效明顯,對緩解和控制患者病情,提高其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胃潰瘍;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臨床效果
北鎮市人民醫院,遼寧錦州 121300
潰瘍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好發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腸等部位,尤以胃潰瘍患者發病率較高[1]。胃潰瘍主要是指發生于賁門與幽門之間的潰瘍,其病因較多樣,患者發病主要與胃酸分泌、黏膜受損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密切相關[2],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皰疹病毒局部感染、免疫缺陷以及腎移植等多種因素也參與胃潰瘍發病。胃潰瘍的臨床典型癥狀為上腹部疼痛,多呈隱痛、鈍痛或脹痛等,常發生于餐后1 h內,休息后可緩解,直至下餐時重復此節律,可嚴重影響患者胃功能,降低其生命質量。本研究就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8月我院收治56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3],經臨床內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45±4)歲,病程(4.2±1.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46±4)歲,病程(4.3± 1.2)年。本研究納入標準:①臨床表現為腹脹、惡心、反酸以及噯氣等癥狀;②幽門螺桿菌陽性;③周期性上腹疼痛;④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近期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妊娠期、神經功能障礙及對治療藥物過敏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營養支持以及禁食等常規治療,同時口服阿莫西林,1 g/次,1次/d。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奧美拉唑,2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4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復發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4]治愈: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炎癥均消失,幽門螺桿菌經檢測呈陰性;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減少>80%,炎癥基本消失,幽門螺桿菌經檢測呈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減少50%~80%,仍存在炎癥,幽門螺桿菌經檢測呈陰性;無效:各項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減少<50%或增加,炎癥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幽門螺桿菌經檢測呈陽性。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治愈15例,顯效6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9% (26/28);對照組患者中,治愈7例,顯效8例,有效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8.6%(22/28);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及復發率比較 經1年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及復發率比較[例(%)]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出現惡心和皮疹各1例,對照組中出現惡心2例和頭痛1例,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停藥后癥狀均自行緩解或消失。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性潰瘍[5],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6]。現階段,對于胃潰瘍這一病癥,各大醫療機構多采用藥物治療手段,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藥物主要為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等。奧美拉唑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屬弱堿性和脂溶性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易濃集,能夠在胃壁細胞質子泵所在部位發生特異性作用,可有效抑制其活性,阻斷胃酸分泌,緩解患者胃灼痛或疼痛癥狀。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可在胃壁細胞酸性分泌小管中被激活,并與質子泵進行特異性結合,可有效抗酸、抗潰瘍,主用于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治療效果良好,且不良反應較小,患者預后較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泮托拉唑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奧美拉唑,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在苯咪唑環、吡啶環上的取代基各異,前者組織選擇性較強,特異性均較高,能夠有效清除幽門螺桿菌并抑制病情復發。此研究結果與魯守東[7]在胃潰瘍患者臨床治療研究中的研究結果相似,具有較高科學性和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接受臨床用藥時,醫護人員需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合理用藥,明確其用藥種類、用藥時間和用藥方法等,盡量避免或減少用藥不良反應發生,保障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臨床于胃潰瘍患者治療中應用泮托拉唑,可明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降低復發率,臨床療效明顯,對緩解和控制患者病情,提高其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刻智,趙娜,孔咪咪,等.酪酸梭菌預防小鼠幽門結扎型胃潰瘍的機制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31(7):1309-1314.
[2] 馬秋,馬立秋,馬愛華.50例慢性胃潰瘍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5):162-163.
[3] 鄭會聰,梁彪,楊小喬,等.霉菌性胃潰瘍3例的胃鏡和病理表現[J].廣東醫學,2015,36(4):F0003-F0003.
[4] 李志坤.藥物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110-112.
[5] 徐明星.不同用藥方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潰瘍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5):1291-1294.
[6] 許慶華,李宗河,黃菲菲,等.雷貝拉唑鈉拆分體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5,24(8):917-923.
[7] 魯守東.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7):502-503.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