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在央企砸地王之際,民企更多成了陪跑對象。近期,世茂88億元拿下南京一塊地。為了奪得土地,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許世壇親自督戰,他在現場雙手合十祈禱的神情被拍下,成為解讀民企拿地辛酸的一個例子。
房地產企業正在涌向一二線城市,進行避險式扎根。有著資金成本優勢的央企和國企成為制造地王的主流。為了不再重組中被打包收走,電建,魯能,葛洲壩等房企正在大肆拿地,并創下多個地王紀錄。

地王央企造
6月2日下午3時,備受矚目的龍華上塘A816-0060宗地最終賣出了83個億的天價,結束了這場“無聲的暗戰”,折合樓面地價5.6萬元/平米。而如此大手筆的買家,正是由中國電建與披了個小馬甲的中國金茂組成的央企聯合體。
“我之前就有預感。這個地,不是新東家拿,就是老東家拿,果不其然,老東家電建地產拿地了?!币幻吐氂陔娊ǖ禺a的深圳房企人士表示,電建地產出價比第二名多了9個億,真是鐵了心了。
據了解,在18家參與投標的企業中,多家央企報價均在70億元上下,其中第二名葛洲壩報價73.5億元,與中國電建相差近10億元,第三名為招商地產,報價70億元。而同樣到場競標的萬科和龍光,則報價只有57億元和56億元,均可謂相去甚遠。
這宗地塊的“彪悍”之處在于,這已經是2014年以來在深圳出現的第五宗地王,而且和2014年的龍華住宅地王相比,19個月間,地價漲了兩倍多。
上海土地也是央企繼續擔當土地市場主角。6月1日,上海迎來6月土地首拍。信達、保利、金茂電建聯合體、中鐵建、中鐵、華潤、招商等7家央企紛紛上陣。電建金茂聯合體更是和信達“廝殺”到最后一輪。
最后,央企信達地產以總價58.05億元力壓金茂電建綜合體,拿下上海寶山區寶山新城顧村A單元10-03、10-05地塊,折合樓板價37248.58元/平方米,溢價率306.53%,創該區域單價地王。
信達競拍的兇悍讓人嘆為觀止。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院李宇嘉表示,在上海顧村地王爭奪中,信達加價單位以“數十億元”計算,開發商報價在第三輪就直接從14.4億跳至30億元。
按照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的推算,從樓面價來看,未來成本價至少在5.6萬元/平方米以上,如果扣除住宅15%自持部分,成本價高達7萬元/平米,而目前板塊內最貴的項目成交均價約4.6萬元/平米。
信達地產是財政部控股的中國信達旗下的房地產開發上市公司。2015年以來,信達地產通過公開招拍掛新增9宗地塊,其中7宗是地王。此前,信達地產在杭州分別以33.9億元、123.18億元拿下杭州上城區南星地塊和濱江奧體地塊,分別刷新杭州土地出讓單價和總價紀錄。
一周前,同為央企的保利也在上海灘創造了紀錄。5月18日,保利地產以54.5億元的價格擊敗了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36家房地產企業,拿下周浦鎮一塊純宅地。成交價格溢價率297.8%,樓面價近44000元/平米(剔除15%自持租賃部分后約54500元/平米)。
“保利拿下周浦的那塊地也是拼了全力?!北R文曦表示,開拍之前已經有房企心理價位是3萬元/平米,而業內預計則起碼3.5萬元/平米,但開拍不到10分鐘,競買價格就飆到了50億元。
根據結果估算,保利未來的售價單價很可能會超過7.5萬元/平米。而目前該區域的新房售價在3.3萬到4.4萬元/平米。
不只是一線城市,近期在南京等重點城市,前來參戰的開發商主要來自央企和國企,比如葛洲壩、電建、金茂、上海建工、保利、魯能等。
中原地產報告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共出現155宗“三高”地王(高總價、高單價和高溢價),遠高于2015年的95宗。在前5個月中,總價超過15億元的高價地王共105宗,其中52宗被國企獲得,部分央企表現異?;钴S。
水電系集體亮肌肉
在這一輪央企搶地潮中,水電系的中國水電、葛洲壩和魯能攻勢十分兇猛,其今年在南京、蘇州、天津、武漢、鄭州等最熱門的二線城市攻城略地,成為地王制造者。
水電系買地的風格非常兇悍。一名熟悉水電系央企的業內人士如此評價,“拿地基本不問價格,不管多少錢,就是要拿到,一看到有人舉牌就立馬應價。如果是像深圳這樣的招投標,也會開個比第二名高出10億元的天價標,讓對手跟不上?!?/p>
電建地產2015年已經在北京、南京和武漢總共投入130.4億元。今年以來,電建更是聯合金茂到處拿地,除了深圳龍華地塊,5月還以近70億元的價格拿得南京河西南區域地王。
葛洲壩自去年年底接連拿下備受矚目的北京豐臺樊家村地塊、廣州廣鋼新城AF040233地塊之后,葛洲壩地產今年年初還在成都斬獲了一幅地塊,發展勢頭可謂銳不可當。
近期,葛洲壩還參與了分食南京河西的“地王盛宴”,并開出了高達45213元/平方米的地價。5月13日,在南京,經過25輪的激烈競拍,葛洲壩地產以32.8億元競得一地塊,樓面價4.52萬元/平方米,刷新南京單價“地王”。
魯能更是傳達出了十分明確的全國規模擴張信號。去年,光在南京、蘇州、福州三地高價搶下的四幅地王總耗資便可達112.4億元。單從2016年來看,前四個月,魯能就拿了107.56億元的地。其今年拿地目標是重點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比如,在北京、濟南、重慶、天津、南京、文昌等城市進行深耕;在新布局的華中、珠三角區域則加快項目開發節奏。
步水電系后塵的,還有鐵路系統的央企。中鐵置業和中國鐵建雖相對低調,但由于發力早,旗下擁有大量鐵路沿線的土地儲備。2015年,中鐵建的聲勢更為浩大,新增土地儲備達541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發達城市如杭州等,對銷售業績也提出了更高目標。
山雨欲來
房企搶地積極性大漲,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一大原因。在過去幾個月,整體信貸政策寬松,大部分房企發債成本明顯降低,最低甚至在3%左右。這也使得上市公司融資洶涌。比如葛洲壩,今年擬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債券,目前已成功發行60億元債券。
“充裕而低廉的資金,給央企國企提供了無限彈藥?!崩钣罴伪硎?,在融資地位上,中小開發商和龍頭開發商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銀行給予央企等龍頭開發商的最優企業貸款基礎利率,已低于融資成本,相當于銀行在“倒貼”。
但這并不能完全解釋,地產業務規模小的央企,拼搶起地王來反而越兇猛,其深層原因則是,隨著國企改革深化和行業整合急劇加速,越是規模小,被吃掉的可能性越高。
國資委曾要求78家非主業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2014年,國資委確立保留央企地產業務從16家擴至21家,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獲取“房地產牌照”的央企已經安全,沒有被其他企業整合的風險。
目前,這些央企地產企業之間也存在相互合并的風險,比如,今年5月央企中糧地產再度陷入被收購傳聞,接盤者據說是去年底剛剛完成內部整合上市的招商蛇口。此外,還有坊間消息稱,中糧地產也有可能面臨被保利地產并購。

這些虛虛實實的消息背后,無不反映出了一個暗潮洶涌的大背景,今年以來,21家被國資委允許從事房地產主業的央企表現異常活躍,其中不少已啟動內外部重組和并購。
從銷售金額來看,2015年“千億軍團”房企為7家,其中,保利、中海規模已達千億級,2016年華潤也很快將步入千億軍團。這些大鱷成為這場央企整合并購的主導者,其特點是內部整合基本完成,管理架構清晰,旗下業務分類和布局明確。
典型例子便是“并購王”中海。中海與中建地產重組完成后,再與中信地產住宅板塊業務合并,增加了其環渤海及珠三角等區域的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鞏固并提升了其千億開發商的地位。
“相似的整合主導者還有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笨硕鸱治鰩熤煲圾Q指出,招商地產因為母公司資產的注入成為招商蛇口,成為當時中國最大市值開發商,重整招商這一“老牌”的意愿強烈。重組后形成“巨無霸”聯合體將成為這些房企爭奪央企地產企業后續重組“話語權”的重要砝碼。
這些央企所做的,不只是并購,它們在土地市場表現也異常兇猛,比如保利和金茂,就頻繁參與一二線城市搶地大戰。此外,華潤置地的地產板塊架構清晰,去年起拿地積極性明顯提升。
一些規模上不去的央企或國企,就成了潛在的被收購標的,如中糧、中航。這類央企房地產板塊較小,集團主業發展遠強于房地產,同時周轉速度緩慢,擴張動力不足。
如近日,中冶集團已被整體并入五礦集團,房地產業務自然是強者占主導。這兩大規??偤徒?000億元的央企整合后,其旗下的地產業務規模將會得到明顯擴大,未來或將催生新的地產霸主。
在央企特強和特弱的兩個梯隊之間,居中者無疑是最尷尬的,這部分央企地產企業規模也并不算行業翹楚,規模既沒大到足以吞并別人,但在風生水起之時,也不希望被并購。
無論是水電系的電建地產和葛洲壩、魯能,還是鐵路系的中鐵、中鐵建等,為了擺脫被整合或重組的風險,都在積極謀求自己在21家央企地產內部的話語權??梢灶A見的是,經過今后兩三年的整合,央企地產公司的數量會進一步縮減。?
伺機超越
相比千億級的保利和中海,已經逐步進入整合階段的中糧地產等較小的房企,居中者變數最大。目前,包括魯能、電建以及中鐵建等房地產企業,銷售規模均在兩三百億元左右。
從去年開始,魯能動作變大。布局“美麗匯、魯能城、體育+”三大產品線,致力于打造全新國際休閑生活方式,形成了住宅、商業、文旅“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
魯能上半年給人印象深刻的“銷售奇跡”不少,比如年初時,海南文昌的山海天項目,單日銷售5.8億元。這正是魯能地產借助恒大炒起的?;◢u熱度,攜貝克漢姆成功制造了海南旅游地產市場又一次事件營銷。
進入2016年,“拿地”、“大賣”與“重組”成為魯能地產業務的三個關鍵詞,魯能今年的銷售目標是400億元。截至5月7日內,魯能全國的銷售額突破202億元,已提前完成過半目標額,超出魯能地產2015年的總銷售額。
在距離上次重組失敗一年后,魯能為地產業務整體上市再一次發起沖鋒。魯能旗下上市平臺廣宇發展已于4月12日宣布將再度停牌,并會重啟與魯能地產業務重組事項。
電建地產也充滿了雄心壯志。2015年,電建地產實現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其目標是“2020年進入全國房地產企業綜合排名前30強”。

近期,電建地產將區域布局定位為?“4+4+N”,即4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核心二線城市(武漢、南京、成都、長沙)+機會型城市,不動聲色間搶占先機。目前,電建地產已基本實現了全國市場的戰略布局。
多數央企地產公司,并未公布目標,但已經悄然提速。葛洲壩的發力主要從去年開始,而此前增長較為緩慢。根據葛洲壩的數據,其2015年房地產板塊實現營業收入64.63億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0.03%。但從去年開始,葛洲壩就在多地頻繁拿地。
目前葛洲壩主要布局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合肥、武漢等,且相應的產品定位以高端為主。對于大部分地塊,尤其是高總價地塊采用合作開發,合作對象包括綠城、融創、金茂、華潤等,這樣便于學習龍頭房企高端項目的經驗。
信達則更傾向于合作。信達以往的項目多位于浙江、 安徽、廣深、重慶、青島、???、烏魯木齊、沈陽等二三線城市,且缺乏操盤高端項目的經驗,因此拿下地王后,往往選擇和房企合作開發,例如新江灣地王將和泰禾集團合作,杭州濱江地王和上海顧村地王也確定了會以合作的方式開發。
地王套牢風險

對于地價和房價走勢,高層也傳達出了收緊的聲音。不但有“權威人士”在《開局首季問大勢》中定調經濟走勢,指出我國經濟運行將會呈現L形走勢,并指出目前房地產行業存在泡沫。
6月1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聲,“樹不能長到天上,房價也一樣。”文章指出,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必須遏制“炒房”“炒地”之風,并強調去庫存是鼓勵開發商降價,而非鼓勵其爭當“地王”。
既然如此,國企和央企為何還要屢屢制造地王。李宇嘉認為,樓市是為數不多的有效資產,還能貢獻可觀的現金流,也符合國企央企“重當期業績、輕投入產出”的經營觀念。近期能源、基建等高負債率、現金流短缺的央企也紛紛進入房地產。
但“地王”頻出,也預示著開發風險。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共出現155宗“三高”地王中,54宗地王的溢價率在100%以上,70%的地王誕生在二線城市。
根據中原地產數據,被稱為樓市“國之標桿”的“新四小龍”——南京、蘇州、合肥和廈門,成為今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僅僅4月以來,蘇州、南京和合肥共出讓50宗地,60%屬于“三高”地王。
被地王套牢或拖累,這些例子在過往比比皆是。即便央企和國企有先天優勢,但地王被套的風險依然很大。在北京,曾經創下多個地王的遠洋地產就是一個例子。
比如葛洲壩在南京拿下的南京單價地王,樓面價4.52萬元/平米。按照地價與樓價的比例,這意味著這一項目未來售價要達到每平方米7萬到9萬元才能回本,地價與樓價堪比上海。
即使能順利開發項目,在這些地王影響之下,企業發展的利潤也會受到影響。近幾年,華潤置地在武漢、鄭州、上海、北京等地拿下數個地王。該公司的毛利率也和逐年拿地王數量呈反比態勢。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市場調整已經開始,政策基調已有所收緊,信貸寬松程度有所減弱。根據歷史經驗,近期“地王頻出”或意味著“樓市高位調整”在不久之后將會出現。隨著下半年樓市進入調整期之后,“高溢價”就很難實現,最終影響企業的資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