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關于中原和鏈家,二者孰優(yōu)孰劣,誰會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打贏,或許沒有人能準確預言。但對房地產中介行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市場上的買房人和賣房人的選擇。
對熙熙攘攘的買房人和賣房人來說,中介之間的這場戰(zhàn)爭沒有輸贏,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一家中介公司的資源和服務,就好像開發(fā)商建造出來的房子,只要這一點做好,就有了不被打敗的資本。這個問題,或許正是左暉和施永青口水仗的焦點。
左暉說“中介行業(yè)被港式打法玩壞了”,這句話確實也不是空口胡說,中介行業(yè)的傳統(tǒng)港式打法其管理核心是活動量和行程管理,并輔以嚴格的績效考核,在具體業(yè)務操作中以“打街霸”“注重話術”為重要特點。
所謂“打街霸”即指中介人員舉牌出門攬客尋找客源,“注重話術”即中介人員在出門攬客之前培訓好跟潛在客戶溝通的話語體系,港式打法還曾被詬病存在虛報房源以吸引客戶的情況。
但鏈家也有其弊端,尤其在兇悍擴張中。最被認可和最被吐槽的,則是鏈家高昂的中介費。不少通過鏈家買二手房的人常常吐槽,真房源是選鏈家的原因,但比中原等高出不少的中介費也是選鏈家的痛。
有意思的是,有知情人介紹,在前一段時間上海的三個小時講話中,左暉四次問臺下的區(qū)域經理們:“我們的消費者喜歡我們嗎?”回答“喜歡”的聲音零碎響起,更多的人給出的答案是沉默。估計這些經紀人都曾因為較高的中介費被客戶“吐槽”過。
無論是中原還是鏈家,客戶是生存之本。面對激烈的代理業(yè)競爭,以及日益嚴格的行業(yè)監(jiān)管,鏈家和中原或許都必須在自己的領域逐漸完善,讓更多的市場客戶去安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