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蓮

摘 要:本文探討模擬誘導式教學對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的影響,為護理教學改革提供依據,根據目前我院輪轉實習護生生源結構及其崗位執行能力,在日常實習帶教中開展模擬誘導式教學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通過本輪模擬誘導式教學,本組270名實習護生在理論、操作考核成績及崗位執行能力優良率等基線指標上均顯著提升,與開展模擬誘導式教學前上一年度護生比較,上述評價指標的差異性,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模擬誘導式教學是護理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類型,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對提高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實習護生;模擬誘導式教學;崗位執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C-0076-02
護理人員崗位執行能力是護理職業素質的核心體現,也是提升護理質量的基礎保證。作為即將正式走向護理工作崗位的廣大實習護生,他們崗位執行能力的優劣對其未來職業領域的規劃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我院護理管理層近期針對在院實習護生特點及護理帶教規劃,積極制定和修改護理教學方法,提出了以護生崗位執行能力為基準的模擬誘導式教學課題,旨在通過教學實踐完善實習護生培養,全面提升職業素質。本研究的中心內容是:以回顧性分析結合對照研究的方法,檢驗模擬誘導式教學對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的價值,以期為正確進行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升級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資料
通過整群抽樣,將近期在我院輪轉實習的不同層次護生270名納入研究,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1.8±2.9)歲,其中女性265名,男性5名,其中中專層次105名,大專層次155名,本科層次10名,全組護生知悉本研究、自愿參與并保證如實性。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1)對以上首批納入模擬誘導式教學的護生進行社會學調查問卷,明晰社會學資料,具體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生生源、最高學歷、畢業院校、培養方式、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及輪轉周期等,為教學實驗奠定基礎。(2)在充分閱讀有關文獻基礎上,由本人設計完成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基線調查表,該表由6個維度構成,包含31個二級條目,對護生崗位執行能力屬性做了較好詮釋,具體為基礎操作能力(7個條目)、護患溝通能力(6個條目)、臨床評判性(5個條目)、閱讀護理文獻(4個條目)、護理病案書寫(4個條目)、系統化能力(5個條目),分別按照“優、良、差”三個等級評分,優良率越高表示崗位執行能力越高。該調查表經充分預實驗,在我院多位護理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預評價,證明具有一定信效度(重測信度>0.85),適用于護理教學領域崗位執行能力評價。
2.模擬誘導式教學實施方法。
(1)在實施模擬誘導式教學計劃前,首先在護理部及教學部的安排下,專人負責,選評一些具備一定教學經驗或研究背景的優秀護士作為帶教實踐者參加專業培訓,培訓周期兩個月,使其熟悉模擬誘導式教學模式、步驟,在教學實驗開展前做好教學設計和帶教方案。
(2)倡導靈活的教學模式,強調在臨床情境下引導教學過程,在帶教方法上,全面開展床邊詢癥示范教學,減少刻板的灌輸式教學,形成以“導學、設問、質疑、查證、講評”為流程的探究性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的“我做你看”“我講你聽”的模式;具體帶教活動中,將集中教學、專題講座、示范查房、一對一輔導、分組討論等結合起來,既有理論授課又有個案分析,既重視實踐操作又兼顧理論培養,并突出臨床學科與護理專科的密切聯系,強化感受理解性,全面優化配合教學形式。
(3)在教學中,充分創設臨床問題情境,采用多種角色模擬訓練的方式,將臨床中的各種可能問題擺在護生面前,使其產生對疾病及護理行為的感性認識,縮短其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帶教老師要善于調動護生的求知欲,引起護生臨場發揮的沖動,善于控制教學節奏, 幫助護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引導他們把所學知識迅速運用到臨床實踐中,達到自主研究判斷護理決策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中要不斷將臨床實例引入,要求護生在專業概念下,帶著問題學,不斷在問題中“望、聞、問、切”,通過問題的設置,以實證為依據,尋找真相。帶教老師要做好臨床案例的選擇與設計,要以臨床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病例、病種為切入點,以啟發性原則激發護生深入探討和分析案例的興趣,調動護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
(5)護理病案是教學的寶貴資源,要開展模擬病案教學,提供各專科典型病案作為帶教范例,講解病案書寫內容及格式,要求護生切實掌握病案書寫原則,通過對典型病例診療過程和轉歸情況的記錄,促使護生對病情分析和思考。強調科研能力和專業更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扶助和支持他們掌握閱讀檢索醫學文獻的能力,從而掌握最新的醫療護理理念和信息。
(6)在強調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們學會在臨床中既善于積極主動地體現自己的價值,敢于進行獨立護理決策,又善于傾聽同事的意見,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綜合吸收不同觀點,共同尋找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思路。
3.觀察與評價。
在教學實驗階段性結束后,對以上護生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評價內容:①專科理論及操作考試:三基試題以及各項護理技能操作,75分為及格線。②崗位執行能力評價:由護理部教學組成員對實習護生進行崗位執行能力調查(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基線調查表),采用現場調查法并結合科室走訪,進行優良率評價。以上指標評價均與上一年度實習護生對照。
(三)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組間均值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計算,行χ2檢驗,P<0.05或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模擬誘導式教學實施后,實習護生理論與操作考試成績(見表1)
(二)模擬誘導式教學實施后,實習護生崗位執行能力調查優良率(見表2)
三、討論
研究顯示,崗位執行能力是從業者個體為達成特定績效目標所應具備的完全能力,包括職業技能、溝通協調力、系統化及再學習提高能力等,屬于人力資源管理范疇的新概念。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發展,對護理人員崗位執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崗位執行能力的有效方法。實習期是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成長的必然,是未來從業的重要準備階段,也是護生崗位執行能力形成的關鍵期;如何在護生入院實習期間,創新護理教學模式,迅速使護生全面提升崗位執行能力,完成角色轉變,進而尋求職業塑造與改進,一直是護理教育者關注的熱點。
傳統的實習期護理帶教,往往按部就班地以實習教學要求及大綱進行,往往停留在“師教徒”的氛圍下,重在“教”,輕“溝通”,輕“互動”,教與被教聯系不足,科技性、前瞻性缺乏,護生往往只是簡單接受老師的指令,求知欲無法得到體現,實習中容易感到枯燥、緊張和疲憊,極易限制獨立思考能力而致學習動力不足。為適應臨床護理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必須有效地提高護理帶教質量。
本實驗中,我院護理教育者集體深入思考護理教育改進,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模擬誘導式教學思路。該教學模式強調在護理帶教中,采取豐富多彩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不斷為護生搭建融入臨床的平臺。中心環節是以模擬互動的角色扮演為主,設置教學情境,合理配置護理教學進程,引導護生切實融入臨床、走近患者,從而改變刻板的灌輸式教學。回顧本輪模擬誘導式教學實驗,實習教學以帶教老師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真實角色模擬和啟發式培養,師生之間交流溝通大大提高,實現了護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主體作用,確保了臨床帶教資源的有效利用。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上一年度實習護生比較,通過模擬誘導式教學,本輪納入帶教計劃的270名實習護生在專業理論、實踐操作及崗位執行能力優良率等基線指標上得到提升,上述評價指標的差異性,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在護理帶教中推行模擬誘導式教學能夠促進護生崗位執行能力的提高,對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益的,對保證護理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較強應用性,值得廣大護理教育者研究及關注。
通訊作者:睢俊卿,副主任護師,E-mail:sjq13474738816@qq.com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住院部接診室。
參考文獻:
[1]張靈靈,張翹楚,李鐘琪.醫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認知及能力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
[2]黃兆信,張中秋,談丹,等.創業教育:大學生崗位勝任力培養的有效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3]Wang J,Zhang W,Qin L,et al.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regional anatomy education at Peking University[J].Anat Sci Educ,2010,(3).
[4]耿笑微,吳雪,尚少梅,等. 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模塊的構建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
[5]歐美軍,李樂之,張慧琳.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5,(1).
[6]賀玲波.外科低年資護士培訓中應用系統化教學法的效果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7).
[7]李玲敏,楊玉杰,關曉輝.實習護生科內輪轉實習任教效果的調查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5,(12).
[8]梁灃.教學路徑表結合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模式在腫瘤內科護生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