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興++祝桂興
河亭小學金老師在教《田忌賽馬》這課時,運用創造教育原理,創設情境,激疑引趣,啟迪思維,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一、假設實踐 人人參“戰”
在教《田忌賽馬》之前,先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制作田忌的三匹馬與齊王的三匹馬。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出馬的不同色彩與大小,以表示馬的強弱。
金老師根據組合原理標出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出場順序為=3×2=6(種),讓學生通過擺學具得出賽馬的六種出場順序。
田忌的馬(上排)齊威王的馬(下排)
比較后得出,只有孫臏排的順序能收到兩勝一負的最佳效果。學生從中知道,孫臏是經過仔細觀察(“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深思熟慮,反復比較后,才選定這個出場順序的。
二、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
金老師上完《田忌賽馬》這課后,又出示一個新問題:后來,齊、魏兩國發生戰爭。那一年,田忌趁魏軍外功趙國,而率兵攻魏。魏軍聞訊后立即兵分三路回救。其中,左路最強,中路次之,右路最弱。田忌運用賽馬經驗,打算把自己的軍隊按戰斗力強弱分上、中、下三等,分別去對付魏軍的三路人馬。田忌去請教孫臏。“假如你是孫臏,你該怎樣答復?”經過反復討論,有個組長談了最理想的作戰方案:“假如我們組的同學是孫臏,該這樣回答:‘這是打仗,不是賽馬。賽馬爭個輸贏就算了,打仗就不同,最為重要的是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因此必須有絕對的把握。要用中軍和下軍去牽制對方的左軍和中軍,而調遣最強的上軍去殲滅對方最弱的右軍(見方案①),待得手后,再同下軍配合,共殲滅對方的中軍(見方案②),然后三軍匯合,構成絕對優勢,去殲滅魏方精銳的左軍(見方案③)。”
三、回歸整體深化認識
接著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田忌賽馬”說明了構成事物的成分因排列次序的不同會引起根本變化(量變引起質變)。“齊魏之戰”說明了凡是不能生搬硬套,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得出最優的決策方法。
運用《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評價表》[1]評析:河亭小學金老師在教《田忌賽馬》第二課時時,運用創造教育原理,創設情境,激疑引趣,啟迪思維,是一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范例。因為:
從教學目標看:主副目標明確,遵循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為主,心理教育為輔的原則,這課第二學時的教學主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臏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副目標自覺、有意識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智力潛能,形成良好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金老師整節課有機、適度、靈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前布置活動性作業——創造性地制作學具,利用“舊”知識(田忌賽馬經驗)解決“新”課題(齊魏之戰戰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
從教學內容看:“假設實踐人人參‘戰;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回歸整體,深化認識”三個教學片段。教師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共同需要;分量適當,難易適當,由淺入深,自成系統;同時,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組合原理、運籌學等有關知識和技能。
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看:教師了解小學生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了解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這些背景原則,創設了兩種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組織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習方法恰當;教師指導有方,指導恰當,教師講授時間少,以學生活動為主。
從教學過程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論是個人、小組,還是全班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濃厚,主體地位突出;教師無條件積極關注、接納學生,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心理氣氛活潑、和諧;分組討論“齊魏之戰”,學生暢所欲言,到了一定時間,請某個組長談了最理想的作戰方案,及時調控并反饋,時間安排得當,節奏適中。
從教學效果看:教師遵循面向全體的原則,“田忌賽馬”、“齊魏之戰”兩種教學情境,可謂是“假設實踐學生人人參‘戰”;學生參與活動的投入程度高,學生仔細觀察(“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等),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齊魏之戰”讓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總量與時間適宜;學生既掌握本課的知識、技能,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提高觀察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教學效果好。
參考文獻:
[1]曾建興.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評價表.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4:88-89.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FJB1401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