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偉
摘 要: 課堂提問作為連接的紐帶,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和基本體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體育環境中創造性地完成體育任務。
關鍵詞: 基礎支撐 合作學練 創新欲望
凡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課堂提問作為連接的紐帶,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發揮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體育教學的著眼點是教給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落腳點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終極目標還有培養團隊精神,健全學生人格的預期效果。結合自己體育教學實踐,談談對學習理解有效教學的認識。
一、創設情境是在體育課程中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支撐
體育活動對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遷移轉化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因此,體育教學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學習彎道跑技術時,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按照合作學習小組形式,先讓學生在彎道上跑幾圈,通過學生在彎道跑時初步感知,老師結合教材內容質疑學生,彎道跑與直道跑的技術特點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師讓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生展開討論,討論后有的學生回答說:“兩臂搖動的方法、幅度不同、兩腳前腳掌的著地點及蹬地用力不同。總之,在彎道跑時加大人體的向心力克服彎道跑時的離心力。”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回答了彎道跑的技術動作要點,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自覺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二、合作學練是在體育課程中實施有效教學的核心依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自由組成4—6人的學練小組,相互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使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從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和發揚團隊合作精神。
1.在合作學練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能力
以往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只強調教師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按照“刺激—反饋”的模式,向學生發出信號,學生則根據信號被動地做出反應,而忽視在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的作用。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急于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往往忽視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培養。至于學生學得怎么樣,教師因班級人數眾多而得不到課堂的第一手反饋資料,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給一些“學困生”的投機取巧創造了“良機”,這樣將使教學效果和預期大相徑庭。而合作學練小組的教學方法可克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通過一些事例進行說明:如在長跑練習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個男生組或女生組共同完成的任務,但每一次,總是有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落在隊伍后面,而教師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學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的學生積極性越高,而落在后面的學生更是失去信心,長而久之,好的學生耐力素質會得到再次提高,而“學困生”將永遠留在隊伍最后,采用合作學練教學方法,可完全改變這種學習狀況。體育課中,教師下達教學任務后,每個學生的目標就成為合作小組的目標,教師的目光不是放在跑在最前面的學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個學生的身上,并以此作為考查小組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于是每個小組的各個成員為了小組的利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相互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任務,增進了人和人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生以合作和互助為主的團隊精神。
2.在合作學練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目的性單一,大多數只是按照教學大綱逐步進行單個技術的教學,長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引入合作小組的體育教學后,我們時常把體育競賽引入課堂,一方面,迎合學生學習的好勝心理。另一方面,反復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因為,學生為了取得勝利,必須加強自身技術水平,并通過模仿、反復練習、創造優秀動作表達自己對勝利的渴望。
3.在合作學練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和基本體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體育環境中創造性地完成體育任務。
三、交流互評是在體育課程中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舉措
小組討論練習后,學習熱情趨于高漲,教師因勢利導,組織大家通過交流比賽或匯報表演等形式,為學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學習、展示自我的機會。大組交流時,先由一組發言、匯報,該組對動作的學習過程及遇到難題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難問題,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解答。交流時若同意小組意見的可舉手贊成,若有不同觀點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各組精華之處,再運用到實踐中。匯報表演時,一個小組在表演,其他小組作為評委,對各小組動作進行評分,最后評選出優勝小組,并給予適當鼓勵。
在競爭較激烈的項目中,如接力賽,團體精神的體現尤為明顯。各小組成員之間只有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勝利,這是真正的快樂。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理解和運用有效教學的理念和技巧,可以大幅強化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并對他們合作能力培養、學習習慣養成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成為素質教育中健康合格的人。
參考文獻:
[1]張式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J].好家長,2016(07).
[2]蔣云蓬.讓生本教育走進高中體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6(04).
[3]鄧重焱.對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分析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