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
摘 要:文章對環境設計專業CAD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并根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市場所需人才的素質要求,提出CAD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CAD;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91.72-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193-01
CAD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今后的《室內設計》、《3Ds max》等課程的學習中有個堅實的根基。CAD課程本身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經過課程進度的安排,學生基本掌握了繪制戶型平面圖、立面圖等的方法和步驟。但是經過課下輔導的詢問,學生依然存在理論教學和實踐的時間遺忘和實踐差別,教材的滯后性,實踐環節的缺失等問題。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教師課堂發揮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大學教師的學歷,最低起點是研究生,所以每位教師的知識都很豐富。但是到了課堂,教師不一定能把他本身所學的知識都關聯講解出來,原因是多媒體的推廣運用,提高了教學效率,卻增加了教師的惰性,很多教師都是把教科書直接翻版成PPT,甚至下載、拷貝別人PPT,照本宣科,自己都一知半解,學生又能聽懂多少。學生聽課無聊,不去學,當然學不會。
(二)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對于剛接觸AutoCAD的學生來說,難以快速識記各種命令的快捷鍵、工具位置和使用技巧,繪圖的過程中比較緩慢、機械,只能簡單照抄圖例,如果繪制復雜的平面圖時會比較吃力,整個繪圖過程中初步會使用最基本的工具。課程的安排時間緊湊,進度環環相扣,一旦學生出現缺課或者走神現象,整個課程的學習都會受到影響。
(三)課程缺少實踐環節
結合市場經濟發展,CAD軟件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軟件研發設計的功能和繪圖技巧也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基本上是沒有接觸過專業的繪圖軟件,部分學生熟悉新軟件的各種新功能的主動性差、自覺性弱,因此專業能力得不到提高。
(四)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大學階段的CAD教學,一般是參照專業選定的教材章節,從基礎知識開始,先多媒體學習理論后機房動手實踐操作,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教學方式基本上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命令工具和學生上機操作相結合,這會造成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脫節,沒有學習興趣,不會準確使用其中的基本工具,不會繪制復雜的平面圖、立面圖,所謂創意設計更無從談起。
(五)學生心態問題
浮躁是焦躁不安、急于求成的心理體現。通過近幾年的教學觀察,發現在大學生的身上這種心態越顯突出,給日常生活、學習及日后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在CAD課程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認為掌握CAD軟件的基本命令和工具就可以完成設計圖的繪制,其實他們并沒理解“設計”的含義。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是件辛苦的事情,對于急于求成的同學,設計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失敗感,這種狀態對CAD設計來說是很不利的。因此,想要精通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耐心、毅力和上進心。
二、CAD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在CAD課程上,教師主要教授學生Auto CAD軟件的基本繪圖命令和編輯工具的使用。理論知識在多媒體課堂上講解,實踐操作在上機過程中實現。教師講解CAD軟件的指令并利用設計案例來實現,然后讓學生動手記錄,在下節上機課中動手操作。這種教學模式使講解和練習相對獨立,上課時學生邊聽邊記的情況下能夠聽懂,但因為具體命令沒有結合電腦操作,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等上機實踐時學習的內容也基本忘記。再者,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有所差異,會造成對CAD課程學習沒有主動性和持久性。
CAD是一門應用比較寬泛的課程,涉及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機械設計等領域。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和未來的就業要求,高校在教學方面不應只從CAD制圖來講解,而需要結合專業實際從基礎操作到軟件利用,從行業知識結合時代發展去展開學習。因此,教學內容要盡早革新,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CAD課程的改革策略
(一)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銜接
AutoCAD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它的上接課程工程制圖與識圖,下接課程是多門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對于環境設計方向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工程制圖與識圖和相關專業課程的基礎,其對CAD軟件就很難運用自如。所以,在CAD課程之前,教學計劃中需要設置工程制圖與識圖和其他基礎課程,使學生通過制圖和其他專業基礎課程(室內設計原理、設計概論等)的學習,能夠對制圖與識圖和所學的專業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在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實踐環節中,教師可以結合手工制圖實施課程實訓,為學生下一步學習CAD課程打下好的繪圖基礎。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針對性地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CAD教學中,基本模式是根據軟件的學習步驟展開,即先介紹軟件的使用功能,依次講解工具命令,同時用簡單的專業實例圖輔助講解。這種講授方式的重點是工具命令的使用方法上,缺乏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實踐性。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們按照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設計成分層次教學,將CAD的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分成初級應用、提高應用和綜合運用三大模塊,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這三大模塊全面覆蓋了基本操作命令、簡單項目實例演示、操作綜合項目實例演示與操作工具命令。
其次,針對環境設計行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設計教學項目,在三大模塊的基礎上,以什么形式組織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具有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如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是裝飾材料、裝飾構造、預算的基礎,自始至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而CAD課程則貫穿于多門課程的教學環節。
再次,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技能大賽,這不僅考驗學生對軟件的熟練程度,還檢測了學生的制圖速度和精確度;更考驗了學生利用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場發揮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各種相關賽事,打開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積極性。
最后,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發現在開課之初,先講基礎理論和工具并不能吸引學生。為了改變這種課堂狀態,教師在教學中選用裝修公司已經施工完成或者正在施工的真實案例,將各個命令工具串聯起來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配合施工過程中的照片,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程設計成任務模塊的形式展開項目教學。教學中模擬設計公司的工作流程,結合工作崗位要求,以設計某空間為目標,從談單、量房、設計、預算等分任務的形式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課外延伸,增加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門課或做好某一行業的原動力,有了興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教學思想貫穿始終,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如:分組競賽設計演練,模擬設計場景真實演練等。經歷這一過程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動手能力。同時,使這門課程的教學更接近企業人才需求,對學生日后的就業是非常有力的。
(四)增加校企合作
為使學生更真實體驗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認知度。學校可以與建筑設計院、裝修公司等企業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學生也可以去相關企業參與實際項目計劃。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課堂上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還能適應角色的轉變和實踐能力,畢業后能快速融入工作環境,增強自信心。
(五)任課教師建議
在教師的眼中,全班的學生起點都一致,不分優、差生,更不能出現問題學生。如果教學過程中有個別例外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多花些精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新形式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成功的教學經驗讓教師們相互借鑒,但是遇到問題要認真對待,不盲目不隨從,找個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四、結語
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社會的市場意識逐漸增強,CAD教學要緊跟市場需要,突出專業特色,突破以往教學的弊端,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模式,正確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受社會歡迎、有特色、高質量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國金.應用型本科《建筑設計CAD》課堂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
[2]彭懿.淺談AutoCAD課程的改革[J].讀與寫雜志,2014(08).
[3]朱曉麗,張獻梅.高職建筑識圖與CAD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