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勝旺 傅光華
創建特色學校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教育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我校通過不斷反思、總結和提煉,結合以“棋”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和學校實際發展需要,將“棋道”中蘊涵的智慧轉化為教育元素,把“智慧教育”確定為特色學校建設的主題。
一、發掘與提煉地域文化,為特色學校建設“尋根”
1. 石碁鎮因碁得名,因棋成鎮
相傳遠古時代天上神仙下凡,來到村頭一塊磐石上下棋。下棋時,不小心將一枚碁子從棋盤上撥落,掉進了石頭縫隙。第二天一早,來磐石上玩樂的人發現了那個碁子。于是,就有了“石碁”這一地名。那塊當年下棋的磐石被稱作“龜如石”,現在成為石碁鎮八景之一。也因為有這段美麗的傳說,石碁鎮的棋藝活動自古至今一直十分盛行。
2. “棋道”智慧促進石碁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石碁鎮牌坊刻有一副“石最剛強,奠基敢負千鈞重;碁好靈活,布局還爭一著先”的對聯,充分反映了石碁人民運用棋道蘊涵的哲理建設家鄉的智慧。當地人民自古以來熱衷于棋藝這種開啟智慧的文體活動,“因棋悟道”,悟出了許多生活的哲理,形成了許多簡樸實用的生活智慧。依托靈活變通、棋高一著的智慧,石碁人民把家鄉建設成為聞名遐邇的富庶之鄉,使石碁鎮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大鎮、文化大鎮和教育強鎮。
3. 文化物象和民間傳統彰顯石碁人民的生活智慧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石碁人積淀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深邃的生活智慧,底蘊豐厚,至今還留存有很多文化物象和民間傳統,形成了獨有的石碁文化基因。最為顯著的地域文化物象有曾氏大祠堂(該祠堂最值得我校懷念,因為它是我校最早的校舍)、九成書院、同安社學(曾短期作為我校校舍)、流芳堂、四知堂、玉書堂、松露小學等;最為獨特的民間傳統有地域的棋藝活動、沙涌的鰲魚舞、凌邊的乞巧節、永善的張天師誕和大龍的孔子誕等;最具典型的人物有書法家、教育家麥華三教授(校名“石碁中學”四個字系麥老所題寫),武術大師、愛國人士黃嘯俠大師;最為壯觀的群眾性活動有龍船會、舞獅子等;最為感人的故事是改革開放以來,根在石碁的港澳臺同胞為家鄉建設重文興教,慷慨解囊;最為偉大的行動是石碁人民弘揚了優良傳統,尊重規律、與時俱進,為石碁區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所有這些,都彰顯著石碁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石碁文化的優秀基因。
4. 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開展“智慧教育”主題的特色教育活動
受到這種地域文化的熏陶,我校持續開展以“三棋”活動為中心的“智慧教育”系列活動。正如列寧所說,“象棋是智慧的體操”。 “棋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棋文化”又是一塊集科學、藝術、競技于一體的文化瑰寶,是一門啟迪智慧,陶冶情操的藝術。棋子棋盤棋局之中,凝結著無數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智慧;楚河漢界內外,兵馬將帥之間,能給人帶來無數的啟迪。博大精深的“棋文化”,可以說從另一側面反映了人類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針對我校生源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將“棋文化”中某些元素轉化為教育元素,如生活規矩、社會規則、客觀規律,這幾個方面既與下棋布局息息相關,更是成就“智慧人生”的基礎。
在“三棋”系列活動中,我校注重發掘棋道文化,培養學生對規矩、規則和規律的認知。由于歷史原因,學校多次錯過了發展機遇。學校地處偏僻,與其它學校相比,在地緣、資源和生源上均處于劣勢。包含生活哲理、生命哲學和學習原理在內的“棋道”智慧,在我校的辦學實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智慧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使我校辦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們根據教學規律,克服了重重困難,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不斷邁上新臺階,學校先后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級學校、番禺區安全文明學校、番禺區德育績效優秀學校等。
二、重塑辦學理念體系,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行動綱領
特色學校的建設更需要用個性鮮明的辦學理念指導辦學行為。可以說,有什么樣的辦學思想,就有什么樣的特色學校。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定有自己鮮明的辦學理念,它凝聚了這所學校的文化品味、辦學風格和人才培養等個性特色,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的集中體現。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通過不斷總結、反思,對辦學的方向特別是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進行了科學嚴謹的論證,圍繞所在地域鮮明的文化特征,形成了“智慧人生從此起步”的辦學理念。正如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所指出的那樣,“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我校將學生將來的發展定位在“智慧人生”上,充分反映了這種教育思想。根據《關于智慧產業》 (作者莊一召先生,系統研究智慧產業范疇的第一人),“智慧”分為“發現智慧、規整智慧、創新智慧”三種類型,我校把“智慧人生”中的“智慧”內涵界定為“懂規矩、守規則、尋規律”三個方面的認知和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具有地域文化認同和規矩意識(對應發現智慧)、尊重與踐行規則的意識(對應規整智慧)、探尋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對應創新智慧)。
圍繞學校辦學理念這一核心文化元素,我校傳承歷史,面對現實,謀求發展,從系統的角度重塑了我校辦學思想體系,提煉出具有我校文化特征的文化元素,完成了我校的精神文化的頂層設計。
“智慧人生從此起步”這一價值追求有兩個層次。首先是育人的層次。智慧是教育的永恒追求,我們的教育理想是培育具有“智慧”的人。我們堅持為學生美好人生奠定堅實基礎,使其有自信、有能力、從容地應對未來的各種未知與挑戰,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成為一名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會的社會人。其次是辦學的層次。“智慧人生”是一個漫長的人生旅程,學校是其“起步”的地方,即學校今天的努力,是為其將來的“智慧人生”奠基。一言以蔽之,“智慧人生從此起步”反映了我校對教育目的的認識和對辦學價值的追求。
三、重視開發特色課程,打造特色學校建設平臺
特色課程是學校特色的主要載體,是學校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組成部分。特色校本課程不是學科拓展課程,也不是特色項目或專題活動,而是融合學校辦學理念,圍繞學校個性化育人目標,整合相關領域而開發的具有“獨特性、綜合性、整體性”特點和有鮮明發展方向的課程。石碁中學在建設特色學校過程中,開發了“智慧人生”特色課程,把特色學校建設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1. 課程性質
“智慧人生”特色課程因“碁”的來源、“碁”的特點、“碁”的活動和我校辦學的價值追求而得名。在我校的整個課程架構中,它屬于校本課程系列,但又不同于學科拓展類的校本課程,而是蘊含著學校文化的特色課程。其目的是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之外,建立一個具有我校特色的育人平臺。
2. 課程理念
本課程的價值追求即課程理念為“融匯地域文化,奠基智慧人生”。石碁社區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以“棋文化”、“祠堂文化”、“民俗文化”為特征的地域文化聞名遐邇,是促進地域社會發展的凝聚力和推動力。“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因此,扎根于地域文化而開發的“智慧人生”特色課程既順理成章也具備地方特色,而且具有生命力。本課程以培養“智慧人生”為價值追求,旨在為學生將來走進“智慧人生”夯實基礎,適應學生將來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方法論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可以說,本課程“根”在“地域文化”,“果”為“智慧人生”,特色課程則是“根”與“果”的樹干。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