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璇
教學實踐表明,僅依靠一套英語教材,短短的45分鐘課堂教學和有限的教學空間,這樣的教學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把課堂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創設各種課外語言實踐活動的環境,組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結合我校的做法,探討如何開展中學英語課外語言實踐活動。
一、英語實踐活動的開展
1. 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學校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場所,學校設施、教室布置等都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產生影響。如我校每周兩次進行全英的午間廣播,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然生動的英語語言氛圍。再如各個班級每周由英語科代表在黑板上寫一句英語諺語或者名言名句;每班設立一個英語圖書角,由學生自愿帶一本英語讀物放在書架上,供全班自由選讀。這樣的環境能讓學生一踏進校園教室就能強烈地感受到濃厚的英語學習氣氛。
2. 豐富的校內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可以每年為學生們安排各種各樣的比賽或表演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比如以班級為單位,如開展“用筆尖書寫英語之美——學生英語書寫比賽”;開展“猜猜我的詞匯量有多少?——單詞競賽”,這是考驗學生語言基本功的集實用性和操作性于一體的賽事;開展“放飛我的音樂夢——英語歌唱比賽”,為愛好音樂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天賦的平臺;開展“體驗舌尖上的舞——繞口令比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感;開展“給我一個舞臺,我可以hold住全場——詩歌朗誦、演講比賽”;開展“你的聲音在電影里也同樣美妙——配音比賽”,能激發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開展“我的舞臺我做主——舞臺劇比賽”……諸如此類形式多樣的校內課外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膽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才能。
3. 多彩的社會語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外語活動,如《英語周報》主辦的全國中學生外語能力比賽,市外事辦主辦的“體驗澳大利亞”高中外語口語大賽。還要鼓勵學生與校內外的外籍老師,留學生和來訪的外國朋友多交流。
二、英語實踐活動的實效
1. 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逐步改變學生傳統的死記硬背學習外語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于活動,而不僅是語言知識本身,英語真正地被作為一工具而運用起來。
2. 豐富的英語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眾多的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特長。
3. 課堂探討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增強,教師原先“滿堂灌”的傳統教學做法有所轉變。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更好地掌握了英語,也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改進。
4.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活動中一律被平等相待,不存在優生與差生之分,實踐中沒有所謂的對錯,氣氛寬容。
三、反思
1. 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地為學生創設和提供各種課外語言實踐機會,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改變觀念,把課外學習視為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教師應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學生指導。(2)推薦學習書目和學習資源。向學生提供具體的學習書目,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書店尋得自己該看的書籍。教師也可組織學生收聽、收看VOA,BBC等英語新聞。鼓勵學生從網絡上下載并學唱經典或熱門的英文流行歌曲,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英美國家的電影并開展討論。(3)提升已有的校園文化。學校每年定期舉辦英語節,邀請外教老師進行主題講座;平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每周安排一次英語角的活動。
2. 課外語言實踐得以順利開展離不開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和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千萬不可忽視課堂教學,兩者必須兼顧。
3. 開展課外語言實踐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特殊性,教師必須下工夫把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語言實踐活動,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培養和發展。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