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好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首次提出了“四基”的理念和目標,也首次把數學思想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更加強調數學思想的重要性和重視數學思想的貫徹落實。但是,就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看到一些最基礎知識技能的內容或教材情境的表層,沒有挖掘教材內隱的數學思想,缺少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抽象概括,導致教學目標沒有完全達成。
因此,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逐步培養(yǎng)重視數學思想的意識,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目標的落實。教師應結合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
一、在知識形成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逐步滲透數學的基本思想。新教材的編寫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及其背后的原理,提煉概括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思維水平和思想方法方面的數學素養(yǎng)。
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搭配學問”,教材分別呈現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及表達方式,這兩種方法都脫離了實物操作,借助圖形和符號表達思考過程。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如文字、圖形、符號連線等)清楚表達搭配的過程與結果,巡視時注意收集不同方法的樣本,展示交流時按具體到抽象的順序,引導學生比較、觀察,讀懂每種方式所運用的表達方式,重點突出如何有序、全面思考,(選定上衣與下衣搭配時,2件上衣分別搭配3件下衣;選定下衣與上衣搭配時,3件下衣分別搭配2件上衣,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搭配就避免重復和遺漏);結合男生的方法拓展延伸,適當讓學生體會“上裝件數m不變,有n件下裝就有m×n種搭配方法”,建立解決此類問題的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看到由具體文字表述、畫圖表述到用抽象的符號表達的變化過程,讓學生在對比、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感悟有序搭配的方法與策略,有序、全面思考的思想方法,體會符號表達的簡潔明了優(yōu)點,認識符號對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的重要作用,體會圖形的直觀性和數形結合思想、符號化思想。
二、在知識的應用及整理復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
新教材的編寫重視呈現知識的應用及整理和復習過程,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體驗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運用有序思考方法解決搭配的實際問題時,教材在102頁“做一做”和104頁“練習二十二”呈現了幾道配合例2的習題。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運用有序思考的方法,用比較簡潔的方式表達出早餐、照相和行走路線搭配的過程與結果,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加深感悟,深刻體驗有序、全面思考的方法,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符號化思想,具有初步的符號感,并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和靈魂,要讓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要引領學生深入到數學的“靈魂深處”。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