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薇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要重視民族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和諧理念、愛國主義精神和敬老愛親思想。因此,我們有必要充分發揮傳統節日載體和平臺的作用,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
一、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
傳統節日凝結的團圓、忠孝、和諧、仁愛、誠信、愛國等精神內涵,與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代代相傳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傳遞民族情感、促進民族交流、增強民族團結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二、傳統節日是幼兒園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
(一)必要性
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情感的凝聚與價值觀念的體現,是民族精神文化最具特色的展示。優秀的文化需要傳承,學前兒童作為我國的新生力量,在優秀節日文化傳承的鏈條中處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民族未來的新生代,需要民族優秀節日文化的浸潤,傳統節日文化同樣需要新生代的傳承與弘揚,相互所需鑄就了幼兒園通過傳統節日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通過幼兒帶動家長,小手拉大手,以此為契機帶動各家庭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普及。
(二)可行性
首先,各種節日在同一年度定時定期地不斷出現。這種此起彼伏的節日分布使得過節成為廣大民眾不斷重復的文化行為方式。人們年復一年地重復著與往年相同或大體相似的節日行為, 節日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審美情趣便在這有規律的往復中逐漸強化、積淀下來,產生出不斷延續的心理體驗, 形成人們的潛意識理念。
其次,傳統節日內容豐富多彩,有許多神奇美麗的傳說、廟會、朗朗上口的童謠歌謠,充滿幻想和想象的故事、新鮮有趣的燈謎、靈巧精致的窗花,其藝術化的特點符合幼兒的審美需要,充滿童趣的內容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
三、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一)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走進幼兒園課程中
以中國傳統節日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首先要進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使其成為開展與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園本課程的構建、園本教研的研究、教師小課題的申報等,都可以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內容引入其中。
(二)對傳統節日內涵進行有效的“激活”與“重構”
1. 對傳統節日的內涵進行有效的“激活”
首先要采用多種形式宣傳和介紹傳統節日的文化意義,激發幼兒與家長對傳統節日的關注、熱愛、向往之情,進而有效地“激活”傳統節日所傳遞出的愛國、團結、和諧、忠孝、仁愛、誠信等寶貴內涵。
其次,引導家長參與其中。傳統節日活動,如團圓類(春節的年夜飯)、思念類(中秋的聚餐)等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家庭是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涵傳遞的橋梁,以家園合作為契機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可以對幼兒的心理世界產生深刻影響。
2. 對傳統節日內涵進行有意識的“重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傳統節日就涵括的愛國主義等民族精神,從而完成對傳統節日精神內涵層面的“重構”。我國傳統節日內涵多樣、形式繁多,但對于各方面發育尚未完善的幼兒來說,所有的傳統節日教育內容未必都適宜幼兒。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傳統節日教育的核心意義,抓住節日教育要點進行活動價值判斷,篩選出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節日作為幼兒園傳統節日教育的內容。
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份寶貴遺產,“和諧”的價值理念、愛國主義精神、敬老愛親的傳統,貫穿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規范和價值標準中,伴隨著各種節日活動無聲無息、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的價值觀念中,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處于學齡前的幼兒是人成長歷程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期進行傳統節日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充分發掘、利用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通過節日活動的大眾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