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紅
高中學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學校專業心理教師的有限使得心理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進一步拓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心理教育的實效性,我校于2011年開始設置班級心理委員,進行朋輩心理互助模式的實踐研究,班級心理委員也成為心理教育隊伍的重要補充力量。
培養成熟的高中學生心理委員,必須有適合心理委員成長的環境、科學的培訓制度、合理的培訓內容、嚴謹的工作制度和合理的評價機制。
1. 融洽的成長環境
心理委員的個人成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實現個人價值、促進自己和班級同學的聯系更緊密。因此,心理委員不同于班干部。心理委員要得到同學的認可、接納,除心理委員本身的努力外,還需要學校層面、教師層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學校必須營造一種氛圍,支持心理委員開展工作,讓心理委員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同學覺得心理委員陽光無私,是可以信賴的心靈助手。
2. 嚴格的選拔制度
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熱情真誠;觀察敏銳、樂于助人;責任心強、有敬業與奉獻精神;善于與人溝通,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能嚴格遵守保密原則;這是成為心理委員的基本要求。因此,心理委員的甄選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第一,要確立選拔條件;第二,要明確工作職責;第三,要公開選拔程序。選拔過程其實就是宣傳過程,讓心理委員更為大家所了解。心理委員選拔出來后,不妨在學校層面通過宣傳、廣播、報刊等多種形式加以展示和宣傳。
3. 科學的培訓制度
心理委員選拔出來,必須及時進行培訓,包括崗前培訓、任上培訓和跟蹤輔導。由于高中生學業壓力較大,課余時間比較緊張,培訓就要因時制宜,靈活安排,但必須有保障。一是培訓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訓、分組培訓和個體輔導相集合的方式。二是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方法、心理輔導會談技術、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和處理、高中生發展性心理輔導、心理危機評估技術和自殺干預策略、不同流派心理治療方法簡介等。三是培訓形式,可以包括專業講授、座談交流、團體輔導、主題性自我學習(網上學習)、案例跟蹤輔導等。
4. 嚴謹的工作制度
心理委員的成長不僅需要培訓,更需要在開展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這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制度。一是定期報告制度,定期匯報班級同學的學習、生活、交往、情感、危機事件、綜合評價方面情況;二是危機預警制度,及時反映班級中存在或潛在的危機事件;三是日常普宣制度,多層次多陣地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四是專題調研制度,結合本班學生的現狀開展調查工作;五是定向溝通制度,加強本班學生與學校、教師之間心理工作的溝通和協調;六是專人聯系制度,加強與相關學生、舍長或老師聯系。
5. 多樣的發揮空間
心理委員要成長,必須搭建多樣化的載體,提供更多的平臺,才能讓心理委員發揮作用。一是資源平臺。學生會、團委、文學社、廣播站、宣傳欄、學校心理咨詢室等均是重要的學生活動資源,心理委員可以借助這些資源開展相關活動。二是活動平臺。節假日、紀念日、班會課、校運會、家長會等活動均可以成為心理委員開展活動的契機。三是虛擬平臺。博客、班級主頁、心理專題網站乃至微博、微信等均可成為心理委員開展工作的陣地。
6. 合理的評價機制
心理委員由于是新生事物,本身開展工作就需要探索,必須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心理委員的工作。因此,給予心理委員肯定,獎勵優秀心理委員更有助于朋輩互助模式的深入推進。可以將心理委員自評、班級同學評價、班主任輔導員與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評價進行綜合,每年設立固定的名額作為心理委員優秀的評定,樹立好的榜樣。
心理委員是朋輩之間相互調節心理健康狀態的組織,它主要來自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習積累和行為訓練。成熟的心理委員組織,是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證,使高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確保高中學生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