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向青
以“游戲活動”為主要手段的品德課,創設低年級品德課堂教學需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在自由選擇狀態下進行價值建構。使學生在和諧合作的環境中主動參與活動,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激發潛在的創造力,從而塑造不同個性人格,達到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最終目的。
一、“游戲活動”《品德與生活》課的基本特征
1. “游戲活動”以其內在的趣味性啟動兒童的自主參與性
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因此“游戲活動”的目的在于利用活動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兒童的內在動機,使兒童真正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一旦有了任何強迫性,它對兒童來說,便失去了意義。因此活動的內容要有目標性,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既是常規性的,又要是趣味性的,兒童們都樂于共同參與的活動。要使兒童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的愉快體驗與教學目標的實現高度巧妙地統一起來,他們都能從活動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滿足。“游戲活動”活動正是以其內在的趣味性作為內在動機來啟動、維持和調節兒童參與活動的自主性。
2. 在愉快氛圍中交往合作,“建構”健康人格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我認為游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在集體活動中,嚴肅負責和認真的游戲,應當占重要的地位。通過正當的游戲可以改善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體魄、愉快的情緒。”學生人格的形成雖然具有獨特性,但卻不會也不能孤立地形成。學生生活在學校和班集體中,他們的人格形成必定會受到所處的環境和人群的影響。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共同學習活動和人際交往為中介的集體性課堂教學。它不但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學會交流,學會創造。“游戲活動”也正提供了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環境。低年級的學生通過“游戲活動”,進入生活角色,通過和群體的交往合作,攝取信息,交流情感。學生在“自由選擇”狀態下自主參與活動,在愉快氛圍中交往合作參與活動,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地完善自我,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游戲活動”《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策略
1. 圍繞目標,創造性地設計“游戲活動”
在進行第一冊第三課《喜歡和同學在一起》教學前,教師設計了“畫一畫”的活動,要求學生畫出與好朋友活動時的情境,其主要目的,一是進行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在開學以來,認識了那些好朋友,是否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二是通過“畫一畫”的游戲活動,激發兒童的好奇心,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進行交往認識,消除心理隔膜,學會大膽與同伴溝通,體會到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游戲是愉快的,從而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2. “游戲活動”營造合作、和諧、平等、愉快的課堂氣氛
師生協同,形成情感交流。師生協同是指主導和主體的教與學,在教師指導和促進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立足于梳理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現代教學觀,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并對學生給予充分的愛心和尊重。師生之間坦誠真實,建立相互信任的思想感情,將真實的思想、情感坦誠地表露出來。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位置上考慮各種問題,體驗其思想情感,即“我能理解你為什么這樣做”。課堂上擔任“促進者”角色,積極傾聽學生的每個建議,承認學生有自己獨特思想情感的權利。
為每個學生創設表現才能的機會。和諧、合作、平等的課堂氣氛,不僅注重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更注重對后進生的幫助,要發掘后進生的閃光點,給予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小主人”。重視運用集體的力量發掘每個學生個性中的潛在積極力量。每一點滴的進步,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并鼓勵。例如在合作性的游戲活動中,多讓后進的學生共同參與,在指導行為的活動過程中,只要他們有信心,也盡可能把機會讓給他們。如《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發現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心里障礙,但他們心理上同樣渴求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大膽地交朋友。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說:“以前我怕同學看不起我,沒有爸爸的愛。”此刻教師給予真誠鼓勵,并把“課堂交朋友”活動的機會讓給他們,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改變傳統的座位模式,創設合作學習的集體空間。傳統的秧田座位模式,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也不便于生生間合作交流。創設合作學習的集體空間,是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班級教學的重要中介變量。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可根據不同內容嘗試用不同的座位排列。可以分小組坐,也可以去掉桌子讓學生圍成一圈坐,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位置坐,甚至老師一起坐在學生中間亦可。這樣更便于師生、生生間的合作交流。
三、“游戲活動”《品德與生活》課的操作方法
1. 設置情境,營造氛圍
所謂情境,既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包括由此而突現出來的情感問題、交往障礙、求知欲等。上課伊始,以情境抓住學生的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一課,教師以兒童熟悉喜愛的歌曲《開學了》開始,通過動聽的音樂,教師的形態、動作、語氣等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教學情感氛圍。
2. 角色扮演,合作交往
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發展個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激發情感,讓學生帶著情感參與教學活動。把對課文的認識在扮演角色時實際運用,有助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依照他自己的角色來行事或模仿讓人的角色行事。通過“角色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進故事中表演出來,從而深刻體會到情境中角色的感情。
表演游戲。表演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學生的道德認識、行為的形成起催化作用。學生有了一定道德認識,還要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才能產生巨大的內在動力。音樂、兒歌、動作表演能創設陶冶學生情感的情境,有助于兒童行為的形成,例如《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一課里,以歌曲《開學了》導入,又以配樂兒歌加上學生創造性動作為結束,為兒童所喜愛,既陶冶情感,又引起共鳴。
競賽游戲。小學生好用心強,競賽游戲為他們提供了實踐和表現的機會,學生在競賽游戲中培養了合作精神、競爭意識,獲得最大的情感體驗,例如在《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一課的活動中,可讓學生自由離開座位比賽交朋友,比一比誰最會交朋友,這樣就很好地為他們提供了實踐和表現的機會。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