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敬月
目前,國內大多數職業院校電類專業都開設有單片機課程。我校于2010年在通信專業開設了單片機課程。但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欠缺,因此在學習單片機課程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困惑。針對這一現象,現就如何優化這門課的教學談一些思考。
1. 教學做合一,合理選擇教材與教學內容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實踐性和專業技能轉變為職業能力的可持續性。因此,教材必須選擇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特點,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課程開發能力強的學??梢越M織教學團隊編寫校本教材,編寫體系上可采用“教、學、做合一”的行動體系,以項目、任務、活動案例為載體組織教學單元,體現模塊化、系列化。
教學內容可按照“夠用、適用、實用”的基本原則進行設計。內容的呈現方式可以圖形、表格為主,配以簡潔的文字解說,語音敘述流暢上口,學生易讀易學。同時,再適當穿插一些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直觀鮮明的小欄目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電子鐘制作這一章,先以實物圖的形式介紹電子鐘的功能、知識背景,再通過接線圖、流程圖分析電子鐘制作思路,然后教師給定部分程序,學生再完成剩下的程序(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效果很好),最后學生自評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把必須的步驟和要求賦予相應分值,讓學生自己填寫。
2. 任務驅動,適時更新教學理念
“任務驅動”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出發,強調學生在有意義的任務情景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理論。在單片機課程教學中,要注意任務設置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基本任務和一個創新任務或擴展任務,其中基本任務對于幫助學生掌握某些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創新任務是為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準備的。
3. 改進實驗,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教學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是由動手能力、觀測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所組成的。先進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傳統的單片機實驗教學強調的是驗證性實驗,缺乏創新性實驗教學,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因此,改進單片機實驗教學很有必要。
精選必學的驗證性實驗。這部分實驗是學習單片機的基礎,簡單、易學、有趣,而且學生容易上手。如“流水燈”的制作、數碼管顯示、電子鐘制作等。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單片機輸入輸出控制原理,了解單片機的基本編程知識,對進一步學習單片機打下良好的基礎。
擴大、增加具有應用訓練能力的實驗。列出一些實用性強、綜合性好,但實現難度不大的實驗項目。如學習“感應垃圾桶”的制作,教師對實驗原理作簡單介紹,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素材和資料,由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努力在規定的實驗課上完成實驗(可以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完成)。
4. 構建多種平臺,多維培養技能人才
學好一門技術,沒有足夠的教學設備是很難學到技術的。職業院校作為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基地,更應重視教學硬件建設的重要性。我校在單片機課程的建設上也進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引進企業先進的教學設備,通過“請進來,送出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成立學校單片機學習社團和智能機器人社團,讓有志于單片機技術行業發展的同學有鍛煉和提高的平臺,進一步發揮青年學生的創造力。三是積極參加單片機各種技能競賽活動,在準備比賽和參賽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各種體驗,如與他人協作的體驗,取得成功的體驗,經歷挫折的體驗。這些體驗和經歷,是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能夠為他們今后創業、創新提供豐富的養分。
5. 改進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成長
傳統的單片機課程評價方式是“筆試+上機操作”。這樣的評價方式存在嚴重的缺陷,不利于技能人才的培養。為了應付筆試,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記憶知識,在能力的提高上、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缺乏鍛煉。為了提升培養質量,我采用了“過程性評價+課程設計”的形式。過程性評價指的是把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及效果用量化的形式評價出來,如上課回答問題、完成學習任務情況、參加單片機競賽、參加單片機社團情況等,然后把這些數字統計起來作為期末課程評價的重要參考。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