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榮
在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先研究探討后進行教學的模式指的是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我對于學習內容和知識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老師才進行知識的教授和對問題的解答。與舊的“先教后研”的課堂模式相比,新的“研學后教”模式顯然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老師的引導性,更加突出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研學后教的課堂模式在數學的教學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數學作為一門邏輯學科,雖然往往都有標準答案,但是數學問題卻可能有許多不同形式的解題方式去解答同一個題目或者同一個答案。課堂上老師畢竟只有一個人,而學生有多個,一個學生所思索到的方法可能沒有老師全面,但是許多學生想出來的方法就會比老師一個人的想法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多種多樣。這些問題就涉及了數學老師和學生之間該怎么去互動,怎么去合作,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習模式。
一、激趣導學
數學老師和學生多進行互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因為數學是邏輯的學科,越深入學習難度越大,所以部分的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是關鍵,研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之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加容易,因為老師擺脫了自己講答案,學生在下面完全按照老師的方法來做題學習的方式。首先是學生必須是先獨立解答題目,不管對錯,敘述出自己解題的過程和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選出正確的學生的答案。而老師只是充當一個“裁判”的角色,從“上場”到“入網”的“球員”,始終都是學生本體。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并且提高學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讓學生參與到競爭中,提高他們的興趣。數學老師也可以利用游戲數學、故事數學,或者是名人的事情來引入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發現數學的實用性、有趣性。
二、合作助學
讓師生之間的合作成為習慣。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個關鍵,就是強調合作關系,老師在擔當“裁判”的時候,也不能置身事外。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老師除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才智外,還要朝著正確的解題方向進行引導,不能使之跑偏題目本身,而且還需要讓不懂的學生通過別的同學的講述解題過程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者理解題目的結構和解題的關鍵。學的是方法而不是答案,老師的指導是很重要的,老師和學生一起研究數學的解題方式,可以讓師生之間的合作成為習慣。
三、拓展促學
課外知識教學引導很重要。課堂的教學在表面上因為存在意義上的嚴肅認真性質,難免課堂上會存在乏味的跡象,數學又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老師也會在教學的要求下經常性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數學題目的練習。顯然,相比之下,學生對于課外的知識會比課堂上任務形式的知識會更加感興趣,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不能僅僅保持在課堂上,還需要在課外。課外的數學知識主要是以延伸形式,一是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多去關注課外有關數學的知識,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二是鼓勵學生多出難題,多思考課外的問題去與老師一起分析題目,解決問題,與老師一起合作完成。在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老師應該分享更多課外數學知識,與學生進行討論,并且提出新的問題和答案讓學生去思考和判斷。有條件的,還能夠利用數學問題來解決實際的科學問題,老師與學生一起來討論其中的數學計算過程,分析得到的結果與數學討論過程是否相符。
四、成功激學
數學老師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成功感。從提出數學問題到解答數學問題,在得出結果之后,可以感受到來自數學的成功感,尤其是題目當中越是復雜和困難的題目,能把答案解答出來能讓學生產生自豪的感覺。數學老師應該抓住這一點,鼓勵學生之間的競爭,看誰能快速解答問題,誰解答的過程更加快捷和合理,鼓勵學生找出與老師解決題目的不同方案。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和邏輯。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