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強
關于教育的思想很多,有的人主張愛的教育,有的人主張“點”“線”“面”式德育教育循序漸進,有的人更主張人文主義教育。面對林林總總的教育理論,而我,此時能夠想到的是,教育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忘初心要明白來時的路,砥礪前行要了解未來的路。我認為來時的路主要是指傳統的教育思想,比如孔子的快樂教育,未來的路更多是科學的教育,比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個面向”。
曾經參加過中招的監考,面對著初中考生,我心里總是在默默地統計,一個試室30個人,有多少個人能夠進入我們中學。我心里知道,這些人能夠進入我們學校的人不多,能夠進入希望班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知道這些可愛的孩子不容易,他們大部分人也是經過激烈的競爭才來到我們學校,有的甚至是經過百里挑一的激烈競爭。面對著這樣的學生,我能夠說的是: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對于教師來說,現在的我們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對教育的理解與實踐更應該有一份淡定和從容不迫。我們提倡科學教育,近代的科學思想來源于西方。牛頓提出了用數學方法看自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其代表作。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用科學思維學習,首先要能夠有準確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要有迅速的數學計算能力。其次是要有準確的文字理解能力,能夠把文字意思變成數學意思,也能夠把數字的意思用文字準確表達出來。完成了這兩點,就基本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素養。
我們更要提倡真正的快樂教育,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以不學為快樂,而是通過刻苦努力取得成功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快樂有高級低級的,如果是天性,窮奢極欲是天性,好吃好玩也是天性,人性是惡是善?性惡就不說了,就算是性善,也是“茍不教性乃遷”。 孩子的性情,在幼年的培養非常重要,我們孩子能夠特別愛學習愛讀書,這是要培養的,你讀書讀出樂趣了,就與為了某種目的死讀書的書呆子有了本質的不同。中國的傳統教育思維,就是要在7歲之前通過學習的壓力期,然后進入快樂學習。孩子在記憶和思維訓練階段的苦讀,到高中思考能力上來了,反而有時間和空間了。有的人認為看書是負擔,但有人看書是休閑,人與人不一樣。能夠把學習變成快樂的人,才有創造的可能,把學習當作一種痛苦,就不是一個真正學習的人。學生只有真正感覺到思維的快樂和美,才會有能夠持續的快樂。孩子高中階段思維是最敏捷的,一定要把它打開,他們對各種題目反應甚至會超過做老師的我們。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高考一模考試,這次考試我們的學生考差了,就是希望班的很多學生也沒有考好。這次考試是模仿全國卷的,以前我們用廣東卷,思維跟全國卷不同。當我走進課室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學生的惶惑,有個成績特別好的女同學甚至在玩手機掩飾自己,眼睛卻出賣了自己的惶恐不安。面對這種情況,我在黑板上寫下八個大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接著,我提到了我們的學生是怎么來到我們學校的,我們國家的教育是怎么走過來的,高中的學生應該具備怎么樣的素質,我們高中生怎么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然后才開始分析這張試卷。一節課過后,我感覺到學生的思維更敏捷了,在學生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真正的快樂。我心里也感覺到了陣陣溫暖。
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小昕,他的作業我是不管的,實在不知道我才會回答。但是,他小時候我會陪他玩數字計算游戲。后來,五年級的時候,我發現3位數乘3位數他也能夠心算出來,我感到很驚奇,我是心算不出來的,他怎么做到的,我也不知道。四年級的時候,他的字寫的不好,感到很沮喪,這個時候,我就真正陪他寫字了。到五年級的時候,班里考試的時候,他就一般能夠拿一二名了。每當考試拿到獎章的時候,他都會坐在床上,邊唱歌邊看書,我感覺到了他心里真正的快樂。
教書育人的路是很長的,前路的困難無法預知,但我能夠堅持做到的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