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麗娟
摘 要:文章以小學語文微課的設計與實施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通過對微課的概述、設計、實施等問題進行描述,著重探討了在小學語文微課的設計過程中應從創新性及情感性兩方面進行設計,在微課的實施過程中應將小學生作為主體進行互動的實施。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為小學語文微課的實際教學過程提供幫助。
微課的設計與實施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及理解記憶能力,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對微課進行設計與實施?本文通過對微課設計與實施環節的分析來呈現這一問題。
一、微課概述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為教育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共享帶來了新的形式,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出現了以短小視頻為主要介質,通過線上、線下的兩種傳播形式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短暫、直觀講解的“微課”。2007年,美國的化學教師以“微課”作為主要形式提出的“翻轉課堂”模式,更是為教學過程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這種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關注學生的微小變化的微課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家長與學生的普遍認可。我國也多次舉辦了以微課教學為主的教學比賽,在這種比賽的推動下,微課教學也成為現在教學中的寵兒。在新媒體平臺中,以微課視頻為主要內容的網站也具有諸多點擊訪問量。
二、小學語文微課的設計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微課體現出了相較于傳統課堂更為有效的價值,這種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微課以短小視頻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好動的小學生能夠自主地對語文這門較為枯燥的課程產生學習興趣;其次,小學語文老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最后,小學語文是一門較為枯燥的文字型課程,而微課的出現使小學生們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視頻的形式了解了這一課程,這加強了小學生們的理解水平。
1.微課創新性設計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主體是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并不成熟,并且有著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在面對小學語文這門枯燥無味、以記憶為主的課程時,他們顯得尤為沒有耐心。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動態的、色彩鮮明的、直觀的事物有著更大的興趣。例如,在《掌聲》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小學生自己參與掌聲這一行為,通過主體的參與感受,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創建具有生動效果的動畫視頻,通過對有故事的人物形象的展現,利用視頻、APP等多種形式進行微課創作,這些內容、形式上的創新都能為優質微課的創作提供幫助。
2.微課情感化設計
我們可以將微課看做一種教育產品,這種產品如果想在學習者身上達到應有的效果,則需要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加入情感化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在對小學語文的微課設計中,教師應依據學習課程的文本設置具有積極情感的微課,這種積極情感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愉悅、開心、信任、喜歡等情感體驗,這些積極的情感可以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好奇心與創造力,更有助于知識的獲取及思維的開放。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性實施
語文作為一門以語言為主的課程,包含了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在小學語文的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互動的交流與學習。這種互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老師應在微課視頻的教授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提問,通過回答問題等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其次,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小學生的學習。除了對知識的領會,老師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微課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間的討論環節,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力。最后,學生與知識的互動。在微課視頻中所能展現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老師應該在微課教授之外引導學生自主地獲取與之有關的延展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知識互動的能力。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微課講授中,制作西沙群島3D的視頻課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及話語描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小學生在年齡階段具有的特點,微課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優勢,它體現出了相較于傳統課堂更為有效的價值,對其設計與實施的研究有著現實意義。微課的出現,直觀上提高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將小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提高其學習、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麗娜.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
[2]鄭煒冬.微課情感化設計:理念、內涵、模型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6).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塔縣解放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