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哲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 方法 選取菏澤牡丹人民醫院收治的111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4年5月—2015年8月,對111例糖尿病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測,根據患者血糖的檢測結果將其分為3組,A組(37例)患者為空腹血糖值<11.1 mmol/L,B組(58例)患者為空腹血糖值介于11.2~18.6 mmol/L之間,C組(16例)患者為空腹血糖值>18.7 mmol/L。觀察比較3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結果 A組糖尿病患者中,有25例(67.57%)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B組糖尿病患者中,有50例(86.21%)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C組糖尿病患者中,有15例(93.75%)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經比較可知,A組和B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C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和C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為降低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血糖控制顯得至關重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高血糖狀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b)-0122-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若血糖長期得不到控制,可引發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為了分析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因素,對111例糖尿病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測,并統計分析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菏澤牡丹人民醫院收治的111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4年5月—2015年8月,對111例糖尿病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測,根據患者血糖的檢測結果將其分為3組,A組(37例)患者為空腹血糖<11.1 mmol/L,B組(58例)患者為空腹血糖介于11.2~18.6 mmol/L之間,C組(16例)患者為空腹血糖>18.7 mmol/L。
A組37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1:16;患者的年齡介于46~78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64.61±2.22)歲;患病時間為1~16年,平均患病時間為(9.24±0.26)年;文化程度:有11例患者為小學,有13例患者為初中,有8例患者為高中(包含中專),有5例患者為大學(包含大專)。
B組58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31:27;患者的年齡介于44~79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64.32±2.21)歲;患病時間為1~17年,平均患病時間為(9.55±0.45)年;文化程度:有16例患者為小學,有19例患者為初中,有14例患者為高中(包含中專),有9例患者為大學(包含大專)。
C組1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9:7;患者的年齡介于47~77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64.54±2.33)歲;患病時間為1~15年,平均患病時間為(9.13±0.18)年;文化程度:有5例患者為小學,有6例患者為初中,有4例患者為高中(包含中專),有2例患者為大學(包含大專)。
該實驗均在3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下進行,對比分析3組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資料,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示組間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111例糖尿病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測,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禁食8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分別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結合血糖結果對患者實施分組,并分別統計各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例數。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3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3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進行數據分析,以數據上下浮動5%作為可信區間,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結果用率(%)表示,檢驗水準α=0.05,當P<0.05時,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67.57%,B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86.21%,C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93.75%,經比較可知,A組和B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χ2=4.7220,P=0.0298),A組和C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χ2=4.1363,P=0.4197);但B組和C組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機率的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679,P=0.4138),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機體的胰島素分泌發生障礙或胰島素作用出現障礙,引起機體出現以高血糖為典型特征的代謝性紊亂綜合征[2]。
糖尿病的病因較為復雜,常見的病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臨床根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將其分為Ⅰ型和2型糖尿病[3]。若不及時治療,患者易出現其他的并發癥,心血管疾病為其中之一[4],糖尿病并發血管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電圖檢查異常、無痛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5],該病易導致患者的微血管、大血管出現病變,引起患者的滲透壓、血壓濃度出現較大波動,加重機體心臟負荷,對心臟功能造成損傷[6]。為有效控制病情惡化,對患者實施干預顯得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上最常見以及最重要的干預手段主要為飲食治療,因此臨床上應合理指導患者飲食,告誡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并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最大程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7]。該研究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值介于11.2~18.6 mmol/L之間、>18.7 mmol/L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值<11.1 mmol/L患者,這說明糖尿病患者隨著空腹血糖值的升高,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因此,為避免病情的發生、發展,有必要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實施干預措施。朱斌杰[8]在實驗研究中分析了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因素,通過實驗研究其認為高血糖狀態可誘發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為阻止病情的發生、發展,對該類患者實施血糖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經比較可知,該實驗與本實驗的研究結果類似,無顯著區別,均認為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
總結得出,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為有效降低該類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對其實施血糖控制十分重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光偉.關注血糖達標與低血糖風險之間的平衡——談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降血糖治療[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1):1-3.
[2] 王慧珠.以患者為中心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的共識[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7-15.
[3] 張國瑞.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個體化管理[J].疑難病雜志,2012,11(9):723-725.
[4] 王志勇.高血糖與急性冠脈綜合征[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4(4):374-375.
[5] 趙振燕,吳永健,吳元,等.急性心肌梗死初發高血糖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1):17-20.
[6] 江正菊,寧林玲,胡霞敏,等.桑葉總黃酮對高脂誘導大鼠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影響[J].中藥材,2011,34(1):108-111.
[7] 彭曉韌,趙艷芳,鄒大進,等.應激性高血糖對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預后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6):631-636.
[8] 朱斌杰.高血糖狀態與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0):88-89.
(收稿日期: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