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玉 張健 任曉紅 劉光彪 上官力 胡少鵬 覃永生 張小溪



摘要[目的]確定云煙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區域種植時的最適留葉數。[方法]采用田間小區試驗,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區域上部煙葉留葉數對云煙87生育期、赤星病發病情況、上三葉和下三葉產值量的影響。[結果]在海拔1 000~1 200 m煙區,上部煙葉留葉數在8片時,赤星病的發病率在5%~9%,減少留葉數能夠有效減少赤星病的發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煙區,與上部煙葉留葉4片和8片相比,留葉6片增加了上三葉和下三葉的產量和產值。而在海拔1 200 m煙區,上部煙葉不同留葉數對上三葉和下三葉產量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但是留葉8片處理烤煙上三葉和下三葉的產值均最高。[結論]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100 m煙區,種植云煙87適宜的上部煙葉留葉數為6片,而1 200 m以上以留葉8片為優。
關鍵詞 留葉數;海拔;上三葉;下三葉;產值量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5-055-03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upper remained leaves of Yunyan 87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1 200 m in Lichuan City.[Method]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on fluecured tobacco growth periods, disease ocurrence of brown spot, yield and quantity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 1 100 and 1 200 m.[Result]On the altitude of 1 000-1 200 m, when the upper remained leaves was eight film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bacco brown spot was 5%-9%; and reduction of the upper remained leave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disease.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 and 1 100 m, compared with 4 and 8 upper remained leaves, 6 upper remained leaves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yields and values of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On the altitude of 1 200 m, the effects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on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yield presented the different trends, but the highest value of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was obtained by 8 upper remained leaves treatments.[Conclusion]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for Yunyan 87 is 6 on an altitude of 1 000-1 100 m in Lichuan city. However, the appropriates number of upper ramained leaves is 8 on altitude of 1 200 m in Lichuan city.
Key words Remained leaves; Altitude; Topmost three leaves;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Yield and quantity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區,屬云貴山脈的東延部分,海拔介于1 000~1 500 m,屬梯形立體地貌。經過不同海拔、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多年篩選和布局結構的調整,該市現已穩定10個鄉鎮為烤煙生產主要種植區,常年種煙面積已達6 667 hm2。
上部煙葉留葉數與煙株的田間性狀密切相關,對煙葉產量及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1-2]。留葉數偏少會導致上部葉片肥大,煙堿含量過高,最終導致煙葉的可用性降低;留葉數偏多雖然可以增加單位土地面積煙葉數量和葉片煙堿含量,但是會造成上部葉不開片和商品等級降低等問題[3-4]。筆者通過研究上部煙葉留葉數對不同海拔區域云煙87赤星病的發生和不同部位煙葉產值量等的影響,以尋求云煙87在海拔1 000~1 200 m區域種植的最適留葉數,為云煙87在利川高山區域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與地點
供試品種為云煙87。試驗地點分別位于利川市沙溪鄉建設村11組(海拔1 000 m),pH 6.40、有機質29.02 g/kg、堿解氮158.00 mg/kg、速效磷10.81 mg/kg、速效鉀87.50 mg/kg;涼霧鄉諸天村4組(海拔1 100 m),pH 5.66、有機質24.11 g/kg、堿解氮101.20 mg/kg、速效磷15.97 mg/kg、速效鉀99.32 mg/kg;南坪鄉塘坊村11組(海拔1 200 m),pH 6.28、有機質21.67 g/kg、堿解氮118.75 mg/kg、速效磷9.17 mg/kg、速效鉀160.72 mg/kg。試驗區氣候條件見表1。
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在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煙區分別設置3個上部煙葉留葉數處理,處理①:留葉數4片;處理②:留葉數6片;處理③:留葉數8片??緹熢耘嘁幐駷樾芯?.20 m,株距0.55 m,每個小區面積45 m2。試驗為大棚漂浮育苗,施肥模式和施肥量見表2。
農事操作如下:海拔1 000 m煙區各處理分別于4月15日、4月23日、4月27日、4月30日剪葉4次,4月8日整地,4月12日起壟,5月12日追施提苗肥,6月5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鉀肥、培土上廂;海拔1 100 m煙區各處理分別于4月18日、4月25日、4月29日、5月2日剪葉4次,4月9日整地,4月13日起壟,5月15日追施提苗肥,6月10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鉀肥、培土上廂;海拔1 200 m煙區各處理分別于4月18日、4月26日、4月30日、5月3日剪葉4次,4月5日整地,4月10日起壟,4月15日覆膜,5月15日追施提苗肥,6月11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鉀肥、培土上廂。移栽時用“地鏟”防治地下害蟲,用58%甲霜靈錳鋅600~800倍液防治根部病害;煙葉成熟期用40%菌核凈700倍防治赤星病3次,用20%粉銹寧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3次。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觀察記錄不同海拔烤煙生育期及赤星病病害發生情況。根據煙葉葉齡、長勢、落黃及葉型特征等判斷葉片成熟度,當頂1~頂3煙葉達到成熟特征后分小區一次采收上部煙葉進行烘烤。烘烤結束后,分別稱重記產記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海拔烤煙生育期
由表3可知,不同海拔煙區烤煙大田生育期不同,相差1~4 d,海拔1 200 m處烤煙大田生育期最短(122 d),海拔1 000 m處烤煙大田生育期最長(127 d)。
2.2 上部煙葉留葉數對不同海拔烤煙赤星病病害發生的影響
由表4可知,在海拔1 000~1 200 m煙區,只有處理③烤煙發生赤星病,在海拔1 100 m煙區,處理③烤煙赤星病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最高。
2.3 上部煙葉留葉數對不同海拔烤煙產值量的影響
2.3.1 對不同部位葉片重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在海拔1 0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片葉重分別比處理①和③增加了17.45%和4.67%,而下三片葉重分別增加了8.16%和5.75%。在海拔1 1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片葉重分別比處理①和③增加了1.05%和7.11%,而下三片葉重分別比處理①和③增加了6.72%和1.80%。在海拔1 200 m煙區,處理③上三片葉重分別比處理①和②增加了7.84%和27.94%,處理①下三片葉重分別比處理②和③增加了25.62%和14.66%。
2.3.2 對不同部位上等煙和中上等煙比例的影響。
由表6可知,在海拔1 0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葉和下三葉的上等煙、中上等煙比例均最大,較處理①分別增加了28.97個百分點和30.01個百分點、3.31個百分點和2.57個百分點,但是較處理③下三葉上等煙和中上等煙比例分別增加了4.51個百分點和3.65個百分點。在海拔1 1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葉和下三葉的上等煙比例均最大,較處理①分別增加了12.04個百分點和8.06個百分點,較處理③分別增加了7.21個百分點和5.39個百分點,對于中上等煙比例而言,處理②均高于處理③。在海拔1 200 m煙區,處理③上三葉上等煙比例最高,分別較處理①和②增加了14.34個百分點和18.95個百分點,處理①下三葉上等煙比例最高,分別較處理②和③增加了7.82個百分點和2.50個百分點,不同處理的中上等煙比例相當。
2.3.3 對不同部位烤煙產值的影響。
由表7可知,在海拔1 0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葉和下三葉煙葉產值分別較處理①增加了42.43%和274.33%,較處理③分別增加了6.36%和12.50%。在海拔1 100 m煙區,處理②上三葉和下三葉煙葉產值分別較處理①增加了4.79%和239.96%,較處理③分別增加了14.87%和0.35%。在海拔1 200 m區域,處理③上三葉和下三葉煙葉產值分別較處理①增加了10.30%和162.26%,較處理②分別增加了37.38%和10.13%。
3 結論
有研究表明,單株留葉數對農藝性狀、產量、產值以及化學成分、煙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最適宜單株留葉數因產地、氣候、土壤、品種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5-8]。該試驗表明,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煙區,上部煙葉留葉數在8片時,赤星病的發病率在5%~9%,而減少留葉數能夠有效減少赤星病的發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區域,與留葉4片和8片相比,上部煙葉留葉6片增加了上三葉和下三葉的產量和產值;而在海拔1 200 m區域,上部煙葉不同留葉數對上三葉和下三葉產量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但是留葉8片處理烤煙上三葉和下三葉的產值均最高。
參考文獻
[1]朱虎烈.淺談烤煙栽植密度、留葉數、施氮量對煙葉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延邊農業科技,1993(46):28-35.
[2]李章海,徐曉燕,季學軍,等.安徽省優質烤煙產區栽培技術研究[J].作物雜志,2003(4):15-17.
[3]江豪,陳朝陽.打頂、留葉數對K326 煙葉產量及質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2001,30(3):329-333.
[4]涂永高,李章海,劉坤華,等.留葉數與開片降堿靈對烤煙產質量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06,34(6):44-45.
[5] 王瑩,李元實,趙銘欽,等.種植密度及留葉數對烤煙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2):216-219,254.
[6]劉泓,熊德中,許茜.氮肥用量與留葉數對烤煙氮吸收及煙堿含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14(2):85-87.
[7]王付鋒,趙銘欽.種植密度和留葉數對烤煙農藝性狀及品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0,26(3):487-492.
[8]張世渠.留葉數對彭水烤煙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5(18):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