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組織培養技術篩選植物耐鹽突變體的研究進展

2016-07-10 04:55:22鐘琪
安徽農業科學 2016年5期

鐘琪

摘要 在介紹耐鹽突變體篩選技術的基礎上,綜述了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篩選植物耐鹽突變體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土壤鹽漬化;組織培養;耐鹽突變體

中圖分類號 Q8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5-145-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screening technology of salt tolerant mutant, research status about screening of plant salt tolerant mutant with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the future prospect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 Soil salinization; Tissue culture; Salt tolerant mutant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和世界糧農組織(FAO)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漬土面積約 10億hm2[1],有10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遭受其害[2]。我國鹽漬土面積約3.6×107hm2[3],土壤鹽漬化嚴重制約農林業生產的發展,破壞了土地資源環境,進一步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鹽堿地改良利用可增加糧食產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開發利用鹽堿地成為當務之急。

開發利用鹽堿地主要有工程措施和培育耐鹽堿植物品種2種途徑。工程治理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上淡水資源的貧乏,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培育耐鹽堿植物品種投資少、見效快,在我國當前經濟條件下成為行之有效的手段而被人們所接受。

雖然通過常規育種途徑選育出一些耐鹽植物品種,但大多缺乏抗鹽種質資源,而非鹽堿條件下的選育使其耐鹽性遺傳變異非常有限,且易丟失。另外,常規育種周期相對較長,難以培育出理想的耐鹽品種。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技術為選育抗鹽植物提供了新的手段。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過程中會發生高頻率的廣泛變異[4],通過誘變處理能大幅度提高變異的頻率和范圍。另外,因其具有操作方便、可控性強、周期短、成本少等優點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筆者在介紹耐鹽突變體篩選技術的基礎上,綜述了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篩選植物耐鹽突變體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1 耐鹽突變體的篩選技術

1.1 建立能夠長期保持高頻率分化能力的無性系

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不同年齡、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生理狀態的外植體,培養基種類、激素成分與濃度均影響分化頻率,隨著繼代培養次數增加分化頻率逐漸降低。耐鹽突變體篩選需要長期反復繼代培養,因此,能否建立長期保持高頻率再生分化能力的無性系也是該項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礎。隨著組織培養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對不同植物,選取不同發育時期的外植體,不同種類的培養基和激素,采用不同的培養方法,誘導出分化頻率較高的愈傷組織,經過多次繼代培養仍具有分化能力。

1.2 篩選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的方法

建立愈傷組織無性系后,一般采用典型的直接選擇法篩選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選擇程序分為一步選擇和多步選擇。2種選擇程序的步驟一般為:從抑制培養基中分離出假定的突變體,通過有鹽無鹽連續幾代培養,清除可能逃脫選擇劑抑制而漏網的野生型細胞和對選擇劑上癮的野生型細胞,從而獲得穩定的耐鹽細胞系。

1.2.1 一步選擇。王侖山等[5]將誘變處理后存活的枸杞下胚軸誘導的愈傷組織轉入含1.5%NaCl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28 d,再將存活的愈傷組織轉入含1.0%NaCl的相同培養基上培養,每21 d轉移一次,共繼代14次,最終獲得耐1.0%NaCl愈傷組織的變異體。李娟等[6]以4個馬鈴薯栽培品種的葉片為外植體采用一步直接篩選法獲得了耐不同濃度NaCl的愈傷組織。戴偉民等[7]以番茄下胚軸為外植體誘導的愈傷組織,將其培養在10 g/L NaCl的選擇培養基上,經過3次繼代篩選得到耐鹽愈傷組織。

1.2.2 多步選擇。王存喜等[8]以中華獼猴桃101品系試管苗葉片為外植體,將誘導出的愈傷組織轉入含NaCl的MS培養基選擇8次,培養基中NaCl濃度逐步增加,γ射線做誘變劑,篩選出耐0.5%、0.7%、1.0%NaCl的變異細胞系。周榮仁等[9]將栽培煙草葉片誘導的愈傷組織采用逐步提高0.5%NaCl的方法,挑選生長良好的愈傷組織繼代培養,獲得了耐0.5%、1.0%、1.5%、2.0%NaCl的細胞系。張亞蘭等[10]以短芒大麥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為外植體,建立了胚性懸浮細胞系,以此為材料,結合誘變劑EMS處理,獲得了耐不同濃度NaCl愈傷組織變異體。薛建平等[11]將藥菊葉片誘導出的愈傷組織用0.2%和0.5%EMS分別經浸漬法和滴加法處理,將恢復增殖14 d后存活的愈傷組織逐級轉移至0.5%、1.0%、1.5%NaCl的培養基,每級濃度培養14 d,獲得了耐鹽愈傷組織變異體。毛桂蓮等[12]對枸杞葉片誘導的愈傷組織用不同劑量60Coγ射線處理,將恢復增殖后的愈傷組織,采用逐步提高NaCl濃度的方法,分別接種于含0、0.25%、0.50%、1.00%、1.25%、1.50%NaCl的選擇培養基上,將生長較快的愈傷組織逐級提高NaCl濃度,每21 d轉移一次,最終篩選出耐1.00%NaCl的愈傷組織變異體。還有在紅豆草[13]、玉米[14]、木槿[15]、水稻[16]、沙打旺[17]、紫花苜蓿[18]、小麥[19]等植物中獲得成功的報道。

另外,也有學者對小麥[20]、番茄[21]、大蒜[22]、結縷草[23]采用2種程序同時進行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篩選的報道。

在篩選耐鹽愈傷組織變異體之前,有學者進行了理化誘變處理,增大了選擇機會,提高了變異頻率,但也有提高變異頻率不明顯的報道[15]。物理誘變劑包括60Co γ射線、X射線、快中子、電子束、激光、微波等,多用于照射種子或外植體。其中離子輻射的誘變頻率高于γ射線,并能誘導多個性狀同時發生變異,具有廣闊的前景。化學誘變劑主要有EMS、抗菌素(平陽霉素、正定霉素)、NaN3等,多用于處理愈傷組織。單純用物理誘變或化學誘變,誘變效果不太理想,誘變范圍較窄,而2種方法結合使用,誘變效果較為理想。誘變劑的使用劑量一般應低于半致死劑量,減少其產生的不良后果,誘變處理后的材料需恢復培養后再進行篩選。因誘變處理可能導致原有的優良性狀消失,產生不良的變異,所以在篩選耐鹽突變體時,應對材料部分進行誘變處理,部分不加處理,最終確定是否需要誘變處理。

1.3 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的耐鹽性及其耐鹽穩定性的分析

篩選所得的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是否為變異體必須進行耐鹽性及耐鹽穩定性分析。耐鹽性分析是把對照和在無鹽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多代的耐鹽愈傷組織分別轉入含不同濃度鹽分的繼代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對照愈傷組織基本停止生長時),以鮮(干)重的相對生長量(相對生長量=[培養一定時間后的鮮(干)重—原鮮(干)重]/原鮮(干)重)表示耐鹽性。在較高選擇壓下,相對生長量較高的愈傷組織可認為是具有耐鹽性的愈傷組織。而耐鹽穩定性分析是把對照和在無鹽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多代的耐鹽愈傷組織轉入一定含鹽量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對照愈傷組織基本停止生長時),以鮮(干)重的相對生長量(相對生長量=[培養一定時間后的鮮(干)重-原鮮(干)重]/原鮮(干)重)表示,每7 d計算一次相對生長量,相對生長量隨培養時間增加而增加的愈傷組織可認為是耐鹽性穩定的愈傷組織。

王侖山等[5]將對照和在無NaCl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4代的枸杞耐鹽愈傷組織分別轉入含0.25%~1.50%NaCl的誘導培養基培養,21 d后以鮮重的相對生長量[相對生長量=(培養21 d后鮮重-原鮮重)/原鮮重]表示耐鹽性。在不同NaCl濃度下,耐鹽變異體相對生長量均高于對照,說明耐鹽變異體具有耐鹽性。將對照和在無NaCl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4代的枸杞耐鹽愈傷組織轉入含1.0%NaCl的誘導培養基培養,21 d后相對生長量持續增加,說明其耐鹽性穩定。還有對大麥[10]、小麥[24]、菊花[11]進行耐鹽性及耐鹽穩定性分析的研究。

1.4 耐鹽愈傷組織的分化及其再生植株的耐鹽性鑒定

由于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分化再生植株較難,所以,應建立能長期保持再生分化能力的愈傷組織無性系,另外,還應盡早對耐鹽愈傷組織進行分化培養,一般繼代培養2次即可轉入無鹽或加鹽的分化培養基培養,將分化苗壯苗、移栽,以便在植株水平上進一步篩選鑒定。再生植株的耐鹽性鑒定多用正常條件下愈傷組織分化的植株做對照,將耐鹽再生植株在無鹽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再轉至一定濃度鹽壓下生長,分別計算植株各個性狀的耐鹽系數和耐鹽指數,確定耐鹽級別。還可以測定植株葉片中K+、Na+等離子含量,游離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對電導率等生理生化指標。經過鑒定為耐鹽植株的,將獲得的種子加以繁殖,或取后代植株的葉片、莖段等作為外植體,對其進行鹽脅迫處理,有性繁殖后代具有耐鹽性的,可認為是耐鹽突變體。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再生植株的耐鹽性能通過有性繁殖遺傳給后代

Nabors等[25]通過9次增加NaCl濃度的多次選擇法,于1975年獲得了第一個煙草耐鹽細胞系,并分化出耐鹽植株,其連續自交兩代后能穩定地耐受海水的灌溉,這也是首例通過有性繁殖將耐鹽性遺傳給后代的報道。Zenk[26]用組織培養技術首次成功地篩選出耐1%NaCl的野生煙草耐鹽細胞系,在含鹽培養基上培養多代仍保持穩定的耐鹽性。Oono[27]用水稻種子誘導的愈傷組織直接培養在含1%NaCl的培養基中,得到了高頻率的耐鹽突變體植株,其后代也具有耐鹽性。鄭企成等[19]用含0.4%NaCl的培養基誘導冬小麥幼穗愈傷組織,在相同條件下繼代1年后,以0.4%NaCl為一梯度,逐級升高選擇濃度至2.0%。分化再生后獲得21株植株,其中18株獲得了種子,部分后代具有一定的耐鹽性。米海莉等[28]用小麥成熟胚誘導產生胚性愈傷組織,采用恒定濃度篩選法和逐級篩選法進行耐鹽突變體的篩選,將經過0.5%NaCl繼代培養存活的愈傷組織轉入相同含鹽量的分化培養基上再生出植株,將再生植株后代種子播種到大田鹽地,收獲的種子加鹽水培,得到了耐鹽性幼苗。鄭霞等[29]以玉米幼胚誘導出愈傷組織,采用多步選擇法,在濃度為10~20 mg/L NaCl的N6選擇培養基上連續選擇3代,得到耐20 mg/L NaCl的愈傷組織變異體,進一步在分化培養基上分化出再生植株,其自交后代種子也具有耐鹽性。還有在小麥[30-31]、番茄[32]中獲得成功的報道。

2.2 分化得到耐鹽再生植株,但其后代不耐鹽或無后代

王侖山等[5]將枸杞無菌苗下胚軸誘導產生的胚性愈傷組織經0.34%EMS處理后,將存活愈傷組織轉至1.5%NaCl培養基培養,再將存活組織轉至含1.0%NaCl的相同培養基,篩選出耐1.0%NaCl的愈傷組織變異體,少數變異體在1.0%NaCl培養基分化出耐鹽再生植株。周榮仁等[9]以煙草葉片為外植體,通過逐漸增加NaCl濃度的方法,獲得耐2.0%NaCl的愈傷組織變異體,但耐2.0%NaCl的愈傷組織在2.0%NaCl的培養基中繼代29次后再轉入無鹽培養基培養11和20代后不能保持2.0%NaCl水平的耐鹽性,分別退化至耐1.5%和1.0%NaCl水平。耐2.0%NaCl的愈傷組織分化的植株,其自交后代的種子、幼苗、植株均未表現出耐鹽性。馮桂苓等[16]采用逐漸增加NaCl濃度多次繼代篩選法對水稻F2代成熟胚愈傷組織進行耐鹽突變體篩選,最終獲得了能在0.3%NaCl土壤中正常生長的4株耐鹽株系。梁小紅等[23]采用高鹽直接篩選和逐步提高鹽濃度篩選,對結縷草成熟胚進行耐鹽愈傷組織篩選,將獲得的生長旺盛的耐鹽愈傷組織轉入高鹽分化培養基中,2種篩選方法獲得了15個耐1.0%NaCl的株系和14個耐1.2%NaCl的株系。王興軍等[33]以成熟去皮的木槿種子誘導的無菌苗下胚軸為外植體誘導出愈傷組織,用逐步提高NaCl濃度的方法,獲得了耐鹽性穩定的細胞系,耐鹽細胞系經分化培養獲得了再生植株,再生植株具有耐鹽性。另外,還有對小麥[34]、紅豆草[35]、玉米[36]進行相關研究的報道。

2.3 得到耐鹽愈傷組織,未獲得耐鹽再生植株

毛桂蓮等[12]以枸杞葉片為外植體誘導出的愈傷組織用不同劑量的60Co γ射線進行照射,將恢復增殖的愈傷組織采用逐步提高含鹽量的方法,獲得了穩定的耐1.0% NaCl的愈傷組織變異體。岳瑋等[37]將獐毛匍匐莖莖尖、子房、胚珠等為來源的原始型愈傷組織培養在2.0%NaCl的培養基上連續篩選,獲得了耐2.0%NaCl的變異型愈傷組織,其在無NaCl培養基中長期培養后仍能耐2.0%NaCl。

2.4 其他

在鹽脅迫過程中培養的植物組織或細胞會合成新的蛋白質,在沙打旺[17]、水稻[38]、小麥[39]等植物的培養組織或再生植株中發現了此種鹽脅迫蛋白,進行了一些鹽脅迫蛋白的亞細胞定位,某些酶的鹽誘導合成和26 ku鹽脅迫蛋白的分離、純化、氨基酸順序分析等研究。

研究者還對細胞和植株水平上耐鹽突變體的K+、Na+、Cl-等離子吸收與耐鹽性的關系進行了研究[37,40],發現細胞中Na+濃度與耐鹽性呈正相關,K+濃度與Na+濃度呈負相關。

在耐鹽突變體篩選中研究較多的小分子有機物是脯氨酸,它是滲透脅迫過程中容易累積的一種氨基酸。研究證明,在鹽脅迫過程中,細胞內游離脯氨酸的含量顯著增加。如毫菊耐鹽愈傷組織變異體在0.5%和1.0% NaCl脅迫下,游離脯氨酸含量急劇增加,分別是對照的14.2倍和48.9倍,在1.5%NaCl脅迫下,游離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但仍是對照的42.0倍[11]。在枸杞[5]、煙草[9]、獐毛[37]等植物中也有游離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報道。而在木槿耐鹽細胞中,脯氨酸含量增加不顯著[33],與上述試驗結果有所不同。而脯氨酸的積累與耐鹽性的關系也一直存在爭論,但脯氨酸的積累究竟是鹽脅迫引起植物損傷的結果, 還是耐鹽脅迫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脯氨酸的積累是耐鹽的原因, 而不是鹽脅迫的結果。Van Swaaij等[41]建立的土豆無性系在無鹽脅迫條件下也能積累大量脯氨酸,其中有些細胞系確實具有較強的耐鹽能力, 表明大量脯氨酸的積累可能具有對抗鹽害的功能。而有學者認為脯氨酸的積累是鹽脅迫的偶然性結果,如大豆在同樣鹽脅迫條件下,脯氨酸的積累是一種栽培特性,其含量與抗鹽脅迫能力無相關性[42]。對高粱的研究發現,耐鹽性與脯氨酸的積累也無相關性[43]。因此,脯氨酸的積累與耐鹽性的關系有待深入研究。

酶是基因的產物,也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通過同工酶種類的變化,能了解基因產物的表達。對耐鹽突變體同工酶、全蛋白變化的研究發現,耐鹽植物的同工酶譜帶與對照差異顯著[38,44],耐鹽植物能產生特異表達蛋白[45]。

通過測定耐鹽變異體Na+、K+等離子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同工酶譜帶等生理生化指標還不能充分說明它們發生了遺傳變異,缺少分子水平的證據,而DNA分子遺傳標記彌補了上述不足。目前多采用RFLP、AFLP、RAPD等標記進行耐鹽突變體的分子鑒定,已成功在分子水平上鑒定的耐鹽突變體有水稻[46]、小麥[47]、小黑麥[48]、豆瓣菜[49]、蘆葦[50]、大豆和苜蓿[51]等。

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篩選植物耐鹽突變體,草本植物研究較多,木本植物研究較少,其中楊樹研究較多,其他樹種研究較少。目前已對不同楊樹品種[52-58]、中華獼猴桃[8]、木槿[15,33]、櫻桃[59]、柑橘[60]、蘋果砧木[61]進行耐鹽突變體篩選方面的研究。

3 問題與展望

目前,篩選耐鹽突變體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尚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所得到的大多數愈傷組織或細胞系的耐鹽性和再生植株的耐鹽性并不一致或只是部分相關,即愈傷組織或細胞系表達的基因在其再生植株中不一定能表達。植物的耐鹽性是十分復雜的數量性狀,是多性狀的綜合表現,受到多基因控制,基因表達的數目和程度在植株與細胞2種水平上可能有些差異,使得2種水平的耐鹽性不完全一致。也有些植物如小麥、番茄等在2種水平的耐鹽性一致,此類植物容易從細胞水平篩選耐鹽品系。

由于長期繼代培養,耐鹽細胞系表現出明顯的鹽毒害作用,嚴重喪失分化能力,難已分化再生植株,即便分化,植株也多為畸形,移栽至土壤中成活率極低,而存活下來的也多為不育植株,難以獲得種子。因此,篩選耐鹽突變體應建立能長期保持高頻率再生分化能力的無性系,不斷完善耐鹽篩選的程序,使耐鹽細胞系在長期選擇后仍具有較高的再生分化能力。

篩選耐鹽突變體過程中,利用離體培養的器官、組織等材料進行誘變處理會出現嵌合體,為突變體篩選和鑒定增加了難度,且突變頻率很低,影響篩選效率,而利用懸浮細胞可以很好地解決此問題,但懸浮培養技術難度大,需加強該方面的研究。

當前篩選耐鹽突變體只是針對耐鹽性狀的研究,很少考慮到育性、品質、產量等方面性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將耐鹽突變體育種同常規育種和基因工程的手段相結合,以期培育出耐鹽堿、優質、豐產的優良品種,更好地為農林業生產發展服務。

我國具有大面積以碳酸鹽、硫酸鹽以及混合鹽為主的鹽漬土,目前研究多是以NaCl為選擇劑篩選耐鹽突變體,即使獲得了耐鹽植株,其是否能在其他類型鹽漬土上長期正常生長尚未知,所以應開展耐其他類型鹽分突變體篩選的研究。

作為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的林木,利用組織和細胞培養技術對其進行耐鹽突變體篩選研究較少,可嘗試應用此技術進行耐鹽突變體篩選的研究,以期篩選出耐鹽堿的林木。

參考文獻

[1]王遵親.中國鹽漬土[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325-344.

[2]王侖山,王鳴剛,王亞馥.利用組織和細胞培養篩選作物耐鹽突變體的研究[J].植物學通報,1996,13(2):7-12.

[3]楊勁松.我國鹽漬土資源利用與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C]//中國土壤學會.中國土壤科學的現狀與展望.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211-215.

[4]朱至清.體細胞無性系變異與植物改良[J].植物學通報1991,8(S1):1-8.

[5]王侖山,陸衛,孫彤,等.枸杞耐鹽變異體的篩選及植株再生[J].遺傳,1995,17(6):7-11.

[6]李娟,程智慧,張國裕.馬鈴薯耐鹽突變體的離體篩選[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8):43-48.

[7]戴偉民,趙艷,蔡潤,等.番茄耐鹽愈傷組織的篩選及顯微結構觀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農業科學版),2001,19(2):112-116.

[8]王存喜,程炳嵩,李雅志,等.中華獼猴桃耐鹽變異體篩選[J].核農學報,1990,4(4):206-212.

[9]周榮仁,楊燮榮,季玉鳴,等.煙草耐鹽愈傷組織變異體對鹽漬的適應性[J].植物生理學報,1993,19(2):188-194.

[10]張亞蘭,李彥舫,楊柏明,等.短芒大麥耐鹽變異體的篩選與鑒定[J].草業科學,1998(2):30-32.

[11]薛建平,張愛民,高翔,等.安徽藥菊耐鹽突變體的篩選[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9):834-836.

[12]毛桂蓮,許興.枸杞耐鹽突變體的篩選及生理生化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2):275-280.

[13]祁翠蘭,李志勇,劉秉信.紅豆草耐鹽突變體的研究[J].中國草地,1998(3):44-46.

[14]韋小敏, 季良越,胡彥民,等.玉米耐鹽愈傷組織變異體的篩選初報[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34(4):324-328.

[15]劉彭昌,王興軍,劉宗華,等.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耐鹽變異體的選擇[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0(2):197-199.

[16]馮桂苓,謝兆印,楊文珍,等.水稻成熟胚愈傷組織耐鹽變異體的篩選[J].天津農業科學,1996,2(2):6-8.

[17]王瑛,賈敬芬.沙打旺耐鹽細胞系的篩選及特性分析[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5(6):547-550.

[18]楊寶靈,姜健,封德全,等.紫花苜蓿耐鹽突變體篩選[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6(3):40-43.

[19]鄭企成,朱耀蘭,陳文華,等.小麥耐鹽變異體離體篩選初報[J].核農學通報,1990,11(5):201-203.

[20]趙瑞堂,高書國,喬亞科,等.用花藥培養篩選耐鹽變異體培育小麥耐鹽品種的新途徑[J].華北農學報,1994,9(1):34-38.

[21]張建華,陳火英,莊天明.番茄耐鹽體細胞變異體的離體篩選[J].西北植物學報,2002,22(2):257-262.

[22]張恩讓,程智慧.大蒜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的選擇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3,23(9):1571-1576.

[23]梁小紅,韓烈保,齊春暉.結縷草耐鹽變異體的篩選[J].四川草原,2005(8):18-20.

[24]王鳴剛,陳睦傳,沈明山,等.小麥耐鹽突變體篩選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2000,39(1):111-115.

[25]NABORS M W,GIBBS S E,BERNSTEIN C S.NaCl-toleranr tobacco plants from cultured cell[J].Z Pflenzenhysiol,1980,97:13-17.

[26]ZENK M H.Haploids in physiological and cioche mical research[M]//KASHA K J.Haploids in higher plants advances potential.Guelph:Guelph Univ,1974:339-354.

[27]OONO K.In vitro methods applied to rice[M]//THPE T A.Plant tissu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273.

[28]米海莉,許興,李樹華,等.春小麥耐鹽突變體的篩選及耐鹽性的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01(3):1-4.

[29]鄭霞,韋小敏,季良越,等.玉米體細胞抗鹽突變體的篩選及耐鹽性鑒定[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38(2):139-143.

[30]鄭企成,傅秀云.應用花藥培養途徑篩選小麥耐鹽變異體[J].植物學報,1993,35(2):121-128.

[31]肖海林,趙世緒.用幼穗組織培養篩選小麥耐鹽突變體[J].核農學報,1989,3(2):85-90.

[32]陳火英,張建華,張曉寧.栽培番茄耐鹽突變體的離體篩選[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2,20(1):1-6.

[33]王興軍,姚墩義.運用多步正選擇系統篩選木槿耐鹽變異體[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4,30(1):22-24.

[34]沈銀柱,孟慶昌.誘發小麥成熟胚愈傷組織及其再生植株抗鹽性變異的研究[J].遺傳學報,1993,20(3):253-261.

[35]谷祝平.快中子輻射誘變和鹽培養基選擇紅豆草耐鹽愈傷組織變異系的研究[J].生物工程學報,1991,7(1):72-76.

[36]張舉仁,高樹芳,于家駒,等.玉米耐鹽愈傷組織的篩選及植株再生[J].植物學報,1991,33(11):887-893.

[37]岳瑋,夏光敏,陳惠民,等.獐毛愈傷組織耐鹽性研究及耐鹽變異體的篩選[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5(3):338-343.

[38]王振英,鄭堅瑜,陳瑞陽.鹽脅迫、輻射條件下耐鹽與不耐鹽水稻POD同工酶、全蛋白變化的研究[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2(1):23-27.

[39]王翠亭,黃占景,何聰芬,等.小麥耐鹽突變體生化標記的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2,22(1):10-13.

[40]徐云遠,王鳴剛,賈敬芬.紅豆草耐鹽愈傷組織的篩選及植株再生[J].西北植物學報,2000,20(1):15-21.

[41]VAN SWAAIJ A C,JACOBSEN E,KIEL J A K W.Selec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hydroxyproline resistant cell lines of Solanum tuberosum:Tolerance to NaCl and freezing stress[J].Physiol plant,1986,68:359-366.

[42]MOFTAH A E,MICHEL B E.The effect of sodium chloride on solute potential and proline accumulation in soybean leaves[J].Plant physiology,1987,83:238-240.

[43]BHASKARAN S,SMITH R H,NEWTON R J.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cultured sorghum cells in response to induced water stress[J].Plant physiology,1985,79:266-269.

[44]陶晶,秦彩云,姚露賢.楊樹耐鹽性突變體育種的研究進展[J].吉林林業科技,2000,29(2):5-8.

[45]許祥明,葉和春,李國鳳,等.蘆葦耐鹽變異體與野生型植株某些特性的比較[J].植物學報,2000,42(11):1126-1130.

[46]李金花,蘇曉華,張綺紋,等.細胞工程—林木耐鹽體細胞突變體育種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1997(6):15-20.

[47]王翠亭,黃占景,何聰芬,等.PCR-SSCP與測序技術相結合檢測小麥耐鹽突變體[J].遺傳學報,2001,28(9):852-855.

[48]王小軍,鮑文奎.八倍體小黑麥耐鹽細胞系產生的遺傳機制[J].植物遺傳學報,1998,40(4):330-336.

[49]杜立群,李銀心,李洪杰,等.在1/3海水培養基上篩選豆瓣菜耐鹽變異體[J].植物學報,1999,41(6):633-639.

[50]陳可詠,葉和春,陳建林,等.蘆葦耐鹽變異植株及其細胞學鑒定[J].植物學報,1994,36(12):930-933.

[51]楊青川,卞桂虹,劉德福,等.植物耐鹽遺傳性及分子標記研究進展[J].中國草地,2002,24(2):59-62.

[52]李駒,陳維玥.楊樹耐鹽細胞系的篩選及不定苗再生的研究[J].林業科技通訊,1984(1):1-3.

[53]趙茂林.組培方法篩選楊樹耐堿性鹽變異體的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1989(4):19-22.

[54]李玲,韓一凡.楊樹耐鹽突變體篩選的研究[J].林業科學,1990,26(4):359-362.

[55]張望東,張綺紋.群眾楊懸浮細胞系的建立和耐鹽體細胞變異體的初步篩選[J].林業科學,1994,30(5):412-418.

[56]李周岐,周志華,郭軍戰,等.河北楊體細胞抗鹽性突變體離體篩選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5,10(3):1-7.

[57]張綺紋,張望東.群眾楊39無性系耐鹽懸浮細胞系的建立和體細胞變異體完整植株的誘導[J].林業科學研究,1995,8(4):395-401.

[58]陳麗,董舉文,唐寅,等.EMS誘變處理定向篩選楊樹耐鹽突變體研究[J].上海農業學報,2007,23(3):86-91.

[59]OCHATT S,POWER J B.Selection for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protoplast and explant-derived tissue cultures of Colt cherry(Prunus avium×pseudocerasus)[J].Tree physiology,1989,5(2):259-266.

[60]BENHAYYIM G,KOCHBA J.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of tolerance of citrus callus cells cubjected ro NaCl stress[J].Plant Scl Lett,1982,27:87-94.

[61]李振俠,徐繼忠,邵建柱.蘋果砧木耐鹽變異體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7):10227-10228,102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有专无码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av在线人妻熟妇|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丝袜91| www.亚洲国产|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99人体免费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爱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久成人18免费|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三级成人|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色婷婷成人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午夜免费小视频| 欧美啪啪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99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69综合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 a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国产导航在线| 婷婷亚洲天堂|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天堂亚洲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