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


[摘要]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大安市第一醫院就診的90例糖尿病患者和90例非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分析兩組的檢查結果。 結果 糖尿病患者中,65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76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69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34.24±3.78)cm/s,血流量為(27.41±9.79)mL/min,下肢血管病變診斷0~3級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37、18和1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7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23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15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43.61±3.87)cm/s,血流量為(47.39±10.12)mL/min,下肢血管病變診斷0~3級的患者數量分別為75、11、4和0例,兩組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可以推廣應用。[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早期診斷;臨床價值[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076-03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L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ValueZHAO Zhi Da'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aan,Jilin Province,13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iagnosis for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January 2014 - June 2015 to Da'an first hospital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90 cases each for the stud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Diabetes patients, 65 cases appeared atherosclerosis, 76 cases of arterial plaque, 69 cases of stenosis or occlusion occurs,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blood flow rate (34.24 ± 3.78) cm / s, the blood flow is (27.41 ± 9.79 ) mL/m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from 0 to 3, respectively 23,37,18 and 12 cases; non-diabetic patients, 7 cases of atherosclerosis, arterial plaque by 23 cases, 15 cases appears stenosis or occlusion,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blood flow rate (43.61 ± 3.87) cm / s, the blood flow (47.39 ± 10.12) ml / m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from 0 to 3, respectively 75,11 , 4 and 0 c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or 0.01).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o early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 can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Clinical value糖尿病患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嚴重影響人群健康水平,已經成為公共衛生問題。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病情控制不好的話,可進一步引發糖尿病足,嚴重者可因此而截肢,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重要原因[1]。因此要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糖尿病患者,避免或降低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生機會,更為重要的可以避免截肢。為此,該研究隨機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該院就診的90例糖尿病患者和90例非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均應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下肢血管病變情況,探討彩超用于早期診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該醫院就診的9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組)和90例非糖尿病患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組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合并下肢血管病變,且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意識清晰,無心、腦、肝、腎等臟器嚴重病變。妊娠期糖尿病和哺乳期患者以及無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不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變。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做相關輔助檢查。研究組9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齡范圍介于40~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6±6.9)歲;糖尿病病程范圍在3個月~17年之間,平均(中位)病程6年。對照組9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范圍在42~81歲之間,平均(57.8±7.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組成、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超聲檢查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下肢血管血流的流動檢查。患者取平臥位以及俯臥位,以腘動脈、雙側股動脈、脛前后動脈和足背動脈為檢查部位,取樣容積為2 mm,探頭頻率為7.5~12 MHz,聲束與血流夾角在60°以下,流速在10 cm/s以上。檢查過程中,詳細檢測并記錄患者的血管內經、血管內中膜厚度等數據,同時觀察患者是否有斑塊、管腔狹窄或閉塞等病變。通過CDFI觀察血管腔內的血流,通過PW與血管中取樣得到最大的血流頻譜,記錄頻譜的形態、血管內徑、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頻譜寬度。1.3 觀察項目觀察兩組患者下肢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斑塊和管腔狹窄或閉塞的例數,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下肢血管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依據檢查結果和1.4項下標準判定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于各等級的人數分布。1.4 診斷分級標準下肢血管病變可以分為4個等級:①0級是指內膜正常,內膜厚度低于0.1 cm,超聲顯示回聲均勻;②1級是指內膜局限性增厚,內膜厚度低于0.13 cm,回聲出現部分增強,管腔不規則;③2級指內膜局限性增厚,內膜厚度在0.13 cm以上,回聲增強,或呈現“串珠樣”回聲,管腔不規則;④3級則是指顯示內膜增厚,管腔發生明顯的粥樣硬化,伴潰瘍、鈣化或管腔閉塞狹窄等表現。1.5 統計方法兩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斑塊、管腔狹窄或閉塞以及下肢動脈血管病變診斷分級用相對數表示,應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計數指標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等級分布有統計學意義時進一步計算其列聯相關系數;兩組患者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用(x±s)表示,用t檢驗比較兩組患者計量指標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情況的比較研究組患者中,65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72.22%),76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84.44%),69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76.67%);對照組患者中,7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7.78%),23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25.56%),15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16.67%),見表1。表1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結果的比較[n(%)]χ2檢驗表明,兩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斑塊和管腔狹窄或閉塞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2.2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的比較研究組患者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34.24±3.78)cm/s,血流量為(27.41±9.79)mL/min;對照組患者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43.61±3.87)cm/s,血流量為(47.39±10.12)mL/min,見表2。表2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的比較(x±s)t檢驗表明,兩組患者下肢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相應平均值均低于對照組。2.3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分級結果的比較研究組下肢血管病變診斷0~3級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37、18和12例,對照組分別為75、11、4和0例,見表3。表3
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分級結果的比較χ2檢驗表明,兩組患者下肢血管病變于各等級分布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58,P<0.01),說明下肢血管病變與糖尿病之間有關聯性,其列聯相關系數為0.507 9。3 討論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下肢血管病變發生率,可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導致肢體缺血和缺氧發生,甚至引發壞疽病,導致嚴重的機體功能障礙,甚至可導致截肢,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痛苦和不便。國外研究表明[2],罹患5年、5~10年和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分別有22.6%、23%和66.7%合并有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并發下肢血管病變發病率高達40%左右,是糖尿病致殘的首要因素。治療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3]。因此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該研究隨機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該院就診的9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組)和90例非糖尿病患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中,65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76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69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34.24±3.78)cm/s,血流量為(27.41±9.79)mL/min,下肢血管病變診斷0~3級的患者數量分別為23、37、18和12例;對照組患者中,7例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23例患者出現動脈斑塊,15例患者出現管腔狹窄或閉塞,下肢動脈血流流速為(43.61±3.87)cm/s,血流量為(47.39±10.12)mL/min,下肢血管病變診斷0~3級的患者數量分別為75、11、4和0例,兩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斑塊和管腔狹窄或閉塞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下肢動脈血流流速和血流量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下肢血管病變于各等級分布之間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62.58,P<0.01),說明下肢血管病變與糖尿病之間有關聯性,其列聯相關系數為0.5079。該研究還顯示,血管狹窄處有明顯變細的血流,血流速度變得更快,出現不規則形態;狹窄遠端出現減弱的血流信號和減緩的流速;閉塞處可見不到血流信號,有時難以測出頻譜;高齡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斑塊以及狹窄程度較重。這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聯合血清檢測ET、NO,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更高[4]。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早期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無痛苦,分辨率高,清晰度好,重復性強[5],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可以推廣應用。[參考文獻][1] 周恕敏,徐巖鷹.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下肢血管超聲改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8):123.[2] Beliaev AN, Pavelkin AG, Rodin AN.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ischaemic complications of lower-limb diabetic angiopathy [J]. Angiol Sosud Khir,2012,18(3):13-17.[3] 周璠婭.彩色多普勒超聲在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8):2027-2029.[4] 蘇靜.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血清ET、NO檢測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1):121-122. [5] 符楊湘,錢嵐,曾少娜.彩色多普勒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5):826-827.(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