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艷

[摘要] 目的 觀察1型糖尿病患兒整體護理效果。方法 該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患兒,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患兒針對性的個體化整體護理方案和措施,觀察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總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 結果 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7.50%,護理滿意度為72.50%,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7.50%,護理滿意度為9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 整體護理能夠降低1型糖尿病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1型糖尿病;整體護理;護理效果;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124-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Effect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LI Xue-yan
Baicheng City hospital, Baicheng 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ith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holistic nursing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80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for the study, 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argeted individual holistic nursing programs and meas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observation group observ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27.50%, 72.50% satisfaction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was 7.50%, 95.00% nursing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or 0.01). Conclusion The holistic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eff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糖尿病是臨床較常見的以血糖增高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疾病,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三大營養素、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為其基本病理生理變化,重癥者可出現酸堿平衡紊亂。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75%為18歲以下兒童[1]。幼年發病、終身用藥、并發癥多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特點,如果患兒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不但會影響身體生長發育,還會增加白內障、失明和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的發生機會。為此,筆者以2013年1月以來該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患兒針對性的個體化整體護理方案和措施,結果表明觀察組效果優于對照組,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以來該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51例,女性患兒29例;年齡在0~17歲之間,平均(中位)年齡8.5歲。復發僅有2例患兒,其余均為初發患兒。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分別在7mmol/L和11.1mmol/L以上,空腹C肽和胰島素的檢測值均較低。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的性別組成、平均年齡、血糖監測平均值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和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均遵醫囑給予常規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給予針對性整體護理干預。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期間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皮膚感染等并發癥發生例數,出院時應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兒或其家長的對護理質量的定性評價。
1.4 統計方法
計算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總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的總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 整體護理措施
2.1 飲食護理
護士要運用溝通交流技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糖尿病患兒及家屬講解飲食護理的重要性,講解合理營養中相應營養素的攝入量及其食物調配,孩子或其家長能自覺遵守,這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在護理過程中,應每周為稱量1次患兒體質量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將患兒血糖波動范圍控制在一定范圍,維持患兒血脂正常,這是患兒飲食控制的基本原則。患兒飲食成分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熱能分配分別為20%、50%和30%;每天早餐、午餐和晚餐的熱量分配比例分別為20%、40%和40%。每餐餐前30 min檢測患兒1次微量血糖,根據血糖檢測結果來確定胰島素的使用劑量。
2.2 排尿異常的護理
當患兒出現高滲利尿病理變化時,患兒會出現多尿和煩渴之臨床表現。對此類患兒,護士應及時提供便盆并協助排尿。患兒會陰部在尿糖刺激下會出現疼痛、瘙癢等不適,護士要告知患兒或其家長每天用溫水清洗2~3次會陰部,及時更換尿布,煩渴患兒的飲水量要足夠,避免或降低患兒脫水的發生機會。
2.3 感染的預防性護理
糖尿病患兒具有較低的免疫和抵抗能力,感染尤其是皮膚感染的發生機會較高。護士要告知患兒和家屬要經常洗澡、洗頭發,皮膚保持干凈。要勤為患兒剪指甲,盡量避免皮膚抓傷或其他損傷的發生。要及時治療患兒受傷皮膚或毛囊炎等病變。
2.4 胰島素應用的護理
為精確胰島素用量,應選擇1mL胰島素專用注射器,用生理鹽水稀釋后皮下注射。腹壁、上臂外側、臀部為常用的注射部位,各部位胰島素吸收速率依次降低。為避免局部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硬化,每次均應更換注射部位,1個月內僅能在同一部位注射1次。更換注射部位時,應按順時針方向進行,同一注射部位不可反復作為穿刺點。為避免運動過度所致低血糖的發生,注射后不得離開病房,要安撫患兒,盡量避免劇烈哭吵。要根據血糖尿糖監測結果,胰島素劑量每2~3 d調整1次,直至尿糖在(++)及以下,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
2.5 運動護理指導
根據患兒年齡、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和方式、運動量等。孩子多好動愛玩,運動量難以控制,家長和醫護人員要多關懷患兒,控制運動量在適宜范圍。運動時注意足部的保護,避免因皮膚損傷、急慢性感染而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盡量在飯后1~2 h進行運動,避免黃昏或夜間劇烈活動,快走、小跑、散步、爬樓梯等為患兒最常選用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為中等,以微出汗、不疲勞為原則,做到體質量在正常范圍內。運動時注意額外增加如巧克力的糖類[2],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機會。日常生活中,要保證患兒的睡眠質量,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避免血糖劇烈波動。
2.6 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多數患兒以存在酮癥酸中毒來醫院就診,發生率較高者以年齡較小患兒為主,食欲不振、腹痛、惡心、全身關節痛為患兒的主要表現,同時這種并發癥也是患兒的主要死因。患兒一旦就診,應立即開通兩組靜脈通道,以供搶救使用。一組用于快速輸液,達到糾正脫水和酸中毒的目的,輸液以0.9%氯化鈉溶液最為常用,以20 mL/kg為滴速,在0.5~1 h之內完成;然后。根據患兒的脫水程度的不同,確定輸液量并繼續輸液。另一組用于輸注小劑量胰島素來達到降糖目的。為使胰島素持續進入機體,應采用微量輸液泵將滴速調整在適宜范圍。當輸入上述液體和藥物后,細胞外的鉀離子進入細胞內,患兒可出現低血鉀血癥而致死。因此,補液排尿后應立即為患兒補鉀。酸中毒較為嚴重的患兒,可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溶液,以及時糾正酸中毒。
2.7 低血糖護理
對于1型糖尿病患兒,過量使用胰島素或/和用藥后進食過少、過量運動等因素,均可引起低血糖的發生。突發饑餓感、心慌、多汗、脈速為低血糖患兒的主要表現,重癥者會出現驚厥、昏迷、休克甚或死亡的發生。
護士應教會患兒和家屬如何早期識別低血糖,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一旦發生應立即平臥,進食糖水或含糖食物,必要時靜脈推注40 mL50%葡萄糖溶液。
2.8 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1型糖尿病患兒的病程較長,療效不明顯,需終生進行飲食治療、行為干預和應用降糖藥物等綜合治療,患兒和家庭的心理和精神負擔較重。所以,護士應向患兒和家屬講解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的重要性,提供積極有效的心理支持,介紹成功治療的身邊案例,減輕患兒和家長的心理精神壓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不斷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3 結果
3.1 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例數的比較
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例數情況見表1,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7.50%,研究組為7.50%。
表1 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例數和總發生率[n(%)]
卡方檢驗表明,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4,P<0.05),對照組高于觀察組。
3.2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出院時調查對照組有29例患兒(或家長)滿意,護理滿意度度為72.50%,觀察組38例患兒(或家長)滿意,護理滿意度度為95.00%,兩組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7.44,P<0.01),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
4 討論
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系統化處理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工作模式[3],是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方法。這種護理模式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把護理程序系統化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于兒童。與成人相比,兒童1型糖尿病有自身特點,患兒一般病情較重,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但血糖波動較大,往往以并發癥為主要臨床表現住院。加之患兒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差,臨床診治較為困難。
基于以上分析,1型糖尿病患兒應以積極的個體化整體護理配合各項治療措施,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整體護理措施包括:①根據1型糖尿病發病特點,可分為急性期護理和維持護理。患兒多以酮癥酸中毒和低血糖昏迷等急危重癥入院[4],需進行緊急治療和護理,這是護理的重點。當患兒病情平穩以后,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采取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維持血糖平穩。②根據1型糖尿病特點,應明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措施。1型糖尿病患兒需終身胰島素治療,家屬難以接受,心理護理可取得家屬信任和支持。同時,患兒有較強的好奇心理,治療依從性往往較差,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依從性和治療效果[5]。③根據糖尿病終身治療特點,開展健康教育有重要意義。此時護士應向患兒及家屬介紹糖尿病防治知識,介紹治療方案和預防并發癥的技能和能力。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幫助患兒制定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可取得較好療效。
該研究表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7.50%,護理滿意度為72.50%,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7.50%,護理滿意度為95.00%,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
綜上所述,護士在護理實踐中應將整體護理措施應用于1型糖尿病患兒,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個體化護理措施,可使患兒和家長放正心態,提高醫囑依從性,有利于控制患兒血糖水平,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機會,大幅度提高護理滿意度,不斷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迪,鞏純秀,孟曦,等.兒童1型糖尿病管理十年前后對比及相關因素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3,34(4):596-600.
[2] 彭鑫,李燕,崔焱,等.飲食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代謝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4):1628-1630.
[3] 殷磊主編.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 吉曉鈴.初診兒童1型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藥,2012,25(6):982-983.
[5] 薛奇英.胰島素泵治療兒童1型糖尿病的護理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8):121-122.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