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威 劉井艷 張卓 丁秀榮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術后出現皮下積液的風險因素,探討其護理措施。方法 對2015年1—12月間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396例乳腺癌患者根據是否合并糖尿病將其分為糖尿病組97例與非糖尿病組299例,對比兩組患者皮下積液的發生率,總結患者出現皮下積液的原因,探討其護理措施以及預防措施。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皮下積液的發生率為34.02%,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的7.02%。結論 糖尿病患者傷口愈合較慢,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高,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的發生率較高,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及時進行調整可以促進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 乳腺癌;糖尿病;皮下積液;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163-0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Care of Postoperative Subcutaneous Effusion in the Multiple-choice
ZHENG Wei,LIU Jing-yan,ZHANG Zhuo,DING Xiu-rong
Tumor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Jilin Province, 13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subcutaneous effusion of risk factors,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On January, 2015 to 2015 on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3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diabetes mellitus divided into group, 97 cases of diabetes and non-diabetic group 299 exampl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sum up the cause of the patients with subcutaneous effusion,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was 34.0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7.02% of diabetes groups. Conclusion Diabetic wound healing slowly, the higher the chance of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fluid after breast cancer is higher, and structure were adjusted timely by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patient's blood sugar level and can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Diabetes; Subcutaneous effusion;Nursing
皮下積液是乳腺癌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會導致患者的手術切口經久不愈,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患者住院時間的延長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由于受到糖尿病的影響,患者感染的并發率有所增加,同時,在糖尿病的影響下,患者的血液循環功能也出現一定的障礙,患者患肢的血液回流也會較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緩慢,這也是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并發皮下積液的幾率增加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皮下積液還有其他風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糖尿病組患者97例,平均年齡(42.38±5.26)歲,其中導管浸潤癌39例,原位性癌17例,混合粘液腺癌10例,浸潤性小葉31例,合并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13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84例,患者入院之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有66例,最短病程6個月,最長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7±1.59)年,入院后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33例;非糖尿病組患者299例,平均年齡(45.29±6.37)歲,其中導管浸潤癌102例,原位性癌72例,混合粘液腺癌48例,浸潤性小葉77例。
1.2 病例入選標準
該研究所入選的病例中乳腺癌的診斷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1版)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對乳腺癌進行診斷以及鑒別診斷。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按照中華醫學學會2011年12月1日啟用的新標準執行,即糖耐量實驗時空腹血糖>5.1 mmol/L,服用后1 h血糖>10 mmol/L,服用后2 h血糖>8.5 mmol/L,3次血糖值中等的任何一次血糖異常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1]。
1.3 研究方法
對2015年1—12月間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396例乳腺癌患者根據是否合并糖尿病將其分為糖尿病組97例與非糖尿病組299例,對比兩組患者皮下積液的發生率,總結患者出現皮下積液的原因,探討其護理措施以及預防措施。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皮下積液的診斷:術后第三天打開手術切口敷料,局部皮瓣隆起、處之有漂浮感,穿刺或切開可見液體,其中積液<10 mL為少量積液,積液在10~30 mL之間為中量積液,積液>30 mL為大量積液[2]。
1.5 統計方法
兩組患者的在年齡、體重、身高等自然條件上的差異采用統計學數據分析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并采用差方評價的方式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反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皮下積液的發生率為34.02%,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的7.02%,兩組患者的皮下積液發生程度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皮下積液發生情況[n(%)]
3 討論
乳腺部位的血液、神經、淋巴組織比較豐富,患者的而進行手術治療后,會在手術部位形成一個腔隙,患者手術過程中血管結扎不完全、淋巴管損傷、組織液滲出等會在手術形成的腔隙中集聚,進而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皮下積液。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本身血液循環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患肢血液以及淋巴液的回流受阻,進而增加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的發生率[3]。在手術之后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加壓包扎減小手術形成的非自然腔隙,會使皮下積液量減少,從而有效的預防皮下積液的發生率,但是,如果加壓包扎的壓力過大會使患者手術部位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影響患者的預后,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手術切口兩側的皮瓣壞死。因此,在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應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監測,并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患者的飲食、運動以及降糖藥物或是胰島素的使用。在手術的過程中要仔細尋找出血點,并止血、沖洗干凈,防止手術后皮下積液量增加。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引流液的顏色、量,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立即處理,同時,在手術后,注意觀察患者患側肢體的血運情況,手術切口包扎的敷料要松緊適宜,防止過松或過緊影響手術切口愈合[4]。此外,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金梅,左淑波,劉曉波等.乳腺癌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術后皮下積液的預防措施與護理對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56.
[2] 李立科,田志剛,張慧,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預防和處理136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6):84-85.
[3] 甫拉提·吾瓦力漢,楊亮,李涌濤,等.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療體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1,34(10):1118-1120,1124.
[4] 張輝輝.乳腺癌合并糖尿病28例圍術期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3中旬刊):1465.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