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摘要] 對于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及其指導,做好健康教育和血糖監測,運用中醫理論做好情志護理、飲食調護以及中醫針灸、推拿及按摩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預防感染、糖尿病足、酮癥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和神經病變等并發癥的發生,不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健康指導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176-03
Nursing and Health Guidance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LI Feng
Zhenlai 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nlai, Jilin Province,137300 China
[Abstract] To do diabetes diet care, exercise care, psychological care, medication care and guidance to bet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good emotional care, diet, nursing and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massage work, change poor diet and living habits,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he normal range.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of car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ic foot, pain acidosis, low blood sugar coma a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uropath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Complications; Nursing; Health guidance
糖尿病是由于血中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血糖升高后導致相應營養素代謝紊亂,出現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等典型癥狀,嚴重時可導致相應不同急性或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糖尿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我國人群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應重視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患者的護理和健康指導,以不斷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
1 臨床護理和健康指導
1.1 飲食護理和指導
飲食治療屬于糖尿病基礎治療的范疇,也是年長者、肥胖型,癥狀輕型病人的重要治療措施。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自我監測血糖、尿糖和體質量的方法,合理進行飲食控制。護士要教會患者飲食搭配的技能,提倡少量多餐,含糖量多的食物盡量不吃,多吃蔬菜,不暴飲暴食,生活保持規律。患者必須嚴格長期執行飲食治療方案。
控制熱能攝入量。成人休息狀態下以及輕、中和重度體力勞動每天每千克理想體質量應分別攝入25~30、30~35、35~40和40 Kcal以上的能量。熱量的合理分配。其中蛋白質在15%以下,糖類占50%~60%,脂肪占30%。病情穩定2型糖尿病病人,一日三餐者的熱量分配分別為1/5、2/5、2/5或1/3、1/3、1/3,一日四餐者的熱量分配分別為1/7、2/7、2/7、2/7。將熱量換算成實物。食譜定制應按照每克蛋白質和糖類產熱4 Kcal、每克脂肪產熱9 Kcal進行,做到定時定量,合理膳食。
食物的合理分配。每日攝入谷類、肉類、蛋類、蔬菜、水果類,奶制品和油脂食物的比例適當,高糖食物盡量避免攝入,含膽固醇高的動物性食品和油炸食物要少食用,做到清淡飲食,戒煙限酒和食鹽,攝入量最高為6 g/d。纖維素可延緩食物排空,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促進糖類和脂肪代謝,所以要多食綠葉蔬菜、豆類和粗谷物等富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和含糖成分低的水果。
1.2 運動護理和指導
與飲食治療一樣,運動治療也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因為適宜運動可以促進糖類和脂肪代謝,胰島素敏感性得到增強,提高患者糖耐量水平,維持血糖和體質量在適宜范圍。運動強度的合理確定。運動強度一般以心率等于170減去年齡較為適宜。運動方式、時機、時間和頻次的合理確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后1 h左右進行運動,30 min/次,1~2次/d,肥胖患者可適當增加活動頻次,以降低體質量。運動時機體不得處于飽餐或饑餓狀態。為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服用降糖藥物的患者應每日定時活動,避開血藥濃度高峰時間進行活動。
要告知患者,運動中出現胸悶、胸痛、視力模糊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進行處理。對于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
1.3 心理護理和指導
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治療,并發癥多,患者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易產生抑郁、恐懼、焦慮等負性心態。此時護士應運用護理評估技術了解患者出現的異常心理,建立朋友式護患關系,為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奠定基礎。護士要和藹可親,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關心體貼患者,消除其戒備心理,通過耐心細致的護理工作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預防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會。
要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心理狀態開展心理護理工作。①恐懼焦慮心理。初診患者多數癥狀不典型,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心理較為恐懼焦慮,患者出現頭昏、心慌、高血糖、高血壓等表現,病情會進一步加重。護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其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項,使其明白規范治療的重要性,必須正視自己所患疾病,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以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②悲觀失望心理。護士應評估發生悲觀失望心理的原因和具體表現,告知患者只要積極遵醫治療預后是較好的,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理化檢查結果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采取啟發式的鼓勵方法消除悲觀失望心理,使之堅持治療,維持血糖水平在適宜范圍;③自責內疚心理。終身治療決定了患者擔心自己為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家庭負擔,會產生自責內疚心理異常變化。護士需告知患者這會加重病情,增加家庭痛苦,加之我國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為服務的普及,會使疾病負擔得到降低,自己應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
1.4 藥物護理和指導
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應用藥物進行治療,服藥期間必須嚴格遵守飲食治療方案,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治療時應堅持長期規律用藥,要嚴格掌握口服降血糖藥的藥理作用、用藥方法和毒副作用。應固定服藥及其間隔時間,出現低血糖反應時,應立即進食含糖食物,必要時靜注50%葡萄糖溶液,避免發生意外。
對采用胰島素治療者,應嚴格按照胰島素的使用劑量、部位在規定時間予以皮下注射,必要時要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注射胰島素的基本技能。為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注射15~30 min內要按時進餐。胰島素應用護理。胰島素不得冷凍,應冷藏于4℃冰箱中。注射前必須按要求對注射部位進行檢查,不得注射于硬結、腫塊或凹陷皮膚、顏色改變等部位,以免影響藥物吸收。
用藥指導有利于患者合理應用降糖藥,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避免或降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變化對使用藥物進行科學合理調整,堅持終身服藥,藥量不得擅自增減。應用胰島素者要嚴格掌握注射方法,強化自我管理,避免或降低心理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告知患者堅持終身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和對疾病的意義所在,有效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
1.5 血糖監測的護理
調整降糖藥物劑量和更換藥物應依據血糖監測結果進行。特別是監測胰島素治療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避免和降低低血糖的發生機會。所以,護士應教會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基本技能,血糖監測應在清晨空腹、三餐前和餐后2 h、睡前和凌晨這幾個時間段進行。
2 中醫護理
2.1 情志護理
人有七情。當情志不遂或過極時,可直接傷及內臟,臟腑氣機受到影響,疾病遂發。如情志過極而化火,火為陽邪,傷津耗液,灼傷肺、胃、腎陰而發為消渴;若情志不遂或過極繼續存在,病情可逐漸加重。因此,護士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以良好語言和非語言行為關心安慰患者;護士要介紹疾病相關知識于患者本人和家屬,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之正確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活動;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感受,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將心中不良情緒發泄出來,以針對性心理疏導等情志護理方式,發揮“五臟安全,神情條暢、陰陽平衡”的作用。
2.2 飲食調護
飲食失調與消渴之間有密切關系,應重視患者的飲食調護,這是治療消渴的基礎。“其(消渴者)所慎者三,一飲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孫思邈《千金方》)祖國醫學認為,肥甘過食致脾胃熾熱,灼傷脾胃之陰,可為消渴。護士應告知病患飲食之原則,食用高蛋白、低糖、低脂肪和高維生素、低鹽飲食,以蔬菜、五谷雜糧為主,做到進餐定時定量。應注意奶制品、肉魚蛋類、水果、飲料、甜品、辛辣刺激和油膩食物應少食或忌食,護士應解釋合理控制飲食與疾病康復之間的關系。難以控制飲食的患者,應少量多餐,并養成一定的規律。在飲食指導時,護士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膳,如陰虛燥熱者應加用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麥冬、枸杞子、天花粉等中藥;脾腎氣虛者應加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山藥、白術、桑葚等中藥。告知患者苦瓜、蔥頭、大蒜等有降糖和滋陰潤燥之功效,有益于降糖的香菇、海帶、黑木耳、蓮子、南瓜等要適當食用。
2.3 針灸推拿和按摩
針灸與糖尿病有關的穴位能促進胰腺分泌,調節胃腸功能。按摩腹部能促進腹部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營養物質消化與吸收,促進胰腺血流、營養支持及其功能的發揮,使胰島素分泌數量增加,降低血糖水平。護士應指導患者用適當的力量、順時針與逆時針交替的方式有效按摩腹部,頻次為2次/d,5~10 m/次,達到脾胃腎功能綜合調理的效果。
3 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
3.1 感染
指導患者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和勤換衣,保持身體尤其是口腔、皮膚和陰部清潔。平時注意觀察是否出現發熱和相關癥狀,以便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3.2 糖尿病足
3.2.1 合適鞋襪的選擇 應為患者選擇軟底寬頭鞋,并保持清潔。應選擇既吸汗又通氣的棉質及羊毛質地的襪口彈性不得過緊的襪子,每日換洗。
3.2.2 足部衛生的保持 每晚用溫度合適的溫水洗腳,擦腳用柔軟的毛巾,趾間保持干燥,汗多者可撒適量滑石粉。手足冰冷需用熱水袋取暖或用溫水清洗時,要避免燙傷的發生。足部潰瘍壞疽時,每日要密切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和皮膚色澤是否出現異常變化;必要時可用紅外線燈照射、高壓氧等物理治療方法,改善全身癥狀,促進創面及早愈合;已化膿者,在應用敏感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盡早切開排膿,消除壞死組織,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用1∶5 000高錳酸鉀溫液泡腳,換藥1~2次/d;根據有肉芽創面的大小局部滴用8~12 u胰島素。
3.3 酮癥酸中毒
飲食不當、感染、中斷或不適當減量應用胰島素、手術、創傷、妊娠和分娩等可誘發酮癥酸中毒,患者應注意避免接觸誘發因素。
護理措施:囑患者臥床休息;遵醫囑快速補充體液,靜脈滴注小劑量普通胰島素;為患者采集各項生化檢驗標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密切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神志、呼吸氣味、四肢溫度、皮膚彈性等是否出現異常變化;加強皮膚護理和其他各項生活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4 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
對于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告知如何識別、預防和治療低血糖,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治療。若發生低血糖昏迷,應立即口服糖水或進食含糖食物,并及時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一般神志不清者需靜脈注射40~6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清醒后應及時進食含糖食物,避免在此發生昏迷。
3.5 神經病變
出現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局部按摩和理療的治療方法,促進血液循環,保護患者皮膚;要及時為出現生燙傷及潰瘍者換藥。按壓有膀胱功能障礙者的下腹部,盡量促進排出膀胱內殘余的尿。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終身疾病,如果長期控制血糖效果較差,可引起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有時可導致殘疾甚或威脅患者的生命。糖尿病護理是疾病治療的關鍵,對維持血糖在適宜范圍,減輕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淑華,李庭毅.糖尿病護理品管圈運行方式與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1):813-815.
[2] 高巖,劉秀華.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及輪換現狀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5(4):307-309.
[3] 張清愛,花長娟.人性化服務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4):173.
[4] 楊愛秋.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方面的應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180.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