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信息中心,黑龍江大慶163453)
淺談ERP系統的移動平均價格
楊斌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信息中心,黑龍江大慶163453)
物資管理模塊是ERP系統中的最重要的基礎管理模塊,它與ERP系統的財務模塊、項目管理模塊、設備管理模塊、生產管理模塊、銷售管理模塊都存在密切的關系,如何計量物料的價值,就涉及ERP系統物料的定價機制,采用什么樣的價格策略,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
大型企業;ERP;物料;價格
價格是存貨價值的體現,是存貨在企業內部移動時財務記賬依據,在存貨移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價格標記,一般包括采購訂單價格、結算價格、調撥價格、銷售價格。訂單價格可以是收貨價格、驗收價格、入庫價格、合同價格等。結算價格一般又稱為發票價格,是供應商開具發票時的最終結算價格。調撥價格一般是以庫存價格為依據進行物料調撥時的價格,與庫存價格相同。銷售價格是企業原材料或庫存商品對外銷售時制定的價格,一般是按市場的行情變化制定的,是客戶購買物料的價格。
存貨價格在ERP系統中一般采用移動平均價/個別計價或計劃/標準價格,移動平均價/個別計價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存貨成本,計劃/標準價格采用的是標準成本法核算存貨成本。
移動平均價是指以每次入庫的成本加上現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進貨數量與現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計算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并按此價格進行出庫和庫存成本的核算。
個別計價是存貨的價格按批次記錄每次存貨入庫的價格,并按此價格進行出庫和庫存成本的核算。
計劃/標準價格是按固定不變的價格核算存貨成本,在物料移動的過程中,物料的價格固定不變,并始終按此價格進行出庫和庫存成本的核算。
移動平均價是ERP系統利用實際成本法計算存貨成本的方法,價格信息記錄在物料主數據的工廠視圖下。移動平均價的計算方法為“最新移動平均價=(庫存原值+變動價值)/(原庫存數量+變動數量)”;每一次庫存數量增加時都會對現有的價格進行計算,得出最新的移動平均價,實時反映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
移動平均價的計算要給定一個計算的范圍,如果在一個什么樣的組織架構內進行移動平均計算的,也就是說把同一物料的哪些庫存放在一起進行計算,這就必須指定一個范圍,這個范圍就是評估范圍。以SAP系統為例,系統設計了“公司代碼”和“工廠”兩個組織架構級別的移動平均計算。“公司代碼”級評估,就是“公司代碼”下的所有工廠下的所有庫存地點的同一物料的價格都要參與移動平均計算,也就是說在“公司代碼”下的同一物料平均價是相同的。“工廠”級進行評估,就是工廠所有庫存地點的同一物料價格都要參與移動平均,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工廠同一物料的價格可以是不同的。對于想實現庫存地點級的移動平均價,就需要進行增強開發來實現了。選擇什么樣的評估范圍要依據企業物資的管理需求來設定,不同的評估范圍,可以滿足企業不同的價格管理需求。
移動平均價雖然采用的是實際成本法,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會產生差異,與計劃/標準價格不同,移動平均價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價格差異,發票價格與采購訂單入庫價格不一致時,且庫存數量小于發票數量時就會產生差異。差異系統通常會將差異金額在“存貨”和“采購價差”科目上按比例分攤。由于收發票時庫存數量小于發票數量,因此收發票時的價差,在“存貨”和“采購價差”科目上按比例分攤,其中“采購價差”科目所分攤差異=總差異×(發票數量-當前庫存數量)/發票數量,“存貨”科目應分攤的差異=總差異×當前庫存數量/發票數量。
ERP系統中采用移動平均價,還是個別計價,或是計劃/標準價,取決于企業所在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的管理需求,移動平均價適用于企業物料數量龐大,管理上沒有個別計價的需求,又需要進行實際成本管理,這樣的企業采用移動平均價比較合適。在實際的管理中,采用什么樣的計價方式沒有本質的優劣,完全取決于管理要求,只要處理好每種計價方式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借助ERP系統都能達到企業管理的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紋,孫健.SAP財務管理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041
F270.7
A
1673-0194(2016)13-0081-02
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