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姝嫻
摘 要: 運用以“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為基本結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英語課程教學,可以有效促進英語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互動式 教學模式 評價 思維能力
新課程教學不僅注重對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培養,更強調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互動式”教學模式,突出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形成團結互助、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等良好素養的有益嘗試。運用以“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為基本結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英語課程教學,可以有效促進英語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一、教師啟動—“互動式”教學的前提
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對學生做適當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基礎。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課程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如在一次聽新課改研討課時,女教師科學風趣的導入不失為教師啟動的一個典范:當這位教師走進教室時,微笑著問大家:“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Im Abraham Lincolns best friend!”一位男孩勇敢地站起來問道:“I hear Abraham Lincoln was a very great president in the USA,Am I right?”這樣,課堂氣氛就隨之活躍起來,師生之間互動與交流的距離越來愈近,同時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
二、學生自學—“互動式”教學的基礎
在新課伊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實現的“階梯式”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最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例如,Abraham Lincoln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為:
1.Learn useful expressions:no more than,in all,in ones spare time,break away from,break out,set up,of ones own,join up,consider...as...
2.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Put up some questions by oneself.
4.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5.Be abl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三、小組討論—“互動式”教學的主體
在學生自學和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小組一般由4個(基礎較好者1人,基礎一般者2人,基礎較差者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合,永遠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程度。在課堂上,小組匯報自學情況,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各小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形式;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巡視和參與,使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基本上能正確回答問題;對于回答不夠完整的部分學生,教師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設問、答疑。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學生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通過學生自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組內學生相互學習,團結協助,共同實現學習目標。
四、組際交流—“互動式”教學的關鍵
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組際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教師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該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組際之間進行討論、解答。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調控,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課文中心和話題,突出關鍵問題。最后,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這樣,不僅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懂交換各自的看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揮;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膽怯等不良心理品質。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有小組提出: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通過引導與解答,并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獲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五、練習評定—“互動式”教學的評價
在組際交流后,教師就應該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運用課內聯系的方式進行檢測,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知識的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在學生自練的基礎上,讓其互評、互議、互批、互改,對其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采取全班講座形式,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手段來解決。例如,在本課練習中,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句話:“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讓學生進行句型轉換練習。每個學生積極思考,很快就把此句轉換成如下幾個句型:
1.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2.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3.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4.She did everything (t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5.She tried everything (t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6.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這樣,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互動式”教學模式采用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促進英語新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