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統雄+劉倩+王磊+鹿斌
摘 要: 醫學教育視頻本質上是用來學習的,在創作形式上可以多樣化、藝術化。糖尿病教育視頻突破常規醫學教育視頻的創作模式,采用電視劇形式,寓教于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創作理念和方法值得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 醫學 教學視頻 《抗糖路上愛相伴》
醫學教學視頻在醫學教育各種課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于臨床醫學,如外科手術、診療手法、操作規范、癥狀的行為表現、醫療設備和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具有鮮活的鏡頭語言和畫面的直觀性,適合編寫各種視頻課件,用于課堂教學。常規的視頻課件制作,參照的是教科書編寫方式,由點及面或由面到點,條分縷析,按序展開,再配上解說、音樂,形成幾乎標準的課件樣式。雖然能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但制作過于程式化,知識點集中且一過性強,課堂教學顯得刻板、沉悶。
為了克服視頻課件存在的上述缺點,我們在制作過程中往往采取控制視頻課件的長度,一般單個課件以不超過二十分鐘為宜;注意增加拍攝角度和景別的切換;適時轉換場景并使之流暢;強化背景音樂的愉悅感、興奮感等手法,目的都是為了增強視頻課件的觀賞性,激發受眾的興奮閾,使之能“看得下去”。然而,盡管采取各種補償措施,在以往的實踐中也出現過不少優秀作品,但終究還是延續“格式”思維,沒有擺脫常規制作模式的束縛。
2010年起,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華山醫院內分泌科,聯合華山醫院教育處,拍攝制作了六集大型糖尿病科普教育電視劇《抗糖路上愛相伴》,歷時一年,于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之前完成,全劇DVD光碟由復旦大學音像出版社向社會公開出版發行。
該片由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著名的糖尿病專家胡仁明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策劃,并由胡仁明教授親自執導。為了強化該片的科普性、大眾性、觀賞性,寓教于樂,該片摒棄常規的視頻課件制作模式,別開生面地借用電視劇創作手法,大膽地虛構了一個委婉的愛情故事,貫穿始終作為全劇的“殼”,還插入了原創主題歌曲《因為你》。大量的糖尿病科學防治知識和適宜技術,則根據2010版中國糖尿病學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精神,融入劇情的“戲眼”中。演員陣容全部來自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專家教授、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本色出演,真實可信,各具精彩。許多場景則選用大型超市、餐館,病房、社區運動場所及家庭,貼近生活,原汁原味,形象真實生動。特別是在第五集中,巧妙地接入開拍前已制作完成的教學視頻《糖尿病足》,成為“戲中戲”,也是該片的一個編創亮點。由上海市科技查新委員會出具的查新報告表明:“該課題組于國內外首創了糖尿病電視劇模式。”
當然,這種電視劇拍攝制作方式,對于一個非影視專業的醫療單位來說,在現場拍攝、音效控制、場面調度和后期制作上均產生許多困難,成片后在視頻技術上也存在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人們對于學習糖尿病防治知識的渴望,喜聞樂見的電視劇形式,還是得到廣大群眾和專業人士的肯定和好評,本市多家主流媒體和電視臺在第一時間予以報道。自發布以來,由復旦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DVD光盤四萬多套,全劇上傳公共視頻網站,點擊量超過八十多萬人次。
我們注意到,該片在基層醫院、居民社區組織放映時,觀眾都能自始至終看完兩個小時的劇集,并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從觀眾來信和現場觀眾座談會上了解到,許多觀眾以不同視角表達他們的觀后感: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活潑;實景實物拍攝,畫面直觀易懂;看后深受教育,獲益匪淺。該片于2014年分別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科普類)和上海市科普創新獎二等獎。同樣是醫學教育視頻,《抗糖路上愛相伴》創作的成功,留給我們諸多的啟示。
醫學教育視頻從本質上講是用來學習的,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更多的是考量它的內容和學習價值。但內容離不開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內容,它們互為依存,相得益彰。好的作品一定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就醫學教育視頻而言,它匯集了多種創作手段和藝術語匯,如攝影、構圖、音響、色彩、語言等,極具藝術表現力。我們完全可以突破常規模式的制約,改變固有創作思維,充分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地挖掘和表現它們的審美因素,提升醫學教育視頻的審美價值,使之盡善盡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審美情趣。
《抗糖路上愛相伴》的成功經驗在于大膽地引入“故事”和“人物”,設置戲劇場景,增加“人物”的矛盾沖突,用敘事的結構,亦莊亦諧的描述方式吸引觀眾眼球。這是值得我們今后學習和借鑒。實際上,我們從國外制作的醫學教育視頻中看到這種具有“劇情”效果的創作手法,如CPR(心肺復蘇)培訓教材,營造急救場面,出現有人突然昏迷倒地和眾人呼救的情景,當學習者產生“該如何施救”的“懸念”時,自然而然地切入實施CPR操作的學習環節,其學習效果更勝于單純地講授CPR操作。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種創作手法的運用,目的是“引子”、“鋪墊”,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在實際創作中,還是要把握好主次關系,突出主題的鮮明和學習的有效性,讓形式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醫學教育在許多方面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元素,如何去發現它、表現它,使之為醫學教育增光添彩,猶如紅花與綠葉的關系,或許更能體現醫學的人文精神和高雅品質,這是一條值得我們今后去學習和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