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是世界各國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式,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能源型企業為例,通過對其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合理分析,針對具體國情,提出適合企業應用綠色會計的設想和相關配套改革,為其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而努力。
關鍵詞: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能源型企業
綠色會計是促進經濟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準備,積極開展綠色會計能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以及防治能源消耗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一、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概述
1.綠色會計的概念。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以保護能源資源和共創財富為目標,以社會效益為視角進行計量和報導事業機關、企業等單位的各項工作對生態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治理情況的管理活動”1。
2.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概念。會計信息披露是會計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部分,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意味著宏觀政府管理部門和微觀單位企業在一定時間段中,對治污現狀和環境資源利用效率等情況昭示公眾;是環境會計的最終結果。
3.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其一,及時準確地對綠色會計信息進行披露,能夠增加管理部門對各單位企業在環保事業貢獻方面的了解,增強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其通過涵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規章。其二,有效的披露可以防止我國在無知的情況下被某些發達國家進行“環境壓榨”(即某些國家對我國進行惡意的污染轉移)。其三,可以防止我國出口企業遭受外國政府的“綠色貿易壁壘”。其四,能夠增強綠色GDP核算能力,更加合理有效地衡量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二、能源型企業應用綠色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能源型企業綠色會計實踐與理論不完善。能源型企業綠色會計理論,即指能源型企業對環境能源的非間斷損耗與補償的循環體系的科學解釋。而實踐是指能源型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的具體操作、規章等。沒有完善理論規劃的綠色會計體系不易在生產管理中取得成效。
在調查走訪的五家能源型企業中,A集團有限公司*分公司通過投資、權益、成本、效益對企業的環境會計進行確認計量,但兩個較小規模的能源型企業通過環境資產、成本與負債的科目進行確認計量,大企業相對更加注重環境要素。不同的企業有各自不同的差異性會計要素確認方法,這究因于能源型企業綠色會計實踐與理論不完善,未形成統一的規范。
2.能源型企業在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問題
(1)披露信息的能源型企業數量占總能源型企業的比重不大。據調查,2012年底在上海、深圳上市的35家煤炭型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情況如圖所示2,其中有70%的能源型企業迫于國家環保政策和行業制度的硬性要求進行披露。
(2)披露信息內容不具體全面。三大報表涵蓋的綠色會計信息只能大概描述能源型行業的發展態勢,大部分企業未對其公司的采礦權和土地使用權進行披露,少部分披露的企業存在科目混亂、處理不當的問題。
(3)披露信息模式缺乏可比性。未形成統一披露模式的結果就是易造成能源型企業間的信息無法進行有效比較,借此不利于相互監督促進,共同進步。
(4)缺乏披露信息的積極性。自愿自主改進環境管理與積極應用綠色會計是能源型企業的通病。企業看中經濟收益,這無疑和社會進行綠色穩定發展形成抵觸。在這種情況下,能源型企業不會自主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放棄自我利益。
3.能源型行業未形成統一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目前,我國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仍不健全,只有所謂的“制度模式3”。關于怎樣如實描述企業對環境、資源的損耗與補充過程缺乏統一方法,怎樣確認和計量核算因節能環保引起的企業成本費用與收益三方的變動缺乏具體規范。
(1)未形成完整的環境會計準則。很大部分能源型企業只簡單設置排污費、綠化費等強制性費用。并未對能源型企業日常管理活動給環境造成的無形作用進行計量與披露。
(2)未形成統一規范體系。缺乏統一的規定會使得能源型企業怠于計量和披露與環境有關的會計核算。
三、完善能源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推進綠色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的制定
(1)政府相關機構自主建立系列關于環境會計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以及應用指南。自主創新地對《會計法》進行補充完善,增添“環境會計”的相關科目,給環境會計的實施注入強制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2)實現程序使用管理的強化,系統管理的安全性,執行的強制性。對綠色會計輸入的數據開展審對核實,同時保存完整的初始憑證。一旦查出問題,應當立刻核實并查出原因。不得讓無證人員成為綠色會計從業者,同時進行會計核算的人員分崗設限,確保會計信息的正確安全。
(3)統一規范報表中與綠色會計相關的項目。統一規范報表中與綠色會計相關的項目,包括在利潤表中假如“環境費用”與“環境收益”科目(如能源型企業的排污費、各項稅費等費用和與綠色環境相關的利益流入)、在利潤表中加入“環境收益”與“環境費用”的確認與計量、在資產負債表中引入相關項目、在現金流量表中添加環境活動的現金流量內容。
2.促進綠色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穩步同節奏發展
(1)合理對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分工。科學的會計核算需要每個工作人員的合理分配和分工配合,合理的職位分離可確保環境會計信息的可靠、完整、真實,是審核工作的依據。
(2)使環境會計貫徹落實在每個部門機構。首先,能源型企業需建立相對嚴格的能源型開采制度。如禁止不規范不合法的開采,杜絕開采各環節部門的推諉。其次,嚴格控制能源型生產環節。能源型企業需在生產環節運用高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不必要損失。再次,存貨需嚴格履行定期盤存原則,明確能源型資源的“收”與“支”區分各時間段入庫的能源型資源。最后,控制環境維護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煤爭取做到在確保安全開采和不影響他人生活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加強政府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政府應成為推動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力軍,進行“強制披露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自愿披露”的政策。一方面,在信息化的當今社會,政府可通過網絡這一媒介,對能源型企業的排污情況設置大數據庫、進行實時的監控,增加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適當加大執法的能力與力度,對積極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企業予以獎勵,對違反規定的企業進行嚴格的處分與罰款,盡力做到責任到人。
4.著力企業自身綠色會計建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培訓教育,定期開展培訓教育;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建立符合自身企業實情、公開、有效的環境內控制度;完善企業信息披露的形式。應當在資產負債表里添加“環保固定資產”、“環保無形資產”、“環保資產累計折舊”等項目,在“所得稅”中添入“利用'三廢'減免的稅額”。
5.增強能源型企業和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通過群眾喜聞樂見方式,開展對煤礦企業附近居民自我保護意識及環保意識增強的活動,充分發揮社會輿論作用,能給不合理開采、開發的能源型企業施加壓力,迫使其努力改進技術水平,提高環保設備的引進力度。
注釋:
1資料來源:《現代會計百科辭典》.
2資料來源:證券之星網.
3制度模式:財政部制定統一的會計制度,葛會計單位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參考文獻:
[1]淮廷.環境會計在能源型企業中的應用.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2.
[2]鐘麗涓.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2,(27):15-17.
[3]劉志闊,劉承毅.中國環境管制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當代經濟,2010.
[4]李劫.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1
[5]沈洪濤.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理論與證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王哲男(1993.01- ),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本科學歷,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