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唯謙
2016年4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請示,同意將溫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我國第12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繼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金華、嘉興、湖州之后,浙江省的第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溫州市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歷史街區特色鮮明,傳統風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獨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考察組專家認為,這是對溫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概括,而要將名城溫州保護好,還需要在城市文脈挖掘、文物維修展示、名城制度管理等方面作很多努力。
獨特的“山水斗城”格局
溫州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氣候溫潤,“雖隆冬恒燠”,故名溫州。溫州簡稱甌,又稱東甌,早在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曹灣山、下龍山等新石器文化聚落遺址,是“甌居海中”的見證。
“興于東晉的古城溫州,其城址一直沒有變動,獨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基本得到保持?!眹覛v史文化名城考察組成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趙中樞認為。
何謂獨特的“山水斗城”格局?溫州市文廣新局文化遺產處處長王榕介紹,就是溫州古城依北斗天象而筑,連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鑿二十八宿井,形成“倚江、負山、通水”的獨特城市風貌?!肮懦菈σ郎絼荻?,城基牢固。城內一坊一渠,渠與河相通,河與江相連,加上28口井和5處水潭,將城市用水、排水、水運、蓄洪、防火等功能結合在一起。城區兩條主干道采用南偏東走向,與城市主要風向一致,保持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千百年來,山體與河流構成的‘山脈為屏障、江河為城濠的古城格局,以及‘江、嶼、山、水、城渾然一體的獨特歷史風貌,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彼龑τ浾弑硎尽?/p>
“現在城內五山猶存,二十八宿井存十六口。城墻遺址殘存華蓋山城墻兩段,朔門城門遺址一處。城市兩縱四橫的道路格局和東廟、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歷史功能格局基本沒有變動。古城基礎設施得到逐步改善,古城風貌基本得到延續?!壁w中樞如是評價。
此外,溫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皆保存豐富。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的溫州,有史前文化遺址171處、各級文保單位853處、普查古建筑6354處,包括歷史街區、城垣城樓、亭臺樓閣、壇廟祠堂、民居宅第、橋涵碼頭等類型。同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傳統造紙工藝、木活字印刷,至今仍在溫州甌海澤雅、瑞安東源村活態傳承。
“‘百工之鄉的溫州,非遺中最精彩的項目是傳統美術和手工技藝類,如青瓷、造紙、造船、絲綢、刺繡、漆器等。溫州現有黃楊木雕、鼓詞、泰順木偶、甌劇等3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36項省級非遺項目,市級以上非遺項目達691項,其中永嘉昆劇、樂清細紋刻紙等4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活字印刷技術2項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遺代表作名錄?!闭f起溫州非遺,市非遺中心主任阮靜如數家珍。
延續城市特色 弘揚甌越文化
“一座城市,有歷史才有底蘊,有文化才有內涵。歷史文化是城市個性和魅力的標志,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時任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認為,溫州城市的特色在于甌越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差異性。獨特的甌越文化是溫州的根脈,是維系海內外溫州人的精神紐帶,是溫州城市品位、核心競爭力和美譽度的重要體現。
事實上,從2010年啟動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開始,溫州就著重延續其城市特色。在已修編完成的《溫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明確了溫州一環、十線、八片、多點的古城保護內容,其中一環,指溫州山水城市格局;十線,指古城內譙樓—江心雙塔、海壇山—華蓋山—積谷山等主要空間景觀骨架;八片,指海壇山、華蓋山、積谷山等八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多點,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點和優秀歷史建筑。該規劃還對土地使用、消防、文物利用等做了相關規定。這使得溫州五馬街—墨池坊、城西街、朔門街、江心嶼4片歷史文化街區以及眾多文物古跡都得到較好保護。同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規劃》已通過審查,《東甌王廟保護及周邊環境整治規劃》等近10個專項規劃已編制完成。
溫州市文廣新局原局長吳東告訴記者,溫州名城保護構建了整體風貌協調、地域特色彰顯、商業布局完善的保護框架。因此,古城居住功能得到延續,街區整體風貌得到保持,溫州還從街區文化展示、城市功能定位、建筑特色挖掘、非遺項目傳承等方面,推進了甌越文化保護建設和傳承發揚。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考察組成員、國家文物局調研員詹德華認為,溫州積極發掘和研究歷史文物古跡,為極具特色的斗城格局建立了可靠的依據;溫州重視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古跡與古城的關聯性,努力在新的形勢下對溫州可能的海絲遺產進行調查和保護,為歷史文化名城又增添了新特色。
強化名城保護 凸現文化價值
溫州,是我國黃金海岸線中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的核心城市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不僅如此,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溫州涌現了眾多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影響的文化名人,如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禪宗大師玄覺、永嘉學派集大成者葉適、南曲之祖高則誠、“元四家”之首黃公望、一代帝師劉基、經學大師孫詒讓、一代詞宗夏承燾、棋王謝俠遜、新中國考古學的主要奠基人夏鼐、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等。
改革開放后,溫州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198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進一步對外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2002年被聯合國認定為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之一。溫州人以“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和溫州現象。
各界認為,溫州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讓城市的文化力、美譽度轉化為發展的競爭力的大好契機。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要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深入研究發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價值,明確保護的原則和重點。編制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并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劃定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
在詹德華看來,下一步,溫州應重點抓文物古跡的保護維修和展示,如對溫州文化地標的江心嶼“一寺雙塔”進行研究、維修和展示,使名城的文物本體更豐富多樣。趙中樞等專家建議,溫州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和特色,突出溫州在創業與創新方面的特點,進一步強化名城保護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同時要進一步發揮當地民眾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優勢,引導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