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紅 (蓮都區(qū)碧湖鎮(zhèn)社會事業(yè)服務中心 323006 )
?
淺談如何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以麗水市蓮都區(qū)碧湖鎮(zhèn)為例
雷小紅(蓮都區(qū)碧湖鎮(zhèn)社會事業(yè)服務中心323006 )
農家書屋是為了滿足農民的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給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農家書屋是實現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也是進一步促進文化共享的有力保障。農家書屋的設立切實的解決了農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碧湖鎮(zhèn)是蓮都區(qū)第一大鎮(zhèn),總人口8萬余,其中戶籍人口5.78萬人,外來人口2萬余人。轄43個行政村,共設立農家書屋43家。農家書屋的設立,實現了碧湖各村群眾不出家門就可看書的愿望,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但是,在日常的發(fā)展過程中,農家書屋的發(fā)展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導致農家書屋的日常管理較為松散;農家書屋的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農家書屋的后續(xù)發(fā)展;農家書屋選址地點單一,群眾閱讀便利性不夠;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滿足不了農家書屋管理的要求,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
(一)農家書屋的制度建設有待完善
自2007年開始,眾多的農家書屋在農村落地,但是正如筆者所在的碧湖鎮(zhèn)一樣,目前的農家書屋的建設大多重視形式以及內容的搭建,農家書屋的制度建設存在缺失,并未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在管理方面仍然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這樣的制度缺失嚴重的阻礙了農家書屋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二)農家書屋的資金投入需要長效
農家書屋是大部分都建立在村辦公樓里、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給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農家書屋建立的初期政府確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在農家書屋建設完成之后,大多數的農家書屋運營資金就面臨著斷層。筆者所在的碧湖鎮(zhèn)目前已經完成了所有農家書屋的建設,農家書屋的雛形已經呈現。但是對于農家書屋后期管理經費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多數農家書屋都處于半開放狀態(tài)。此外,又由于經費緊張的問題,農家書屋的管理員都為兼職,義務幫忙的居多,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主業(yè),所以導致了管理時間不足,積極性缺乏等諸多問題,也進一步制約了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三)農家書屋的選址需要有待優(yōu)化
農家書屋的選址直接關系到農民閱讀的便利性和積極性。以筆者所在的碧湖鎮(zhèn)為例,農家書屋大多數選址就選在村委會所在地,少數選在老年協會場所內,選址模式較為單一。這種單一的選址模式也制約了農家書屋的進一步發(fā)展,有些村的村委會、老年協會等并不是村中心,給村民借閱造成不便。農家書屋的選址,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村中心位置,便于大家借閱。
(四)農家書屋的人員配置亟需加強
在農家書屋的管理中農家書屋的管理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農家書屋實行的農民自主管理,崗位多屬于公益性質。目前許多村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基本都是由村委或者老年協會會長等來擔任,自愿擔任管理員的人員較少。因此,在后續(xù)的管理農家書屋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強,管理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直接影響了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農家書屋管理制度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進一步加強農家書屋的管理,需要制度先行。
首先,可以由本地的文化主管部門主導建立和完善書屋的各項管理制度,具體包括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借閱制度、書刊損壞賠償制度、圖書管理員職責等在內的管理制度。將這些制度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試點改進,并進行推廣。以農家書屋借閱制度建設為切入點,切實建立和完善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
其次,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是為了人們更好的遵守,而遵守的前提是農民讀者需要知曉相關的制度。因此,還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種宣傳手段,讓走進農家書屋的農民讀者了解這些規(guī)章制度,比如張貼宣傳海報,把制度的核心點用漫畫、圖片等手段展示給農民讀者,讓他們做到一目了然。
(二)建立農家書屋專資管理資金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要進一步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建立農家書屋管理專項資金非常必要。建立省、市、區(qū)、縣、鎮(zhèn)等各級財政的農家書屋專項補貼制度,進一步保障農家書屋的發(fā)展。加強重點內容的資金投入建設,將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農家書屋的內容、管理人員、活動開展等方面。進一步加快農家書屋圖書更新換代,形成緊跟需求的的農家書屋圖書資源。設立農家書屋管理員招聘經費,尋找專職農家書屋管理人員,專業(yè)化的管理農家書屋。設立資金,進一步促進農家書屋的活動開展,除了統一的全年性活動,鼓勵各村農家書屋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農家書屋活動積極性。
(三)重視農家書屋選址,探索選在便于借閱場所來繁榮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農家書屋的選址應該本著貼近讀者的原則,為讀者閱讀提供便利性,要進一步優(yōu)化農家書屋的選址就要從分析讀者群來入手,從筆者的調查走訪來看農村的讀者最主體的部分是老年人、學生群體、閱讀愛好者等。因此農家書屋的選址也應該根據這些人的特點,通過調查走訪選擇合適的地點開設農家書屋。根據碧湖鎮(zhèn)的實際筆者認為農家書屋的選址主要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模式:第一,以村委會等村公共空間為農家書屋的選址;第二,以村老年協會活動場所為主要的農家書屋選址地點;第三,以村小賣部周邊為主要的農家書屋選址地點;第四,以熱心村民家中為主要的農家書屋選址地點;第五,在學校旁邊的行政村,可以選址在學校周圍的地點作為農家書屋的選址地點。
(四)以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的隊伍建設來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
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農家書屋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筆者認為要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建設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來入手。
首先,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培訓,定期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培訓,設立專項課程,進一步提高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業(yè)務能力。
其次,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激勵機制建設,能不能管理好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十分重要,但是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立以榮譽和獎金掛鉤的農家書屋管理員激勵機制,能夠進一步激發(fā)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做好農家書屋管理員工作。
最后,還需要建立農家書屋管理員淘汰機制,對于一些實在不能夠勝任工作的農家書屋管理的人員,需要重新確定人員對農家書屋進行管理,營造農家書屋管理人員能進能出的機制。
農家書屋建設是新時期黨在農村的一項基本的惠民工程,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大工程。從長遠的意義來說對配置公共文化資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文服務體系,切實改變城鄉(xiāng)之間的文化資源不平等現象,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讓每個公民都具有共享文化的權益。享受到文化發(fā)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進一步促進農家書屋的發(fā)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實踐和探索,才能促進它的健康有序發(fā)展,讓這項惠民工程造福農村群眾、惠及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