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增 (廣州市文化館 510000)
?
經濟社會新常態下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幾點思考
孟凡增(廣州市文化館510000)
摘要:群眾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豐富的群眾文化生活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如何創造性地做好經濟社會新常態下群眾文化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課題。為此,我們對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活動組織水平,對群眾文化的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群眾性文化活動;經濟社會新常態;幾點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構建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態,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我們的重要任務。當前各級財政在公共文化上普遍投入較大,文化主管部門更是在人力、財力、物力上加大了對文化館的支持力度。省、市、區各級文化館在館舍硬件、人才隊伍建設、群文精品創作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更是亮點紛呈,筆者所在地各市、區基本都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品牌群文活動(廣州市“羊城之夏”系列活動、蘿崗香雪文化旅游節、越秀“廣府廟會”、天河“乞巧文化節”、荔灣“穗港澳粵劇日”、黃埔“菠蘿誕”、海珠“咸水歌會”、南沙“水鄉文化節”),經濟社會新常態下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面臨著新的挑戰,“經濟社會新常態”不僅僅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減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和快速城市化也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本文著重研究在社會新常態下開展群文活動的探索,結合工作實踐,筆者就我市群眾文化工作的一些做法,進行回顧、思考與探索。以期拋磚引玉,更好地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入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標志著廣東省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重大惠民工程正式起航。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人民群眾需求相匹配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的目標任務。為確保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順利推進,廣東將主要從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公共文化立法進程、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幾個方面保障《實施意見》的落實。我們應以此為契機,抓住機遇,接受挑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
推動過去單純“被服務”向“主動式”需求文化服務的轉變,以更好地滿足群眾個性化文化需求。開展“菜單式”文化服務活動,讓百姓“被動式”接受文化服務,改為“主動式”需求文化服務,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和品牌。以筆者所在地廣州市為例,2015年組織的“公益文化春風行”“文化志愿者慰問演出”系列群眾文化公益活動,充分依托各區文化館(站)文化陣地,結合各區群文活動開展,提供“菜單點單式服務”,將語言藝術、禮儀文化講座,粵劇、廣東音樂輔導,“梅花獎”進社區、專業院團基層演出等合計14個類別的公益文化活動合計130余場次送到有相應需求的基層社區且廣受歡迎。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鄉生活水平的提高,現有的文化主陣地活動越來越難以適應眾多群眾多樣的文化需求,需要我們跳出原有的思維,以創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構建新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到館內館外、專業業余、社會各方一起上,廣泛動員,資源共享,創新活動組織形式,廣泛開展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為全面提升群眾文化需要開辟新的途徑。
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推動群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途徑,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
1.針對依法登記成立的企業、非營利性組織和個人通過主辦、承辦、協辦、冠名等方式參與公益群眾性文化活動,以及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文藝活動等,為百姓提供低價或免費的文化服務。
2.扶持民間文藝團隊的建設,建立完善的扶持機制,對民間文藝團隊實行統一管理,進行業務指導。引導其積極參與群文活動。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社會各領域中,特別是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開展的如火如荼。通過建設線上服務與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數字文化館的實踐與探索,將文化館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群眾公益文化培訓、組織群眾文化藝術作品創作、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宣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搬到網上,把優質的文化資源通過互聯網輸送到基層群眾,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的學科建設是制約群眾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學術專著、學術期刊和學術論文在一個學科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但是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在群文工作中存在著“重活動、輕理論”的現象,學科建設任重道遠。群眾文化事業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群眾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群眾文化學科體系建設以及職業標準化、專業化建設正在加緊進行,群眾文化理論研究對群眾文化事業科學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面對新的發展形勢,作為文化館人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強群文理論研究,推動群眾文化學科建設。
寫這篇文章,是要在群眾文化理論研究和助推文化館事業發展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由于筆者的水平有限難免有紕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各位同行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蔣君卉.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漫談[J].大眾文藝,2014 (23).
[2]李春梅. 群眾文化理論的重要作用[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年5月(上).
[3]杭笑春,顧海濤.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文化場所資源利用效率[A].2015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2015年11月.
作者簡介:
孟凡增,學歷:本科,職稱:初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專業,現任職于廣州市文化館 大型活動部,主要從事全市大型群文活動組織策劃、公益培訓、音樂輔導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