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婷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511442)
?
珠三角二線城市品牌形象設計研究
——以惠州為例
吳麗婷(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511442)
摘要:現下珠三角二線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的滯后性和同質化的現狀。本文從城市品牌形象系統角度以惠州為代表對其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和準確性的建議,希望通過對珠三角二線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理論和實踐研究能為其城市發展帶來繁榮景象,并以此展望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品牌形象全面開花結果。
關鍵詞:城市品牌形象設計;惠州;同質化
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城市品牌形象的提高,對內有著資源協調利益,緩解城市化發展隨之帶來的后遺癥和增強城市居住者對城市的歸屬感,對外推廣城市精神、文化風貌,它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現代化建設最早,城鎮化最迅速的地區之一,而實際上,中國珠三角城市群經濟與文化發展不平衡,尤其是珠三角二線城市的城市文化提煉和城市品牌形象發展嚴重滯后,因珠三角二線城市較多,本文以惠州為例,通過實地調查惠州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設,研究其優勢和劣勢,找到惠州城市品牌塑造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惠州地處珠三角外圈東部,與香港特區相對較近,毗鄰東莞,珠三角城市群發達的經濟帶動力為其帶來了更多機會和資源。2015年3月,最新的中國城市GDP百強排行榜出爐,惠州排名65,省內排名第五位。惠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特殊文化地理區位使城市融合了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還有本土的東坡文化。惠州一直以來都力圖打造一個旅游王國的城市品牌形象。但是效果卻差強人意。相比較惠州的經濟實力,城市品牌形象的滯后發展主要表象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形象定位模糊制約對外宣傳
城市形象定位模糊的問題己成為制約惠州發展的瓶頸。如最初惠州的旅游型城市形象定為“名山秀水”,在2008年城市定位為休閑與商務旅游目的地。在“十一五”期間,惠州旅游形象定位又一次發生改變為大力發展商務和溫泉旅游,加快發展濱海度假和山區生態旅游的休閑產業模式。如此不準確的定位,不僅束縛了城市品牌形象的發展實力,而且在無形之中造成了對城市品牌資源的丟失。
2.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意識薄弱
以惠州為代表的珠三角二線城市在一直都是依附于一線城市,所以城市品牌形象建設只是一味盲目跟風,追求華而不實的外在。惠州是以個旅游型城市,卻沒有完善的整體城市形象系統,導致各景區在形象建設各自為政,對惠州旅游形象的吸引力和識別力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3.珠三角城市地域文化背景趨同
事實上,珠三角二線城市的地理區位都比較靠近,大部分都在廣東省內,自然各地的人文內涵和地理特征都會有所相同,導致惠州在發展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獨特性上很難有所區別。
一個城市的理念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城市最重要,也是最客觀的自我認知。城市將自身多年甚至百年的以上積淀的自然、歷史、文化、產業和建筑等要素及其未來目標通過城市理念揭示出城市的個性因子渲染視覺特性。
1.惠州城市理念形象分析
惠州作為一個珠三角二線城市,城市品牌形象定位要量體裁衣,而不能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定得過高、過大。在2013年廣東省城市競爭力分析表中,惠州的宜居城市競爭力為0.5701,全國68名;生態城市競爭力為0.601,全國69名;氣候宜人,適合發展旅游和度假產業。惠州城市會展經濟有相對優勢,惠州可以充分利用工業和商業經濟活躍的優勢發展商務休閑度假和會展旅游。以生態休閑度假為主導,以商務、會展旅游為主體,大力發展觀光旅游和濱海旅游。通過對惠州旅游組資源、客源分析發現惠州的核心旅游資源為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巽寮灣、大亞灣、羅浮山、惠州歷史文化名城、西湖都是山地度假、海濱度假的文化生態景色,在珠三角地區較為有特色的資源。這些城市特色資源將是惠州城市的城市理念定位依據,近而幫助制定惠州城市理念識別分析確定惠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核心理念為南國山水城市,也可以適當是運用輔助理念和其代表性的內容如:嶺南文化、道教文化、藍田瑤族民俗文化、黃氏宗祠、徐氏宗祠、沈氏宗祠等歷史建筑、廣府紅茶、客家綠茶、各種茶酒文化等豐富資源中找到惠州視覺標識元素,圍繞此主題,尋找相應元素和內容并運用到視覺導識系統中,從而與惠州城市行為形象的輔助,形成一套有實際依據和理論數據支持的富有美學意義的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作品。所以惠州市可以利用發達的城市旅游資源,打造南國山水城市。這也是符合當下浮躁的城市人的回歸理想,回歸山水的情緒。
2.惠州城市視覺形象分析
從審美角度來說,城市的各種形象、聲音、質地和色彩都有著形式感。城市標志和城市吉祥物是城市視覺形象構成要素,象征著城市的精、氣、神。在旅游業相對發達的惠州,卻沒有與之相適應城市標志、完善的城市導識、城市的視覺節點沒有一個統一和諧的規劃和設計,更欠缺完備的城市視覺形象系統,這是與現實發展不平衡的。
城市品牌形象主要是通過視覺識別系統來傳達城市內在和外在信息。惠州的江北地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老城區建筑形式較為老舊和保守,城市街道環境也較為雜亂,城市的導向識別系統的不完善更是成為制約惠州城市運行效率和視覺美感的重要因素。通過惠州城市資源調查得出,惠州的主題文化為山水旅游文化,以山水旅游為主線,凸顯城市品牌形象,運用惠州西湖、羅浮山等代表城市形象,適當加以抽象設計形成人文和山水結合的城市標志,再衍生出城市色彩、文字字體、吉祥物等基礎識別,隨后針對不同環境設計相應的公共設施、市花、市樹等。
可能人們普遍認為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只是對城市進行視覺美化包裝,這是非常片面的和局限性看法。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是帶著城市建設者對城市美好未來的無限期望和傳播城市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帶來更高經濟效益的社會責任而成立的。當然,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不斷發展的過程。雖然部分二線城市與其他發達核心城市相比較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只要具備科學可持續化發展的眼光和傳承城市文化的意識,必將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設得更加完善。
注釋:
1.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2.
參考文獻:
[1]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6.
[2]呂文強. 城市形象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5.
[3] 凱文·萊恩·凱勒(Kevin Lane Keller).戰略品牌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
[4] 許慧新.我國城市品牌塑造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
[5] 朱璇.城市品牌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
[6](城市論壇)http://www.bbs.chinacsw.com/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