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珊 鄭紹江(通訊作者) (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院 650224)
?
后現代主義影響下的后工業景觀設計語言
李江珊鄭紹江(通訊作者)(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院650224)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高速發展的經濟,各種社會問題也開始展露出來,人們也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的理性與弊端,于是反主流文化運動開始興起,并關注人本主義自由形成了后現代主義思潮。后現代主義用自己的設計語言詮釋了對現代主義的反對,文章主要圍繞后現代主義對后工業景觀設計的影響,改變了景觀設計者的思維觀念,轉變了對歷史傳統以及自然關系方面的態度。創造人性化、多元化、富有人情趣味的景觀生態設計作品,并對我國的景觀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借鑒模式。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后工業景觀;影響;設計語言
后現代主義設計首先是從建筑主義設計發展起來的。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達到高潮的歐美設計運動。后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精英化,純粹化,呆板,冷漠缺乏人情味以及千篇一律國際風格的不滿與反對。后現代主義重新拾起了現代主義沒有采用的設計風格并加以創新。這些設計理念同時對后工業景觀設計產生了影響,景觀設計師對工業廢氣地進行改造時同樣也是保留廢棄地某些元素加以裝飾作為景觀節點,或者對工業局部稍加改變但依然保持傳統元素不變,以向世人展示工業化的面貌給現代生活的人們以教育啟迪作用。
后現代可以說是統稱當代的各種主義,工業革命完成以后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并對現代主義發起挑戰,認為現代主義在特定的歷史時間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就好像一種設計形式走向盡頭后與其而來的是另一種設計形式的開始。對后現代主義設計理論探索最初是羅伯特.文丘里針對米斯少就是多提出少則厭煩,文丘里在《建筑的矛盾性與復雜性》一書中明確反對現代主義單板,統一的設計風格,他用折衷、混亂的設計思路打破與現代主義不同。查爾斯.詹克斯對后現代主義理論探討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設計思路很特別主張用一種含混的,戲謔的方式從事設計創作,對各種設計理念加以繼承,兩位對理論的探索為景觀設計者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1.后工業景觀的產生
后工業景觀是工業生產活動停止后,對工業廢氣地保護并合理的利用提高對土地綜合利用價值。遺留在工業廢棄地的工業設施,地表處理,廢棄物有選擇保留作為主要的景觀設計元素并以藝術手法重新解構、組合、規劃、保護與管理,形成新視覺形象的景觀設計。后工業景觀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力求營造生態環保、多文化的景觀作品,并將人的情感因素考慮設計之中,實現人、景、自然之間的良性互動。
2.國外后工業景觀發展案例
對于工業廢棄地改造不單純是對表層儀器設施的改造與生態治理問題,其背后存在復雜的技術處理、生態治理、資金及對特定場所認識和該城市的容貌特征,而是用藝術的處理方法讓人們記住歷史并保留原來城市的記憶。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由設計師查德.哈格設計,對原有場地元素的保留和污染土壤治理用生物化學方法處理。德國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也是采用類似的設計方法,保留了原有設施,并添加新現代元素加以重構、組合,采用大地藝術創造出獨特地景效果。
1.景觀設計者更加注重人性化與個性化
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理性單調設計特征推動了景觀設計者關注人的生理及心理情感因素,以輕松游戲的心態融入設計作品之中,創造出獨特富有個性景觀作品,并以非理性因素達到設計的創意。這種精神體現在瑪莎.施瓦茨設計的面包圈花園案例實踐中,她用戲謔玩笑的態度卻創造出不同視覺審美趣味的景觀作品,用平凡材料創造出標新立異的景觀效果。
2.強調歷史與復古的回歸
回歸歷史與復古是后現代主義比較顯著的特征,但也不是純粹的搞歷史主義和復古主義。而在這基礎上注入了新元素和設計手法,作為隱喻的設計手法采用折衷主義處理,使景觀設計者增加設計作品表達方式。德國杜伊斯堡北部風景工業園區是后工業景觀設計的經典案例,對原有符號的保留與創新喚起了人們對工業文明的回憶與反思,也體現了后現代主義高科技對后工業景觀設計的推動作用。
3.主張設計形式的多元化
后工業景觀受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理論的影響,強調設計多元化,對各種歷史風格的借鑒,不再是現代主義景觀單一化的表現。消除了藝術對景觀設計清楚的界限,相反表現為模糊的、含混的設計特征,通過藝術處理對原有歷史理解呈現出不同的視角。
1.傳承經典,加以創新的折衷主義思想
我國后工業景觀設計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設計理念,在借鑒西方成功案例時要結合我國所處大時代背景、文化內涵與民族差異并有選擇有目的的借鑒而不是盲目照抄照搬。在注入西方設計理念時,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要加以繼承保留而不是完全的否定,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新的元素,創造有中國韻味的獨特景觀作品而不是西洋化的景觀。如果將西方東西完全移植在中國大地上,簡直就是一個畸形怪誕的景觀作品,沒有將本國的人文因素與歷史內涵融入其中,更是對本國土地的浪費與不尊重。
2.設計富有人情趣味,讓自然發揮主導作用的景觀作品
后現代主義無論哪一種設計風格都在不同層面上拓展了景觀設計者創意靈感、思維觀念與審美內涵。而當代我國景觀設計者在不影響大的背景下嘗試多種風格的融入,設計出富有人情趣味減少人為的設計,創造生態優美的景觀作品。上海寶山節能環保園核心區景觀是比較典型的后工業生態景觀園,同時也是國內首個以節能環保、生態為主題的創意園區。
3.多視角多元化對景觀空間的合理布置
景觀工程設計不是單一的對特定場所布局、規劃而是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并多視角、多方面合理的規劃布置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達到對土地合理利用。
4.體現地方特色的景觀元素
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理性單調的設計風格,主張多種設計元素和各種風格的借鑒。設計符合地方特色與代表當地城市景觀的標記符號,而不是千篇一律統一格調的風格。貝律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詮釋了這一理念,以中新蘇新及傳統元素的繼承,設計了符合蘇州韻味的新博物館。
參考文獻:
[1]張健健.景觀設計的后現代藝術傾向及啟迪[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3).
[2]戴代新.后工業景觀設計語言[J].中國園林,2011.
[3]呂明偉,趙鑫.后現代主義與我國城市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03.
[4]林爭春.后現代主義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15.
[5]張紅衛,菜如.大地藝術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J].中國園林,2003(3).
[6]文嬌,吉文麗,楊思琪,等.城市工業遺產景觀改造淺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3).
[7]張健健.國外廢棄地景觀改造的多元解析[J].規劃師,2010(10).
[8]丁一巨,羅華.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景觀設計[J].園林,2009(3).
作者簡介:
李江珊,碩士,單位:西南林業大學,研究方向:景觀設計研究。
通訊作者:鄭紹江,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