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月 (四川師范大學 610000)
?
淺析現代學院工筆人物畫中的寫實造型
李飛月(四川師范大學610000)
摘要:在工筆人物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物形態塑造一直是人物畫創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作為當代還在院校學習工筆畫的我們,大多都是以寫實造型為中心對其進行訓練和創作,這不難發現其在繪畫中的重要性;它就像是蓋一個房子的根基一樣,決定了今后房子是否能夠承受風雨的洗禮。而現代學院工筆人物畫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結果,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人物造型訓練中的種種困惑及疑難問題,進一步推動著工筆人物畫繼續向新的階段發展,此課題的研究對提高學院工筆人物創作者的造型能力及中國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和創新都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學院工筆;人物畫;寫實造型
文章中所提到的學院工筆主要是指在80年代中期,一部分學院畫家引入了西方的造型因素,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工筆人物畫樣式,而這種繪畫樣式在造型,設色上都有別于傳統的工筆人物畫的模式,也是新式美術教育的直接產物,因而被稱為“學院工筆畫”。而文章題目中的現代是相對于傳統工筆畫而言的;主要是指從1949年以來的工筆畫。
縱觀中國畫的發展歷程,從唐、宋的輝煌與繁榮后,又到后來的文人畫的興起便進入了千年的沉寂;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推翻了許多陳舊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在五四運動以后,一些在國外進行過繪畫學習的畫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在他們任教中都極力倡導引進西方的繪畫方法來改良中國畫,尤其是引入了西方的寫實技巧和速寫,這不僅提高了畫家的造型能力,還提升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直接的真切感受。正是由于西方繪畫技法的引入,使得很多畫家在傳統中國畫和西方繪畫中找到了新的合適的契合點,使得中國工筆畫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時代;它的引進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對工筆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影響。
在中國畫這個大的學科里,工筆人物畫作為反映時代,揭示社會和人的精神風貌的主要表現形式,如今在西方繪畫的影響下,學院工筆人物畫,無論是在創作觀念上還是造型語言上相對于傳統工筆人物畫而言都有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工筆人物造型主要是“以形寫神”而不會進行直接的人物寫生,而是創作者對客觀對象進行觀察記憶后的一個提煉與概況。而在南朝謝赫的《六法論》中也把“氣韻生動”列為六法之首;因而在傳統的人物畫中更強調的是“以形寫神”;這也是寫實造型的本質所在。而當今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使人物畫的造型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直接面對模特是當今人物造型的基本訓練方式,也是美術學院授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對研究人物結構,動態等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避免不了在過分強調形體的準確性時弱化了人物的神韻;就如從一些青年畫展不難發現一部分學院工筆人物作品外表很是漂亮還是刻畫了很多細節,卻讓人總是感覺缺少了傳統中國畫中令人回味的神韻;從而不能很好地做到在解決人物造型問題的同時做到傳神,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在西方的造型觀念中比較強調的是光影變化,而工筆人物畫強調的是平面造型,其繪畫語言是用線條的變化來表現形體結構。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西方的素描造型方法后,在進入之后的工筆人物練習時,容易用西方素描中的明暗變化來表現物象本身而并非是物象自身的結構;也會使得部分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善于用明暗的方法來補救形體的不準確,或者是用“形在與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規律來放松對形體的嚴格要求,從而達不到形體準確,不能刻畫出人物心靈的真實情趣。
我認為這是由于中國畫受到了早期西方素描教學的影響所造成的。過分的推崇西方素描就是一切繪畫的造型基礎,從而形成學院中國畫系在寫生練習,造型方法和表現形式上和傳統的中國畫造型方法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契合點;就如學生在系統的學習了西方素描后又轉向中國畫的學習難免在創作中用到西方的造型方法,雖然在造型中也是一直強調以線造型,但是還是很表面的,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如何用線去表現物象的空間、體積、質感等。因而我們要按照中國畫的造型規律結合西方造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寫實能力;吸取西方繪畫中某些適合中國畫的科學的表現方法,使之融會貫通,成為適合中國化的造型基礎。同時在寫生訓練中我覺得不僅要要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組織畫面的能力,而不是把表現的物體照搬到畫面,要善于發揮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組織畫面;同樣在觀念上也要意識到,造型不僅僅是形體的造型,更是精神的造型。
如今新的語言樣式上在中國的畫壇上百花齊放,而學院工筆人物的風格樣式無論是題材,構圖還是表現種類上都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從而也就有一部分人為了畫面的風格而風格;就如在人物創作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景物間刻意安排的問題,也或是人物為單體或是群體人物分開擺布,有的完全沒有內在聯系,使人感覺到呆板;而單獨的人物動態也比較僵硬,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中臉部和手部表現較弱,也或是表現太過,不能找到合適的度。我覺得這還是因為學院學生及學院派畫家在長期的素描訓練中,比較注重的是人物造型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組織畫面能力的陪養上相對比較弱,從而造成了個人審美內涵普遍缺乏所造成的;因而作為學生我們必須明白寫生更應該是即寫實又寫意,主要目的就是以形寫神;同樣要加強創作的重視,而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在尋找繪畫素材時,不能一味的去從網上下載圖片,而更應該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到實際生活中去收集素材,這樣下來畫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人物形象也是生動的親切的,而不是刻意的去擺動態。
在現代學院工筆畫中寫實人物的創作中我們不僅僅要做到造型準確,更要做到人物傳神,動態生動;只有把根基打好,才能在今后的設色直到創作完成呈現出一幅好的作品。只要以科學的態度去認真的學習研究造型,解決最基礎的問題,才能為今后的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扎扎實實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繼承我國輝煌的藝術傳統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創新和發展,從而將中國工筆人物畫在學院這條充滿生機的道路上再創輝煌。
指導教師:吳丹
參考文獻:
[1]唐永利.古遠回聲—工筆人物教學講座[M]. 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
[2]顧迎慶.中國人物畫造型研究—現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思考[M].中國美術出版社,2010.
[3]尉曉榕.中國畫基礎素描教學研討會圖文集[M].中國美術出版社,2011.
[4]王慧.淺析影響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形態發展的因素[J].中國美術出版社,2010.
[5]張強.中國人物畫學[M].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