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嵐 (潮州市博物館 521000)
關于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林 嵐 (潮州市博物館 521000)
文物是歷經漫長的歲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博物館立足的根本,集中展現了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智慧,為我們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風俗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據。因此,博物館要重視文物的保護與管理。但當前博物館在文物保護與管理方面做的還不夠好,專業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阻礙了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了博物館事業的穩定發展。鑒于此,本文對如何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進行了具體分析,得出了一套合理可行的保護與管理方案。
人才培養;資金投入;基礎設施;管理制度
文物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見證了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為我們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生存環境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現階段,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保存、陳列、研究文物的主要場所,博物館擔負著重要職責,必須做好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近年來,博物館不斷探索和研究,雖然在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管理體制滯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文物保護與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匱乏,文物保護經費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這些問題使得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開展越發艱難。那么,如何真正做好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幾點做法與體會。
當前文物保護人才匱乏和素質不高是制約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此,博物館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多種措施與途徑,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文物保護與管理隊伍。首先,要嚴格把控,吸納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一直以來,博物館都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專業人才匱乏,影響了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博物館必須嚴格把控,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從高校、社會上吸納一批經驗豐富、知識淵博、能力強的文物修復、鑒定、保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讓他們參與到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中。其次,加強培訓,提高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素質。針對現有文物保護工作者素質不高的問題,博物館應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通過邀請專家來館講座,在職培訓,外出深造學習等方式,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提高文物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要定期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堅持淘汰庸才,用活人才。與此同時,文物工作者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自覺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再次,強化輔導,培育一支業余文物保護隊伍。社會上有很多文物愛好者,博物館要做好他們的輔導與培訓工作,調動全社會力量,培育一支業余文物保護隊伍,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去。只有這樣,多措并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文物保護與管理隊伍,才能推動博物館文物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文物的保存、修復、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當前經費短缺問題仍是博物館自身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對此,博物館必須爭取政府的支持,通過多種渠道籌措文物保護經費,以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首先,政府要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加大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地方財政撥款是博物館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不僅要從政策上扶持文物保護工作,還要在行動上給予支持,將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并逐年加大資金投入,以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其次,博物館要調動社會力量,爭取社會資金的援助。政府的資金投入畢竟是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需要,博物館必須加大宣傳,通過一系列措施,調動個人、企業、事業單位的力量,吸收社會資金的援助,從而更好地為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提供服務。再次,博物館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擴大收益。博物館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具有地方鮮明特色的陳列展覽來增加自身收益,彌補經費的不足。只有這樣,加大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投入新格局,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才能正常開展。
文物的安全存放離不開基礎設施,可以說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庫房、交換機、計算機、服務器、終端設備等硬件設施,還包括相應的軟件系統,博物館必須做好這些設施的建設與完善。首先,要完善庫房建設。庫房是文物存放的主要場所,其結構、布局、選址和設施等因素不僅會關系到文物的安全,更會影響到文物的壽命。因此,博物館必須從多方面考慮,改善庫房條件,以盡可能地減少文物的損傷,使文物藏品的保存時間更長久。其次,要完善硬件設施建設。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博物館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采購相應的現代化機器設備,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再次,要完善軟件系統建設。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博物館應當針對不同類別的文物建立專門的軟件系統,并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它們的安全性和適應性,以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的各項工作,杜絕安全隱患。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俗話說得好:“無無規矩不成方圓。”文物保護與管理也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對此,博物館必須根據自身實際,以《文物保護法》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管理與保護文物。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步驟。文物的管理不能雜亂無章,博物館必須根據相關規定,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步驟,按照接收、鑒定、登記、分類、編目、建檔、入庫等程序對文物進行相應的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條不紊地保護和管理好文物。因此,博物館要重視工作制度的完善。具體來說,可成立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館文物保護目標的制訂、養護、修繕等工作,并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確保各部門分工協作、高效協調地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博物館要設置專門的保衛機構,安排專人負責保衛工作,尤其是要重點加強對陳列室、文物庫房的規范,采取各種安全防范監控措施,對文物實行24小時監控,以避免發生盜竊、火災等各種安全事件,為文物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除上述之外,還有其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只要博物館重視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認真履行保護職責及有關管理措施,就一定能切實做好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
總之,文物的保護與管理是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博物館只有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才能保護與管理好文物,開創文博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1]楊葉.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6).
[2]陳俏蕾.如何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工作[J].華夏地理,2015(3).
[3]石敏.關于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23).
[4]樊慶勇.新時期如何做好文物管理工作[J].祖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