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晨 (南京藝術學院 210000)
淺析紋樣藝術與空間建筑的聯系
林 晨 (南京藝術學院 210000)
紋樣占據著空間,這種空間不是生命的空間,相反,紋樣空間顯然是對各種可變因素苦心經營的結果。在紋樣研究中,紋樣的自我覆蓋、自我融合,像擁有速度般一樣移動變化,豐富人的眼球,這些基本因素的重要性并不亞于純類型學和譜系學的重要性,奇特的紋樣王國被人們選為變形家園-已誕生出各種雜交的植物與動物形象,這種雜交遵循著另一種規律,那里蘊含著非同尋常的持久力和生命活力。
紋樣;空間王國;關系;建筑
南京大學教授的建筑講座《理性的建筑形式與實踐》給人感觸頗深,此次講座的有四個要點,它們分別是空間王國中的紋樣與虛空關系、空間王國中的變形與重組、空間王國中紋樣與抽象力量和空間王國與紋樣表現對象。此次講座讓我對形式主義紋樣藝術理論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紋樣藝術與空間建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下面筆者便根據講座的內容以及自身的感悟淺析這兩者之間的聯系。
“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來使自己滿足,我們需要很多別的東西。”這是《理想國》中的一段話。雖然城邦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但城邦的本質就是城市所享有的文明的特殊地位所依據的本質。藝術品位于空間里并不是被動的,它需要根據自身的需要處理空間、定義空間、甚至創造它所必需的空間。不過有一種藝術,似乎可以獨立且立即轉譯為各種不同技術:這就是紋樣藝術,它是我們人類思維與空間建立緊密聯系的最初門徑。紋樣藝術往往會因采用石頭、木頭、青銅或畫筆來表現而大為改觀,此外,紋樣還統轄著一個廣闊的沉思領域。最簡單的紋樣母題—如曲線紋或卷草紋,其曲折變化預示了將來的一切均衡手法、交替運動、劃分與回轉-甚至在形成形式節奏與組合圖案之前,就已經十分重視虛空了,紋樣刻畫在一片荒蕪的不毛之地上,賦予它形狀,拉直它,安定它,有時看上去仍然是豐富多彩的,紋樣或筆直地排列成行,或呈花瓣狀分布。不過紋樣有時也會大量繁衍,將背景完全吞沒。重視虛空或者去除虛空,將分別導致兩種形狀秩序。
在紋樣研究中,紋樣的自我覆蓋、自我融合,像擁有速度般一樣移動變化,豐富人的眼球,這些基本因素的重要性并不亞于純類型學和譜系學的重要性。新的圖像總是在相同圖形的基礎上構成的,這些圖形因受到想象力的刺激而產生,在日常生活中顯得荒誕不經。形式迷宮中的動物越是被嚴厲囚禁著,越是亢奮地增長和繁衍。這些雜交現象,不僅發現于亞洲藝術和羅馬式藝術那些抽象而粗獷的框架之內,也出現于范圍廣闊的地中海文化中,出現在希臘與羅馬,在那里它們積淀著更古老的文明。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恢復了怪誕紋樣的時尚,在這種紋樣中,有趣的異國情調的人形植物紋樣顯然經歷了形式上的衰落。它被移植到了一個擴大的空間中,好像又被帶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它們已經喪失了強大而怪異的生命潛力。我們把空間看做是一道裂縫,大量渴望出生的圖像可以通過這道裂縫被引入某個不確定的王國-一個既非物理的又非純思維的王國。或許通過這種法師可以對字母的裝飾性變化,尤其是遠東書法真正含義做出最佳說明。
紋樣占據著空間,有漫長的海岸線,還有許多居住著的怪物的群島,這種空間不是生命的空間,相反,紋樣空間顯然是對各種可變因素苦心經營的結果。西方中世紀盛期最具特色的藝術表現便是紋樣空間。它圖解了一種哲學,這種哲學放棄了直線和展開而偏愛纏繞,放棄了實實在在的世界而追求虛無縹緲的幻想,放棄了順序排列而追求交織的效果。希臘化藝術曾給人像安排了一種有限的、精確的空間,一個城市空間或鄉村空間,一個街角空間或花園空間,但仍然是一個“地點”,帶有某種程度的田園風味,五花八門的飾件優雅地在一起,作為平庸無奇的神話和浪漫寓言的邊框。交織紋樣的空間既不是扁平的,又不是靜止不動的。這種變形不是一明顯的階段為標志,而是體現于曲線、螺旋線和盤繞根莖的復雜而連續的展開之中。交織紋樣的空間不是平面的,它像一條河流,在有地下洞穴的地區迷失了,接著再流到上面。絲帶相互從底部穿過,組成了飄忽不定的圖形。畫面上的外在可見形式只能用表面之下的隱秘活動才能解釋。
紋樣并不只是一種任何給定空間中發展起來的抽象示意圖。紋樣形式所要做的是創造它自己的空間樣式。羅馬式繪畫出于發展的中間階段,在這階段中,彩色的條子、平面的色調、散布的形狀、掛在門廊上的織物,所有的一切都有助于將背景取消掉。但是圖形卻合邏輯的占據著自己的位置,并沒有從背景中孤立出來,也就是沒有被牢固的控制在十分明確的建筑框架內,這些圖形主要還是有花押字和阿拉伯紋樣。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時尚的奇思異想中。時尚要創造出雜交品種,要將動物或花卉的外形強加在人的形象上。在時尚眼中,線條或風格不過是某種生理學規則和某種純離奇形狀之間的精巧調和。這種處理方式已經迷住了那些在本質上是服裝世紀師的畫家,也迷住了許多對人體的整體變形很敏感的畫家,他們極易接受織物的裝飾價值。在這方面,波提切利和凡艾克的作品具有同樣的特點。阿爾諾芬尼的大帽子戴在他那張蒼白而機靈的小臉上,遠遠超出了頭飾的意義。
由于我們的形式與空間的概念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所以形式和空間所做的就是:在紋樣王國中它們根據同樣的交互規律,以同樣關乎客體的自由來相互創造對方,結合抽象力量,無間斷的變形與重組,以及對虛空的解讀與真實空間相銜接,從此往后,形式的生命似乎就必須根據不可變更的法則來顯明自身了。
[1]樊潔. 現代建筑立面裝飾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06.
[2]單清烘. 雕塑造型藝術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性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3]于騰. 簡與空美學的住宅空間裝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4.
林晨,南京藝術學院2014級首飾設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