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民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067000)杜 鵑 (河北名族師范學院 067000)
?
滿族自治縣背景下薩滿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韓立民(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067000)
杜鵑(河北名族師范學院067000)
摘要: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就是由各民族的文化積聚而成的,而在我國五千年的發展變革中,卻又有許多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逐漸消失。新中國的成立讓滿族自治縣建立起來,在這其中的以薩滿音樂為主的民族文化發展受到了不小的阻礙,為了薩滿音樂文化能夠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國家必須立即開始相關的保護。因此,本文就滿族自治縣中薩滿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希望能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薩滿音樂文化;滿族自治縣;保護與傳承
項目名稱:城鎮化背景下承德滿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項目編號:HBWY2015-Y-G009項目級別 :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科研項目
目前我國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越發的重視了起來,在這其中滿族的薩滿音樂就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由于新賓是當時清王朝滿族的發祥地,所以目前我國有半數以上的滿族人都生活在遼寧省1。而現如今民族文化的發展略顯頹勢,雖然我國已經開始采取各種方式來合理利用和開發民族文化,但也避免不了文化流失嚴重的事實。薩滿音樂文化如果不及時進行挽救,那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消失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所以對薩滿音樂進行傳承與保護刻不容緩。
在我國信奉薩滿教的人們多數分布于東北的一些少數民族,這種教派開始于蒙昧時代,又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得到繁榮,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直到今天2。此種屬于原始宗教的薩滿教,影響之大已經遍布全世界。這種教派的文化發展是由人類對圖騰以及自然的崇拜而來的,其蘊含的底蘊可謂是相當的豐富。
有人說薩滿是幫助神和人相互交流的使者,那其中的薩滿音樂就是二者相互溝通的重要媒介。通過音樂,薩滿就可以接觸到無形的世界了。薩滿教徒將祈求、信念和希望都在音樂中進行著表達,因為這個特殊的功能,讓薩滿音樂變得既神秘又神圣。而長久以來的發展,更讓其成為了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現在關于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以及申報文化遺產的方法,但是還沒比較具體的法律法規出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勢必會造成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頻繁的對外往來,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沒有法律法規的保護下,必然會造成大量的消亡和流失。所以,盡快的將相關法律加以完善和健全,才能阻止文化遺產的消亡。這種問題在滿族自治縣中也一樣存在,甚至更為嚴重,當地并沒有較為系統的薩滿文化相關法規,那對薩滿音樂文化的保護就可想而知了。
文從古至今文化的發展都是由主流文化壓制民間文化,形成的一種壓力又成為民族文化發展提供重要誘因的過程。在相關資料中記載,在我國十幾個滿族自治縣中,每個縣鎮可以經過薩滿授業九道關的專業科班藝人還不到十個。不能否認的是,有很多民族文化無法緊跟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些藝術不僅沒有了接受文化的對象,更失去了市場空間。在滿族自治縣老一輩的薩滿已經上了歲數,已經到了腿腳不利索以及記憶力減退的程度,后人如果無法好好的繼承,再加上人
薩滿音樂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疑是我們必須要保護的對象,應該讓此種音樂類型得到一定的保護并且能長久的發展下去。但是對于薩滿音樂文化的發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而問題的源頭就是與音樂的融合上。
在保護薩滿音樂文化的路徑理論中,有差不多三種不同的觀點:首先,有的人認為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在社會、文化、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不滿足人們口味的薩滿音樂被淘汰也是人之常情;然后,就是希望薩滿音樂能夠進行一定改造,融入到現代人們喜歡的流行音樂當中來,這樣既能讓年輕人了解薩滿音樂,也豐富了我國流行音樂的空白;最后就是加大對民族音樂的宣傳。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滿族的薩滿音樂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的傳承不能被輕易的改變或者是拋棄。只要繼續加強我國的民族音樂理論研究,讓滿族薩滿音樂的文化特質得到充分的保護,在此基礎上,深入發展民族音樂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我國中央財政部門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其目的就是能夠讓我國的民族文化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護與傳承。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投入道文化保護工作的同時,滿族自治縣也不能落后。相關政府應該盡快出臺一系列完整的保護措施,其中要包括養老、醫療、教育等多方面的政策,讓薩滿文化的繼承人能夠有足夠的精力來進行傳承與發揚薩滿文化。在此基礎上,政府的財政部門也要設立薩滿音樂文化的專款,此經費只能用于薩滿音樂文化的研究、保護和開發,要將保護民族文化活動貫徹落實3。
我國的薩滿文化是存在于北方的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民族文化,其也是中原文化的一種,內涵豐富且多樣。如果人們可以對薩滿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必然會引起人們保護民族文化的熱忱。第一,政府應該大力推動景區或者民俗村附近建立相關的文化博物館以及音樂作品展覽,讓游客意識到此種文化正在漸漸瀕臨消失的狀態;第二,大力的進行薩滿音樂文化的宣傳,利用報紙、雜志、媒體來進行宣傳。很多滿族自治縣的政府對此并不重視,對于薩滿音樂文化的宣傳并沒有設計相關的網頁供人觀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互聯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起門來搞發展那一套在如今已經不能成立了。新媒體的出現正是一個宣傳薩滿音樂文化的好機會。通過各種渠道來激發人們對薩滿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爭取能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社會效應。
綜上所述,薩滿音樂文化是一種經歷了歷史的沖刷卻還依舊存在的文化形態,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絢麗瑰寶,是我們民族不可丟棄的靈魂藝術。而現代文明的發展,讓這種極具特色魅力的藝術形式發展受到了阻礙,開始面臨他們的是迷茫的未來。保護和繼承薩滿音樂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后在我們的大力發展與保護下,薩滿音樂文化一定會重現它往日的風采。
注釋:
1.黃斯.原始宗教觀念下滿族薩滿舞蹈的生成與功能[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3):101-103.
2.胡曉偉.薩滿音樂的社會人文價值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1):116-118.
3.劉桂騰.“人文關懷”與“救贖思維”——東方學思維中的薩滿文化及其儀式音樂研究[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3):83-89.
作者簡介:
韓立民,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文學碩士,講師,從事音樂聲樂教學。
杜鵑,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