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麗
(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診斷性逆行性胰膽管造影的術后護理體會
李淑麗
(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探究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技術治療胰膽疾病術后的護理體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住在我院被確診為胰膽疾病的50例臨床資料和實驗數據,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方法,實驗組則采用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進行治療,術后密切觀察病情發展及變化情況,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實驗組較對照組取得的臨床效果較好,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病概率較對照組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技術是現階段診斷和治療胰膽疾病的重要手段,對于術后并發癥早期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技術;術后;護理干預
逆行胰膽管造影技術是診斷和治療胰膽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臨床上與B超、螺旋CT聯合使用[1]。更好的診斷臨床上的胰膽疾病,實現系統、整體、完整的技術[2]。該手術創傷面小、并發癥較少、臨床療效顯著、預后良好、住院時間縮短等特點[3]。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住在我院被確診為胰膽疾病的50例患者臨床資料和實驗數據,臨床效果顯著,術后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50例胰膽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分布在25~85歲,平均年齡為(55±2.25)歲。其中,膽管結石25例,阻塞性黃疸12例,腹痛8例,胰腺癌2例,膽管癌2例,急性膽源性胰腺炎1例。全部患者均經過B超、螺旋CT,少數患者進過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術進行確認。
1.2 分組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住在我院胃腸外科被確診為胰膽疾病的50例患者臨床資料和實驗數據,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是采用外科手術的治療胰膽疾病,對照組則采用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治療胰膽疾病,選用十二指腸氣管配套的造影管,通過內經活檢的通道將造影管插進,緩緩注入對比劑直至顯影為止,膽道造影需要對比劑量在10~20 mL,胰管造影需要對比劑量在2~6 mL。
1.3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t進行檢驗,若是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0.05,則無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胰膽疾病患者術后的臨床效果,包括并發癥、預后效果、住院時間。實驗組較對照組并發癥少、預后效果良好且住院時間較短,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療效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情況分析表[n(%)]
術后護理干預對于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治療胰膽疾病臨床效果顯著,術后護理體會如下:
3.1 基礎護理。術后患者應該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禁食24 h內若沒有發生任何明顯的并發癥則可以緩慢進食低脂肪流質飲食,逐步的恢復到正常飲食。密切觀察和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15 min到半個小時巡視病房1次,遵醫囑為患者靜脈輸液廣譜抗生素3 d,臨床癥狀的變化,并且做詳細的記錄,記錄患者是否腹痛、有無出血現象、尿淀粉酶化驗后是否升高,若存在異常應立即通知醫師,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3.2 飲食護理。分別對術后3、24 h的學尿淀粉酶進行測試,結果在正常范圍內且沒有腹痛、高熱、黃疸等臨床表現,依據病情的發展逐步恢復至正常飲食。若淀粉酶數值增高,需要將淀粉酶恢復到正常值,且沒有任何不適才能夠恢復飲食。進食前可以飲用適量的水,沒有不適可選擇流質飲食,術后3 d飲食可以逐步由低脂肪流質飲食過度到半流質飲食,禁食油膩辛辣食物,1周后過渡到正常飲食,恢復初期以清淡、易于消化飲食為主,告知患者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等不良飲食習慣,避免粗纖維食物,防止術后滲血。
3.3 引流管護理。固定溢流管且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管道脫出。確保負壓裝置的完好無損,密切觀察和記錄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質。一般情況膽管的引流量每天400 mL,胰液的引流量每天為200 mL。若是引流量不足,則可能存在引流不暢的情況,立即報告醫師,查找造成引流不暢的原因,及時進行處理;若引流量突減或者是引流性質改變,可能是造成引流管道賭賽或者是鼻膽管滑脫腸道,立即報告醫師采用應急措施及時進行處理,每天更換引流袋,操作過程中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3.4 鼻膽管護理。妥善固定留置的鼻膽管,雙固定法,用Y型膠布固定在鼻翼的兩側在鼻導管出鼻腔處、剩余導管保持通暢固定在面頰一側,經耳廓后方固定,保持適度的引流管長度,勿牽拉避免鼻膽管脫出,下床活動則需要時刻注意引流袋,將引流袋系在腰間,低于膽囊位置,避免發生逆行性感染。采用甲硝銼溶液100 mL沖洗鼻膽管每日2次,防止堵塞膽管同時控制膽道感染的發生,沖洗過程中必須嚴謹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操作輕、壓力和速度適合,5 mL/min,沖洗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的面目變化情況,若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醫師,做出相應的應激處理。鼻膽管引流初期達到500~1000 mL/d,隨著癥狀的緩解藥物的治療逐步減少引流量。
3.5 用藥護理。術后遵醫囑服藥,定量定時不可以因為病情穩定而擅自停藥,給予抑制胃酸分泌過多、消炎止痛、止血以及抑制胰腺分泌過多等藥液進行支持治療,觀察患者輸液或者服藥后的臨床療效及出現的不良反應。觀察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狀況,并且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部分患者會發生惡心、血糖減低、腹部疼痛等狀況,停止用藥后,癥狀消失。
3.6 并發癥護理。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為急性胰腺炎、出血或穿孔及感染。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導致并發癥產生的因素為反復插管造成乳頭的損傷或者是胰管括約肌的損傷、對比劑量過多或者注入速度較快、由于過度充盈的胰管導致管道內壓力過高、管壁的上皮以及胰泡的損傷等。嚴密監控患者的溫度、是否存在腹痛、臨床有無嘔吐及惡心的不良反應,并且定時監測基本的生命體征,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出血及穿孔也是常見的并發癥,導致出血因素為凝血機制發生障礙、術前及術后的3 d都服用抗凝劑或者出現血管變異等;常見穿孔的因素為乳頭變異、切開的乳頭括約肌較大、乳頭括約肌過度擴張、取膽結石操作過程不規范等。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出現嘔血黑便的現象、是否存在腹痛。存在異常立即告知醫師及時處理。感染是由于膽汁引流不順暢為主要因素導致的,護理上應該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監測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
3.7 生活護理。術后1~3 d絕對臥床休息,可以適當的將床頭抬高或者是幫助患者翻身;臥床期間告知患者在床上解決排便、排尿問題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盡快適應改變排便習慣,并且記錄24 h內鼻膽管的引流量、尿量;觀察患者術后3 d內沒有任何不適反應,可以適當的在床周圍進行輕度活動,不能夠進行劇烈運動;患者在禁食過程中基礎護理尤為關鍵,幫助患者每日清潔牙齒及口腔的干凈舒適,用清水或者是漱口液進行空腔清潔2~3次/天,口感可以用棉簽潤濕嘴唇,切忌禁水,避免刺激胰腺分泌導致并發癥的出現;若是患者發生喉嚨不舒服或者是疼痛,則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治療過程中內鏡刺激或者是惡心嘔吐導致,告知患者不要過度用力咳嗽,避免引發咽喉黏膜的損傷,及時用生理鹽水或者口含潤喉湯可以短暫的緩解疼痛減輕癥狀,1~2 d以后癥狀才逐步緩解直至消失。
3.8 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及喉嚨不適等狀況,護理工作者應該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為患者及其家屬耐心的解釋病情的發展及發病原因,詳盡的講述鼻導管重要性,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者的治療。
3.9 健康教育。術后為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指導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注意運動與休息相配合,提升患者低于外界的能力,遵醫囑定時定量持續的服藥,定期進行復查,若是存在腹痛、出現黃疸現象或者是高熱等不良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綜上所述,術后的護理干預對于提升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治療胰膽疾病的臨床效果顯著,臨床經驗分析及專家的研究表明,做好細致的術后護理,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及發展,對尿液及血液淀粉酶進行監測,針對出現問題及時告知醫師,做出相對應的處理措施,是減低術后出現并發癥的關鍵因素。該手術創面小、并發癥少、預后效果良好、住院時間短,該治療手段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陽,馬崴,倪成云.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17(20):123-124.
[2] 謝子英,趙亞剛,孫大勇.逆行胰膽管造影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134例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1,45(11):78-80.
[3] 吳霞,黃家麗.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318例護理體會[J].安徽醫藥,2010,44(16):105-106.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24-02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Diagnosis of Retrograde Pancreatic Duct
LI Shu-li
(Jinzhou Central Hospital,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and biliary diseases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as diagnosed with pancreatic and biliary diseases 50 cases clinical data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ical operation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ic ductography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of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spec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techniqu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and biliary disease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