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河南神火集團職工總醫院內科,河南 永城 476600)
?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觀察
李 可
(河南神火集團職工總醫院內科,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目的 探討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安全性及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治療的84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卡維地洛治療,觀察組同時加用小劑量螺內酯,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診室血壓、24 h內SBP、DBP變化,觀察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診室血壓降低幅度及SBP、DBP下降幅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2.8%(39/42),對照組總有效率78.6%(33/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0.05)。結論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有協同作用,可明顯增強降壓作用,提高治療效果,且有較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難治性高血壓;螺內酯;卡維地洛;療效
難治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RH)因血壓長期不能達標而致靶器官嚴重損害,病程長、并發癥多,患者腦卒中、心功能衰竭、腎功能不全發生概率明顯增高,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心內科采用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84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39~72歲,平均(59.5±7.3)歲,高血壓病程4~15年,收縮壓142~213 mm Hg,平均(179.4±12.6)mm Hg,舒張壓94~126 mm Hg,平均(108.3± 9.4)mm Hg,高血壓1級22例、2級34例、3級28例;難治性高血壓診斷標準:使用包括1種利尿劑在內、足夠而合理的3種或以上降血壓藥物治療,且已達最大藥物劑量,血壓仍未控制到140/90mm Hg者[1]。排除假性難治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血壓測量方法偏差,以及心力衰竭、心動過緩、心房顫動、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卡維地洛治療,觀察組同時加用小劑量螺內酯,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分級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按高血壓常規治療,患者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減肥、限酒,同時治療合并疾病,對照組給予卡維地洛12.5 mg,l次/天,口服,無明顯不良反應時2 d后增量至25 mg,1次/天,口服;觀察組同時給予螺內酯20~40 mg,1次/天,口服;兩組患者均以8周為1個療程。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診室血壓變化情況,無創性動態血壓檢測儀測定患者治療前、后患者24 h內SBP、DBP變化并進行比較,觀察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及血鉀、肝腎功能變化等。
1.3 療效評價:根據衛生部《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療效[2]。顯效:與治療前比較,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幅度≥20 mm Hg;有效:與治療前比較,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縮壓下降幅度≥30 mm Hg;無效:治療后未達顯效或有效標準。以顯效及有效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診室血壓變化比較見表1,治療后觀察組診室血壓降低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后兩組患者24 h動態血壓SBP、DBP變化見表2,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BP、DBP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診室血壓情況比較(±s,mm Hg)
組別 n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178.6±12.3 154.7±11.2 109.5±7.6 98.6±9.2觀察組 42 179.1±12.4 134.5±9.8 110.4±7.2 77.4±8.1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態血壓情況比較(±s,mm Hg)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態血壓情況比較(±s,mm Hg)
組別 n SBP DB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173.7±10.2 150.8±10.4 105.6±8.3 94.1±7.1觀察組 42 174.5±11.3 131.6±9.8 106.4±7.4 73.4±6.7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2.8%(39/42),對照組總有效率78.6%(33/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過程中觀察組中出現頭暈、惡心各1例,對照組出現頭暈頭痛2例、惡心1例,均未予處理,自行緩解,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鉀、肝腎功能檢測均處正常范圍。
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占高血壓人群的5%~20%[3],發病機制復雜,為多種原因長期作用而致,患者血壓長期控制不良,靶器官受損嚴重,冠心病、腦卒中發病率增高,臨床表現以高血壓癥狀為主,多伴不同程度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入頭疼、頭暈、耳鳴、失眠等,重者伴心肌肥厚、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出現胸悶、氣短、心悸、乏力[4],并發高血壓急癥者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心動過速、神志不清等表現,治療應排尿利鈉、降低容量負荷,加強病因篩查,減輕靶器官損害,同時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高血壓患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炎癥及纖維化,動脈結構、功能改變,血壓升高,并產生高血壓治療抵抗,阻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降低血壓、保護腎臟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卡維地洛為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兼有鈣離子通道及α1受體阻滯作用,阻滯β1、β2受體抵抗血液循環中兒茶酚胺,擴張末梢血管,降低血管緊張素Ⅰ、Ⅱ及醛固酮水平,阻滯血管壁α1受體,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外周阻力,降低血壓,減慢心率,降低室壁張力及心肌耗氧量,減輕靶器官損害,改善心肌舒縮功能,延緩心肌重構,給藥1~2 h即達血藥峰值,半衰期長,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少,廣泛用高血壓治療。
螺內酯為保鉀利尿類藥物,是非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單用時降壓作用較弱,與其他降壓藥物聯用時效果顯著,可有效抑制醛固酮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阻斷受體復合物病理生理反應的誘導作用,抑制醛固酮逃逸及胰島素抵抗,改善血管平滑肌張力及收縮血管信號反應,聯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藥物,在降壓同時改善受損血管內皮舒張功能,對延緩和阻止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5]。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診室血壓及24 h動態血壓SBP、DBP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2.8%,對照組78.6%,組間比較均有差異顯著(P <0.05)。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有協同作用,可增強降壓作用,提高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安全,療效肯定。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2] 黃榮杰.難治性高血壓治療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3):489-490.
[3] Mahfoud F,Himmel F,Ukena C,et al.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resistant arterial hypertension[J].Dtsch Arztebl Int,2011,108:725-731.
[4] Sander GE,Giles TD.Resistant hypertension: 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management[J].Curr Hypertens Rep,2011,13(5): 347-355.
[5] 鄭瓊,張道進,張國南,等.螺內酯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四川醫學, 2011,32(3):371-373.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