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寶 潘杰鋒 周佳子 管柳森
(新疆兵團第二師庫爾勒醫院心血管內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
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與經皮冠狀動脈造影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診斷評價與分析
丁嘉寶 潘杰鋒 周佳子 管柳森
(新疆兵團第二師庫爾勒醫院心血管內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摘要】目的 對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與經皮冠狀動脈造影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進行評估。方法 選取我院行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及同期冠脈造影檢查(CAG)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分析其冠脈狹窄程度并進行分析。結果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CAG)冠脈狹窄≥50%的節段發生率12.7%(170/1338);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評價老年冠脈狹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依次為91.2%、98%、87%。結論 雙源CT與冠狀動脈造影(CAG)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陰性預測值,可以作為CAG檢查前的可靠篩查方法。
【關鍵詞】老年人;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雙源CT;診斷評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吸煙,不良生活習慣,高脂飲食等危險因素的影響。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及危險因素各不相同,臨床診治也不盡相同。以往冠心病冠脈狹窄診斷主要依靠冠脈造影檢查(CAG),但其創傷大,風險高[1]。隨著冠脈CT成像技術的不斷進步,圖像質量不斷提高,尤其是雙源CT的推出和應用,以其較高的時間、空間分辨率和極快的掃描速度,將心臟和呼吸運動偽影減少到了最低。并且具有較好的可重復性。從而更加真實的反映冠狀動脈病變情況。提高了冠心病的診斷率。目前是無創檢查診斷冠心病較好的方法。本文旨在對比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與經皮冠狀動脈影(CAG)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診斷評價。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經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與同期經皮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115例冠心病患者。男78例,女37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9.5歲。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冠心病;②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冠脈狹窄程度≥50%;③經皮冠狀動脈影證實為陽性。排除標準:①心、腎功能不全者;②既往對碘對比劑過敏;③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冠脈狹窄程度≤50%或無狹窄。
1.2 方法:①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的雙源64層螺旋CT機,Mallinckroot雙筒高壓注射器,經上肢靜脈注射碘普羅胺370對比劑70 mL。選定掃描范圍進行掃描,結束后將圖像進行重建,選定冠脈靶血管病變進行分析。②CAG:造影設備使用西門子血管造影機,使用5F或6F冠狀動脈造影導管,行左右冠狀動脈造影,采集5個投照體位的左冠脈影像和2個投照體位的右冠脈影像。判定方法采用目測法和冠狀動脈定量分析法(QCA)。③冠狀動脈分段:采用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劃分標準。本文主要評價左冠狀動脈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狀動脈(RCA)4支冠狀動脈,觀察的節段為LM、LAD的近段、中段、遠段,LCX的近段、遠段,右冠狀動脈的近段、中段、遠段,共9個節段[2]。
1.3 觀察指標: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診斷老年冠脈狹窄的可評價率及差異;以CAG為標準,評價冠脈狹窄≥50%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的指標及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四格表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例分析:115例冠心病患者158處病變入選,其中76處前降支病變,37處回旋支病變,40處為右冠狀動脈病變,5處為左主干病變。
2.2 行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及同期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冠狀動脈造影檢查(CAG)冠脈狹窄≥50%的節段發生率12.7%(170/1338),以冠狀動脈造影診斷作為金標準;行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冠脈狹窄≥50%的結果為115個陽性,漏診15個,1145個陰性,過度診斷23個;行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冠脈狹窄≥50%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依次為91.2%(155/170)、98%(1145/1168)、87% (155/178)。見表1。

表1 行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及同期冠脈造影檢查(CAG)檢查結果
本文研究發現LAD近段特異度降低與各種斑塊(鈣化、軟斑塊、混合斑塊)干擾對管腔狹窄程度的準確判斷,這與流行病學資料冠狀動脈硬化主要發生在主干的近心端,且發生率以LAD的近中段最高相符合。LCX最低,由于LCX病變節段數少,而假陰性數又較多。國人的冠狀動脈分部以右冠狀動脈優勢型為主,LCX通常管徑細小,細小血管在CT上顯示不清,因而易產生誤判官腔狹窄程度而造成假陰性的產生[3]。
與傳統CAG相比,冠狀動脈CTA的優勢在于它的無創性,快捷性及可重復性。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特異度很高為98%。表明其診斷的可靠性及與CAG檢查的一致性,對于冠脈狹窄≥50%能夠直觀的顯示且容易測量。冠狀動脈CTA診斷冠脈狹窄的排除性指標要優于診斷性指標。陰性結果大致可排除冠心病的診斷[4]。這有助于避免冠狀動脈正常或不需要行介入治療的患者進行有創的CAG檢查,可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雙源CT可以對冠脈管腔和斑塊進行定量分析,包括冠狀動脈最小管腔直徑(MLD)、冠狀動脈最小管腔面積(MLA)、斑塊負荷等。有研究表明血管內超聲(IVUS)及冠狀動脈造影(CAG)、雙源CT這3種檢查對于狹窄的定量及腔內測量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
CAG是診斷支架內再狹窄的金標準,但CAG是長軸二維成像,無法顯示管腔橫截面,對狹窄面積小的斑塊不敏感,容易低估管腔狹窄程度。雙源CT安全、無創,準確顯示支架及斑塊的影像包括支架的位置、長度、有無血栓形成和內膜增生。對診斷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具有較高的準確性[6]。但是雙源CT仍有不足之處,患者檢查時的心率、心律及呼吸運動有要求。呼吸運動產生的偽影,心率快或心律不齊運動偽影多而影響血管成像。因此患者必須做好充分的檢查前準備。盡量將心室率控制在70次/分,控制心律失常。充分與患者溝通交流,使其消除焦慮和緊張情緒。由于冠狀動脈掃描要求一次屏氣完成,因此檢查前應反復,認真訓練呼吸方式,讓患者領會和掌握呼吸和屏氣的要領。從而更好的完成CT掃描。
綜上所述,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高發因素較多,同時冠脈鈣化、既往冠狀動脈支架植入、運動偽影等導致影響診斷的因素嚴重多見。但在評價冠脈狹窄≥50%的節段方面,雙源CT與冠狀動脈造影(CAG)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陰性預測值,可以作為CAG檢查前的可靠篩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健,王天浩,李嵚,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分析.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2):316-319.
[2] 唐秉航,張曉東,李良才,等.256層CT診斷冠狀動脈狹窄與CCA對照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1,11(4):1180-1184.
[3] Johnson TRC,Nikolaou K,Busch S,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vest Radiol,2007,42(10):684-691.
[4] Schoepf UJ,Becker CR,Ohnesorge BM,et al.C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J].Radiology,2004,232(1):18-37.
[5] Feuchtner G,Loureiro R,Bezerra H,et al.Quantification of coronary stenosis by 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invasive angiography [J].Eur Radiol,2012,81(1):83-88.
[6] 孔令燕,劉冬,王怡寧,等.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評價冠狀動脈支架通暢性[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6):601-610.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