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德州 251500)
?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價值分析
李曉軍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德州 251500)
【摘要】目的 研究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患兒來自我院2014年~2015年兒科小兒肺炎患者80例,將兩組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患兒40例。所有患兒均接受補充體液、退熱治療、靜脈給予抗生素、祛痰處理、同時給予抗支氣管痙攣藥物和抗病毒藥物進行常規基礎治療。治療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氧氣流量調整為7 L/min,5~10分鐘/次,每天2次。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為7~10 d,在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兩組患兒治療后,治療組患兒的顯效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患兒的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患兒的肺部濕啰音、咳嗽、發熱癥狀的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 臨床上采用氧氣驅動霧化療法治療小兒肺炎,臨床效果顯著,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的患兒,氧氣驅動霧化療法的臨床效果較好,且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小兒肺炎;臨床價值;治療方法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嬰幼兒時期患兒的體質比較弱,免疫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周圍氣溫變化導致的感染性疾病的發生[1]。小兒肺炎的病原體主要我細菌、病毒、支原體,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且在秋冬季節較為流行,臨床上多認為該病為免疫損傷導致的病原體侵犯性疾病。發生小兒肺炎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熱。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會影響呼吸功能,最終導致心功能的衰竭,嚴重的患兒可直接導致死亡。本次研究結合我院兒科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效果,探究小兒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研究的患兒來自我院2014年~2015年兒科小兒肺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兒45例,女性患兒35例,患兒年齡0.5~4歲,患兒平均年齡為2.3歲,患病時間為1~3年,平均患病時間2.3年?;純喝脒x標準為《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肺炎診斷標準[2],患兒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氣喘、咳嗽,肺部聽診可聞明顯的濕啰音和喘鳴音,經肺部胸片透視檢查可見肺部紋理明顯增粗,肺部存在斑片狀、絮狀的紊亂陰影。入選患兒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及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兒,患有支氣管哮喘及急性支氣管炎等患兒。將兩組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患兒40例,對照組患兒和治療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相關信息中無統計學差異有組間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均接受補充體液、退熱治療、靜脈給予抗生素、祛痰處理、同時給予抗支氣管痙攣藥物和抗病毒藥物進行常規基礎治療[3]。治療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氧氣流量調整為7 L/min,5~10分鐘/次,每天2次。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為7~10 d,在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記錄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住院時間[4]。療效判斷標準:在治療后患兒肺部體征、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均消失,肺部胸片檢查肺部病變消失,即為顯效;在治療后患兒肺部體征、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部胸片檢查肺部病變部位明顯減輕,即為有效;患兒在治療后肺部體征、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更加嚴重,經肺部胸片檢查肺部病變未發生任何改善??傆行?(顯效病例數+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錄入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數量資料采用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的數據進行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兒治療后,治療組患兒的顯效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患兒的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患兒的肺部濕啰音、咳嗽、發熱癥狀的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在小兒常見的四種疾?。ㄐ焊篂a、小兒肺炎、小兒貧血、佝僂?。┲校悍窝椎陌l病率最高,也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小兒疾病,其多因為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且在秋冬季節較為流行,臨床上多認為該病為免疫損傷導致的病原體侵犯性疾病。肺炎支原體主要的入侵部位為呼吸道黏膜表面,在呼吸道上皮細胞上緊密附著,并同時釋放蛋白酶、過氧化物、神經毒素等多種物質,直接導致免疫細胞損害[5]。該病的發病時間多為7~10 d,且嬰幼兒較多,呈現反復性和多發性。患兒會存在免疫抑制、蓄積、反應等多種免疫應急反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喘息、肺部濕啰音、呼吸困難等,嚴重時會危險到患兒生命安全。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為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的聯合應用。
臨床上應用的霧化吸入可分為兩類[6]:一類是超聲霧化吸入,另一類是氣體驅動霧化吸入。氧氣驅動霧化療法利用氧氣霧化面罩形成高速噴射的氣流造成的負壓,將霧化藥物撞擊成較為細小的顆粒,在患兒霧化吸入藥物的同時氧氣也被一起吸入呼吸道中。在應用氧氣驅動霧化治療時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坐位更加符合人體生理角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霧化后的藥物達到肺泡,從而浸潤到整個肺部。如果患者不能自主坐立,需要陪護幫助采用仰臥位進行霧化治療,保證膈肌下移使患者的呼吸變得更深更長,使霧化藥物成功到達整個肺部。
本次結果顯示,兩組患兒治療后,治療組患兒的顯效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治療組患兒的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患兒的肺部濕啰音、咳嗽、發熱癥狀的消失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治療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兒。
近些年來霧化吸入治療組間在小兒肺炎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氧氣驅動霧化的常用藥物有干擾素、病毒唑、抗膽堿能藥物、β2受體興奮劑、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多種藥物,臨床需要時還可進行聯合用藥霧化治療。霧化吸入的操作較為簡單,小兒肺炎患者可發揮有效療效,對呼吸道起到全部濕潤的作用,促進痰液排除,改善患兒的肺部換氣功能,減輕臨床癥狀。臨床上采用氧氣驅動霧化療法治療小兒肺炎,臨床效果顯著,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的患兒,氧氣驅動霧化療法的臨床效果較好,且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鮮桂,張立.霧化吸入結合機械輔助排痰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伴氣喘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569-572.
[2] 譚雪蟬.壓縮霧化吸入結合叩擊排痰治療小兒肺炎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2,25(5):397-398.
[3] 古壁霞.霧化吸入結合機械輔助排痰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伴氣喘的療效[J].江蘇醫藥,2013,39(9):2318.
[4] 張秀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評價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6):917.
[5] 趙建忠.6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時間,2012,25(19):2368-2369.
[6] 蔣磊.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J].西藏醫藥雜志,2011,30(3):22-25.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