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妃
(鞍山市腫瘤醫院 檢驗科,遼寧 鞍山 114000)
?
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及影響其檢查結果的因素分析
趙雪妃
(鞍山市腫瘤醫院 檢驗科,遼寧 鞍山 1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規檢查結果以及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方法 選擇60例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平均值會因為血液樣本放置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采集血液樣本后0 min、2 h、4 h的檢測結果兩兩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0.05);將血液樣本保存于室溫和冷藏之后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無明顯差異(P>0.05),而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計數差異顯著(P <0.05)。結論 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結果與血液樣本采集和保存方式以及放置時間有關,因此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血常規檢查;準確性;放置時間;保存方式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的三大檢查之一,其檢查結果是臨床不可缺少的一項指標。血常規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采集血樣的方式。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血常規檢查結果以及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以及提高血常規檢查結果準確性的措施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6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查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入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8~87歲,平均(50.6±3.2)歲。所有患者生命體征正常,無嚴重疾病以及病史。
1.2 方法:采集60例患者的靜脈血,分別在采集后0 min、0.5 h、1 h、2 h、3 h、4 h進行血常規檢查,記錄分析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計數。檢查所用的儀器為日本希森美康生產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檢查過程嚴格按照步驟說明進行。
1.3 統計學分析:對記錄所得的所有數據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液樣本放置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見表1。 根據表1,對三組結果分別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血液樣本放置2 h后,各項檢測結果與0 min具有顯著差異(P<0.05),與放置4 h檢測結果差異顯著(P <0.05)。因此血液樣本的放置時間會影響血常規檢測結果。

表1 血液樣本放置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2.2 血液樣本保存方式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見表2。根據表2可知,將血液樣本保存于室溫和冷藏之后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無明顯差異(P>0.05),而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計數差異顯著(P <0.05)。

表2 血液樣本保存方式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檢查項目,其檢查結果是醫師診斷、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通過檢查結果可以及時發現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貧血等[1]。血常規檢測結果收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準確性往往無法得到保證。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平均值會因為血液樣本放置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采集血液樣本后0 min、2 h、4 h的檢測結果兩兩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0.05);將血液樣本保存于室溫和冷藏之后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無明顯差異(P>0.05),而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計數差異顯著(P<0.05)。此外,影響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因素還包括有:①患者個體差異。患者的年齡、日常活動、精神狀態、使用藥物等都會影響檢測結果。②抗凝血劑種類和劑量。醫院在對采集血氧進行檢測時,最常使用鹽來處理病患血氧的抗凝固,其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是最小的。此外,血常規檢測時抗凝血劑量較少時會導致血塊凝固,若較大時,則會引起更為嚴重的偏差,而且抗凝劑會造成血漿中白細胞形態改變,以及血小板的崩裂,也會影響血細胞的計數。③血常規檢查儀器。目前臨床最常使用的血常規檢測儀器為血液分析儀,這類儀器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血常規檢查的認為誤差,但同時也更要注意做好儀器的日常監測校準。
因此,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為了降低對檢查結果造成人為誤差,檢查相關人員應該做到:①患者采血前,需要保證患者12 h空腹的狀態;②患者采血后,應該在2 h進行血液常規檢查。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采血后不應該立即進行檢測,采血后2 h的檢查結果更加準確;[2]③進行血常規檢測的醫務人員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進行血常規檢查時應該能夠熟練的操作儀器;④熟練掌握各項指含義,檢驗人員不僅理論知識扎實,還應該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且檢查完成后,及時、認真、準確填寫化驗單的每項指標,防止漏診、誤診;⑤在檢測時,檢驗人員應該控制好血液標本所處的環境溫度[3];⑥血液樣本不能收到污染;⑦血液樣本采集時應該為靜脈血,一些基層醫院往往會采取在患者手指末端采血的采集方式,這種方式并不正確,會影響到檢查結果的準確性[4]。
綜上所述,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結果會受到血液樣本采集方式、放置時間以及保存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具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楊濤.為80例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及影響其檢查結果的因素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6):39-40.
[2] 李亞兵.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因素分析[J].求醫問藥,2013,11 (10):194-195.
[3] 馬雙雙,王紅艷,楊俊.提高血常規檢驗質量的方法和策略[J].臨床誤診誤治,2011,19(11):79-80.
[4] 劉小東,崔會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相關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6):111-113.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