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立冬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仁濟醫院,遼寧 本溪 117200)
?
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評價分析
畢立冬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仁濟醫院,遼寧 本溪 1172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取數字抽簽法進行分組,分為各有50例患者的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西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西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方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并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均明顯減少(P<0.05),觀察組的減少幅度較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為(80.24±6.7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2±6.03)分(P<0.05)。結論 中西醫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具有顯著的療效,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西醫結合;療效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冠心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冠心病發作驟急,病情惡化快,病死率較高,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1]。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目的為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避免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2]。本次研究特選取100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選取時間段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別給予常規西醫對癥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生活質量,以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提供可供參考的指導意見。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被確診為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將這100例患者納入此次研究的病例中。采取數字抽簽法進行分組,分為各有50例患者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分布于52~79歲,平均(65.67± 12.37)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6∶24;年齡分布于51~79歲,平均(65.71±12.41)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西醫對癥治療,如抗血栓治療、血管擴張治療以及心理疏導,給予患者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他汀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離子阻滯劑。觀察組在常規西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方進行治療。中藥湯方藥材為甘草6 g、竹茹8 g、半夏9 g、遠志10 g、丹參10 g、茯苓10 g、陳皮10 g、枳實10 g、炒棗仁15 g,用水煎煮,取藥汁300 mL為1劑,分早晚服用。兩組均進行為期8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并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GQOL-74生活質量量表[3]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4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0~100分,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在SPSS17.0軟件中錄入數據,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為[n(%)],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進行t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均明顯減少(P<0.05),觀察組的減少幅度較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自我效能感評分和心絞痛發作次數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自我效能感評分和心絞痛發作次數對比(±s)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心絞痛發作次數(次)對照組(n=50) 治療前 7.54±1.23治療后 4.29±1.07▲觀察組(n=50) 治療前 7.59±1.32治療后 2.18±1.02▲*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為(80.24± 6.7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2±6.03)分(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健康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 總分對照組 50 63.58±5.53 69.72±5.83 64.23±6.31 73.81±6.92 67.82±6.03觀察組 50 76.47±5.69* 79.14±6.43* 79.81±6.65* 84.52±7.67* 80.24±6.71*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脂質代謝紊亂引發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出現增高,冠脈血液黏稠度增高,冠脈血流速度變緩,進而引發心絞痛。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措施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離子阻滯劑,能夠有效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血管中血流阻力,減輕心肌耗氧,從而起到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的作用[3]。但臨床應用西藥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尚不夠顯著,故尋求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冠心病在中醫學中屬于“胸痹”的范疇,因腎陽虛衰而致心陽不振,因痰阻脈絡而致胸痹,治療原則以化痰溫陽、活血化瘀、寧神靜氣為主。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西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方進行治療,中藥湯方藥材為甘草、竹茹、半夏、遠志、丹參、茯苓、陳皮、枳實、炒棗仁,竹茹可化痰祛熱、除煩去躁,半夏可燥濕化痰,遠志可祛痰消腫、安神益智,丹參可活血化瘀、清心除煩,茯苓可寧心安神、化痰利水,陳皮可燥濕化痰、理氣健脾,枳實可行氣止痛,炒棗仁可斂氣安神,甘草可調和藥性。組方較為嚴謹,諸味藥材合用,可起到化痰溫陽、活血化瘀、寧神靜氣的功效[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均明顯減少(P<0.05),觀察組的減少幅度較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說明加用中藥湯方后,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更大幅度的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為(80.24± 6.7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2±6.03)分(P<0.05),這主要是因為加用中藥湯方治療的效果顯著,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后,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
綜上所述,中西醫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具有顯著的療效,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穎,鄧悅,崔英子,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療效評價[J].吉林中醫藥,2013,33(8):797-864.
[2] 汪靜.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氣陰兩虛夾瘀型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3,45(6):11-13.
[3] 王拴虎,趙桂峰.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65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2,28(2):31-32.
[4] 萬瑋,吳同啟,龐家華,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2,44(12):21-23.
[5] 唐世球.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46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1,28(1):33-34.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