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麗
(大連市友誼醫院 手術室,遼寧 大連 116100)
?
探討對動脈支架患者進行術中護理干預的臨床意義
姜惠麗
(大連市友誼醫院 手術室,遼寧 大連 116100)
【摘要】目的 探討對動脈支架患者進行術中護理干預的臨床意義。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行動脈支架患者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試驗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術中干預,包括認知、心理、行為干預,觀察兩組患者靜脈輸液通暢、高壓灌注線良好、恐懼、尿潴留、意識體征變化等。結果 試驗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動脈支架手術中,采取術中護理干預措施,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動脈支架;術中護理;干預
頸動脈支架術,是一種現今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動脈狹窄的一種有創手術,并且由一定的危險性,無論術中、術后都有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1],并且費用昂貴。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我院從2014年起,采用術中護理干預進行術中干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本試驗采取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行動脈支架患者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5~61歲,平均年齡(50±1.7)歲,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43~63歲,平均年齡(51±1.8)歲。患者均有失語肢體功能障礙、反復發作、現一過性黑朦,短暫性腦缺血(TIA)全部行全腦血管影確診為不同程度頸動脈狹窄,60例患者自愿參加,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性別經統計學分析沒有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術中干預。①認知干預,向患者以及家屬宣講疾病知識,包括手術方法、手術原理、手術過程、術中注意事項、手術安全性、術后恢復情況,支架相關知識等。②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緊張情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予足夠的關心,盡量避免患者出現緊張情緒。③行為干預,認真做好術中準備工作,包括擺放體位、備齊術中所需的導管材料和搶救藥品、實施動態監護、高壓灌注線的管理、術中肝素的應用以及術中并發癥的處理,并發癥的處理包括:腦栓塞,過度灌注損傷,血管痙攣,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密觀察。抽取0.15~1 mg阿托品備用[2]。
1.3 統計學分析: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使用卡方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與對照組術中指標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靜脈通常程度、高壓灌注線良好、恐懼、尿潴留、意識體征變化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術中各項指標比較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越來越多的趨近于手術治療,支架植入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療效顯著,有效消除臨床癥狀。有資料顯示,適當合理的護理,可以增加臨床療效,使患者手術效果好,術后恢復快[3]。對于大多數患者,對支架植入缺乏了解,擔心術后的并發癥,以及對疾病的緊張,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感到前途暗淡、心情憂郁、煩躁等,甚至有自殺的傾向[4],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認知、心理、行為于預等護理手段使非常必要的,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功與否。從本試驗可以看出,通過護士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擔心與顧慮,試驗組在術中無一例發生術中恐慌,對照組有21例。試驗組發生術中尿潴留的人數為零例,對照組為15例。試驗組使用術中留置針,無重復輸液,避免了患者重復輸液的痛苦。對照組使用6-7號頭皮針輸液,在術中重復輸液10例。試驗組在術中加強了對高壓線的管理,一袋液體用完后,可以直接換第二袋,節省術中操作時間。試驗組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急救藥物準備齊全,如有變化立即通知醫師,醫師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靜脈通常程度、高壓灌注線良好、恐懼、尿潴留、意識體征變化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動脈支架患者進行術中護理干預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長兵.頸動脈斑塊的性質與其社區高危人群常見危險因素的關系及對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影響[D].廣州:廣州醫科大學,2014.
[2] 馮鵬雄,陳家蓮.頸動脈狹窄患者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45-46.
[3] 段微秀,唐海燕,華中昌,等.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出院后護理干預措施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14):34-35.
[4] 劉瑞斐,雪鳳,王玉琴,等.對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的患者實施漸進性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4(20):123-124.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210-02
T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Arterial Stent Surg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JIANG Hui-li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 Dalian Municipal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Methods 60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during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us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use dntra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intravenous fluids flow, high pressure infusion line good consciousness, fear, urinary retention, signs of change.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was well,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