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農合辦,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
循證護理在老年科預防褥瘡中的初步應用研究
李 黎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農合辦,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老年科預防褥瘡中的初步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即對照組患者104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104例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種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褥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措施在老年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降低褥瘡發生率,因此非常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老年科患者;褥瘡
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深入,也使得老年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大多數的老年患者由于行動不便因此需要進行臥床治療,因此褥瘡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1]。隨著人們對褥瘡預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很多專門針對性較強的預防褥瘡的護理干預措施逐漸被人們所應用,本文就對循證護理干預在老年科疾病預防褥瘡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即對照組患者104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其中男性50例,女性54例,年齡在59~74歲,平均年齡為(64.2±0.7)歲,住院時間在4 d~2個月,平均住院時間為(30.4± 2.0)d;觀察組患者104例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其中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齡在62~75歲,平均年齡為(68.1±0.5)歲,住院時間在7 d~2個月,平均住院時間為(40.2±0.8)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即①病室環境及衛生處置。病房環境必須保持光線充足、空氣新鮮,主要維持病房的溫度,對于臥床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應該定期進行皮膚擦浴護理措施,定時翻身對褶皺部位的皮膚進行清潔和消毒;②保護皮膚,祛除壓力。對于經常承受壓力的部位墊上特質的海綿墊,這樣能夠避免局部組織和床面直接接觸,分散壓力。對于有條件的患者可以使用氣墊床;③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每天由護士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熱敷和按摩,按摩完成之后再使用碘酒、紅花油等進行涂擦促進肌肉的活動,讓體內的血液更加順暢的流動。
1.2.2 觀察組:①根據患者具體的需求提出問題:所謂褥瘡是患者在臥床治療過程中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造成其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使得其皮下組織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能得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形成的損傷情況。這種損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身體的壓力、以及和床接觸面產生的摩擦力等造成的。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活動能力、機體的反應能力、感知功能和營養吸收均較差,逐漸老化的皮膚其新陳代謝率也會明顯較低,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問題一,如何預防老年科患者局部長時間受壓?問題二,怎樣更好的幫助患者改換體位?問題三,怎樣對患者進行營養補充?②搜集論證證據:通過提出的相關問題和關鍵詞,分別在網絡、書籍文獻資料等進行查找和檢索,找到和預防老年患者褥瘡的資料,比如本次研究中我們在國內的醫學網站等搜集到相關的文獻30篇,然后將其中的理論進行分析評價。③文獻分析和評價:褥瘡的預防護理措施會根據其病情情況、環境、醫院的治療方案等等因素而影響,所以對于不同的患者應該制定最適宜的預防護理措施。我們將所有的護理人員組織在一起分別對每一個搜集的證據進行科學的評價,最終評價其可靠性以及實用性。④通過科學論證制定護理措施[2]:a.褥瘡高危人群評估。使用臨床來判斷和預測褥瘡發生的危險性,對每一位患者發生褥瘡的危險性進行合理的評判,這樣能夠降低在護理過程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有效的提升護理預防的效果。b.翻身護理操作。在護理過程中每隔1~2 h對患者進行一次翻身處理,如果取側臥位那么患者應該和床鋪保持45°,然后在其背部墊上軟墊,然后分別在臀部等位置墊上軟枕。特別注意患者在保持側臥時要盡量減少機體和創面的摩擦力和剪切力。c.褥瘡好發部位的護理:在一些比較容易發生褥瘡的部位涂抹凡士林溶液,讓該部位表面形成一個油膜,這樣能夠有效的緩解垂直方向所施加的壓力,盡可能的避免皮膚受到摩擦損傷。在骨隆部位使用茶葉墊,茶葉墊的優點是具有優良的透氣性,這能夠讓患者在躺臥的過程中身體的組織能夠和外界的氣體進行有效的交換,散熱性也非常顯著。維持病房的溫度,盡量控制在某一個恒定的范圍以內,一般的任何方式的溫度上升都可能會導致患者機體的耗氧量增加,這樣會抑制局部組織的供氧情況,因此提升了褥瘡發生的可能性。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技術資料采用%表示,組間的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之后,對照組患者褥瘡發生人數為12例,褥瘡發生率為11.54%;觀察組患者褥瘡發生人數為5例,褥瘡發生率為4.81%,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褥瘡發生率情況對比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制定和計劃護理方案時將其與科研結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對臨床經驗、患者的愿望相結合然后獲得科學的理論證據,并將這些證據作為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的主要依據。在老年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為了避免壓瘡的發生多數醫院均采用了循證護理干預措施[3]。
隨著人們的精神文明不斷提升,在醫療服務方面對于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在老年科患者的疾病治療中更多的是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操作。該種護理措施首要的任務時在臨床實踐中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各種方式比如上網、或者查閱資料等來尋求論據,最終通過論證、評價等挑選出最為合理的證據,證明采用該種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病情的改善和健康的恢復。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因為在提出問題之后需要護理人員自己進行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尋找證據,通過查找證據、實踐和論證等一系列的活動,能夠培養她們的科研能力、論證能力和理解能力等,促使她們素質全面提升。循證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改變護理人員的思維定式,一般的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遇到問題之后均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來設法解決,所有的解決方法都已形成了思維定式,但是通過使用循證護理夠讓護士在遇到問題時立刻想到去查閱資料然后選擇更為有效的方法,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中分別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的褥瘡發生率為4.81%,對照組患者褥瘡發生率為11.54%;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19%,對照組為86.54%,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老年科患者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降低褥瘡發生的情況,能夠提升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非常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冬梅.循證護理預防術中褥瘡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0,24(27):57-58.
[2] 劉明蘭.循證護理在預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褥瘡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17(7):513-514.
[3] 汪濤.循證護理在褥瘡預防護理中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4,36(2):172-173.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234-02